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22:30:32

近日,在接受采訪時

袁隆平連說兩句“不可能了”後

長舒了一口氣

這一幕讓無數網友動容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不可能了)1

“不可能了”

說完他長舒了一口氣

近日,《面對面》采訪将近90歲的袁隆平老人時,有這樣一段對話:

袁隆平: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是糧食的重要性。上世紀六十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我都親眼見過。大家都沒有飯吃,叫花子過去讨飯,飯都沒有,你讨誰?

記者:您是不是特别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

袁隆平: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在這段對話中,當袁隆平老人連着說完兩個“不可能了”後,長舒了口氣。

這背後多少心酸和欣慰

無數網友動容:

辛苦了,淚目!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不可能了)2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不可能了)3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不可能了)4

近14億人如何吃飽飯?

幾十年來,在中國由“吃不飽”到“吃飽”再到“吃好”,近14億人口的日常口腹之欲是如何被滿足的?來看下面這組數據。

“水稻的第三次革命”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截至2018年底,近5年裡,超級稻應用面積一直穩定在1.3億畝以上,單個品種平均應用面積約為100萬畝,超級稻龍粳31年均種植面積突破1600萬畝,創近年單個水稻品種的最高應用面積紀錄。

可以說,超級稻示範推廣的20多年,是我國糧食持續增産的黃金期,它引領了我國水稻生産的水平,讓我國水稻生産的技術水平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它是我國糧食安全的功臣。”中國水稻研究所原所長程式華感慨。

我國水稻是第一大口糧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約4.5億畝,占糧食總面積的三成,産量則占糧食總産的四成。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全國約有六成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

自1996年起、由袁隆平主持的“超級稻育種計劃”,則被譽為“水稻的第三次革命”。

當然,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

還需要果蔬、海鮮等各類食材

它們又是如何被提供的?

來看劍橋大學博士Janus Dongye的答案:

打開谷歌地球,

看看中國大地上到底在發生什麼。

地點:福建甯德港

我們的第一站是福建省的沿海地區。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不可能了)5

把地圖放大一點,可以看到海面上漂着上百萬個房子和網箱。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不可能了)6

從浙江到廣東,這段1000多英裡的海岸線上,你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網箱。這就是中國的“海鮮農場”。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不可能了)7

中國農民不隻海水養殖,任何開闊的水域,水庫、河流、湖泊都能養水産品。想象一下,每個網箱養幾十條魚或螃蟹,加在一起是多大的規模。

地點:山東省壽光市

接下來是山東平原。放大一點,我們就能在平原上找到上百萬個“閃光”的小屋。看看周圍,它們無處不在。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不可能了)8

這是什麼?原來是控制溫度濕度的蔬菜水果大棚。

大棚裡,不管什麼季節都能做到蔬菜水果一年多熟。這意味着蔬菜水果産量比傳統農田高出幾倍。比方說,大棚裡種莴筍,從播種到收割需要52天,這樣一年可以種将近七輪,效率高了七倍。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不可能了)9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中國蔬果産量和消費量在7億噸左右,是世界總量的40%。印度大部分國民是素食者,可耕地面積大于中國,但全國蔬果産量是1.8億噸,中國是它的3.8倍。秘訣就是大棚種植。

把谷歌地球移到西藏任何城鎮,都能看到大棚。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不可能了)10

過去十年,西藏蔬菜價格下降90%,不用再從鄰省運了。曆史上多數藏人隻吃牦牛肉、奶、乳制品和面食,現在大家都吃得上新鮮平價的蔬菜水果了。

地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不可能了)11

沙漠裡這些紅色的地塊是什麼呢?放大一點,你會看到這些是番茄田,種着無數番茄。這麼大的規模,想象一下産量有多高。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不可能了)12

你吃意大利面、土耳其烤肉或薯條的時候,可能就在吃新疆番茄。

中國每年番茄産量達5630萬噸,出口量占全球1/3。其中1400萬噸來自新疆。從全球最大的番茄醬生産商就能看出來:中糧集團(第2)、新疆中基實業(第3)、内蒙古富源農産品(第6)、亨氏(第7)、新疆天業(第15)。

除了番茄和辣椒,中國還是世界最大的葡萄産國,産量占全球19.1%,最好的葡萄來自新疆吐魯番。

看完這些,是不是特别“燃”?

但袁隆平卻憂患

“中國的糧食是不夠吃的

這是什麼意思?

為何前後矛盾?

看看老人憂慮何在↓↓↓

“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因為常年研究水稻,袁隆平關心農業,關心農民。但是,他發現,當前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有待提高,這是讓他感到憂心的一件事。“農民不種糧食就麻煩,問題很大,我總是很擔憂的。

至于原因,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農民種田的積極性與糧價有關系,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糧價是百價之基,糧價一漲其他物價飛漲,通貨膨脹;但是糧價跌不得,一跌谷賤傷農,農民沒有種糧的積極性,又有問題,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

他建議政府以比較高的價收購農民糧食,以平價供應市場,“這樣子糧價不漲,通貨不膨脹,國家可以補助農民,讓農民有積極性。”同時也呼籲各級政府将惠農政策,真正落實好、執行好,能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即使早已超過退休年齡,即使即将迎來90歲高齡,袁隆平依然堅持到辦公室“上班”。

自從2015年卸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職務後,他現在的身份是該中心研究員,繼續指導雜交水稻的科研工作。

記者:現在達到多高産?

袁隆平:最高達到每公頃18噸。

記者:已經到1200公斤了?

袁隆平:已經到了。

記者:這其實已經實現您之前那個目标了?

袁隆平:目标越來越接近。

記者:您希望它能高産到什麼份上?

袁隆平:到20噸。

記者:20噸,又提高了,這個高度好像是沒有盡頭的

袁隆平:這個是沒有盡頭的。不封頂,不封頂。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不可能了)13

這樣的回答,讓小編想起

中國第一位女實習艦長韋慧曉的

“天花闆理論”:

蘇詩丁和盧歌不可能了(不可能了)14

我對自己的要求是,

每天把天花闆頂高一點點,

需要有突破。

感謝這些一步步頂起“天花闆”的人

緻敬!學習!

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 整理:蘇越)綜合央視新聞、@共青團中央、科技日報、觀方翻譯、網友評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