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米七六
中國曆代的統治者,多标榜“以孝治天下”,聲稱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當然這個大道理說得在理,一個連自己的父母也不孝順人要他忠于别人,怕是很難做到。
漢魏之間,士人當官的路徑叫“舉孝廉”,由官員向上推薦當地的孝子廉吏,進入仕途。這種推薦制度,權力基本掌握在士族大家手上,貧寒人士要被舉薦,萬裡挑一。所以很多人從孝子入手,全心全意地把孝順這項工作做大做強。自然也有造假的情況出現了。
有個人母親去世後哭得天昏地暗,每當他哭,就有烏鴉飛來在他頭頂上盤旋。地方官勘驗後,大力把這個孝子推薦出去。不料後來事情敗露,真相是這家夥每回哭就偷偷地把面餅撒在地上,吸引烏鴉啄食,形成條件反射,一哭烏鴉就飛來。
一、當年孝子著名的二十四孝中還有個故事叫“卧冰求鯉”,講的是三國魏晉時的“孝聖”王祥。王祥的母親去世早,父親娶了繼母朱氏,從此王祥黴運纏身,打罵是常事,幹活是重活髒活。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王祥卻有非常了不起的耐心,堅決以德報怨,更加孝順父親後母。
繼母冬天想吃鯉魚,王祥脫光了卧躺在冰面上,感動天地,兩條鯉魚破冰而出,躍上冰面。小王同學有魚給老母親吃了。
這個故事讓人起雞皮疙瘩,冰天雪地赤裸着趴冰面上,想起來就哆嗦。事實上,晉書上本來是說,王祥“解衣欲剖冰”去捉魚,有鯉魚跳了出來。這個就比較合乎常規,打算敲開冰,不是躺在冰面上。
但在朱氏眼裡,王祥怎麼看怎麼讨厭,各種刁難欺負。掃豬圈、放牛種地;大風大雨中去給我守院子裡的柰樹,不許丢了一個果實!可憐王祥那才叫欲哭無淚。
幸好他有個好弟弟王覽,是朱氏的親生子。看見哥哥被欺負的生不如死,苦苦勸母親對王祥好點。母親苦役王祥夫婦,王覽夫妻也一起幹活,為兄嫂排憂解難。
王祥的孝順遠近聞名,朱氏不開心了,想藥死王祥。王覽知道,搶着把酒抓自己手上,王祥也起疑,争着去拿酒。兩人搶來搶去,朱氏怕藥死了王覽,起身打翻了酒杯。之後,每一回朱氏拿什麼給王祥吃,王覽總要先嘗一嘗。
兄弟倆孝悌大名,遠揚四海,州郡的長官漸漸開始禮聘他們出來做官。王祥一直不應聘,隐居三十多年到朱氏去世,他傷心地要拄着拐杖才能站起來。
二、魏晉臣子曹魏黃初年間,徐州刺史呂虔禮聘王祥為别駕,王祥已經快六十歲了,不去;經王覽相勸,老王才出山任職。呂虔把州事托付給王祥,王祥手段不弱,三下五除二解決了徐州的盜匪多治安差的情況,百姓大安,民風純樸。民謠傳唱:“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别駕之功。”
王祥進入仕途後,有大孝子的名牌光環,提拔的很快,到曹魏皇帝曹髦在位時,任司空,為三公之一。皇帝到太學視察,以王祥為三老。老王上講台,給皇帝上課,講大義大仁,治國大要,頭頭是道。聽的人無不感動自勵,很受鼓舞。
此時正值司馬昭蠢蠢欲動要替代曹魏,雙方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曹髦是個熱血青年,怒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率幾百烏合之衆讨伐司馬昭,被司馬昭的黨羽賈充令部将成濟刺殺,成為魏晉間最大的一件公案。
殺死皇帝,這在傳統文化中是大逆不道的事,司馬氏權勢熏天,政治高壓下,大家敢怒不敢言。王祥痛哭流涕:“都是老臣我的罪過啊!”
王祥和何沖、荀顗等人去見晉王司馬昭,荀顗說,晉王最尊貴,咱們見了他要下拜。王祥道:“晉王是尊貴,但也是魏的臣子。我們是三公,與晉王同朝為臣。哪有天子的三公動不動就拜别人的?這樣既損魏的尊嚴,也損晉王的德行。君子愛護一個人是要按禮法從事的。”結果見了司馬昭,其他人下拜,王祥隻是長揖。
司馬昭笑笑說:“今天我才領悟您是多麼看重我哦!”王祥以忠孝出名,司馬昭以寬容得利,各取所需了。
司馬炎以晉代魏,王祥進位為太保。多次以年老為由辭職,都被司馬炎拒絕。做為晉的榜樣一直到泰始四年,王祥85歲去世。他寫下的遺言也是忠孝仁恕,與人為善,足以典範。
三、琅琊王氏王氏在晉代作為大世家,人才輩出,左右朝政。最有名的王導、王敦是東晉的重要奠基者,王敦甚至權傾朝野,成為東晉早年的曹操。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也是他們的後人。舊時王謝堂前燕,其中所說的王家,就是這個大家族。
王祥兄弟的忠義孝悌家傳,深深影響了這個家族的成長,使其生生不息,枝繁葉茂。不過應該還有實際的權變能力,左右逢源的生存本領,才是王家在大亂的世道長盛不衰的原因。
王祥有兩個兒子比他去世得早,一個想回葬故鄉,一個想留葬洛陽。王祥說:不忘故鄉,是仁;不戀故土,是達。仁義和通達,我的兒子都做到了啊!
參考史料:《晉書 卷三十三 王祥傳》
淝水之戰中,苻堅犯了什麼錯誤而葬送百萬雄師?
對反叛者寬容的皇帝,最終什麼下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