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百日識百器】之三十六講:
乾隆禦用錯金嵌寶石玉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藏乾隆禦用錯金嵌寶石玉碗
01、玉碗材質新疆和田白玉。
02、玉碗形制錯金嵌寶石玉碗,尺寸:高48毫米,口徑141毫米,足徑70毫米。清宮舊藏。
03、玉碗工藝錯金鑲寶石花葉紋玉碗,就是乾隆時期仿痕都斯坦玉的經典之作。
此碗玉質純淨瑩白,器壁薄,圓形,撇口,花蕾式雙耳,花瓣式圈足。外腹飾花葉紋,枝葉由獨具特色的金片嵌飾而成,花朵則以108顆精琢的紅寶石鑲嵌而成。
乾隆禦用錯金嵌寶石玉碗 碗内照片
内腹有陰文楷書乾隆禦制詩一首:“酪漿煮牛乳,玉碗拟羊脂。禦殿威儀贊,賜茶恩惠施。子雍曾有譽,鴻漸未容知。論彼雖清矣,方斯不中之。巨材實艱緻,良匠命精追。讀史浮大白,戒甘我弗為。”并有“乾隆丙午新正月”,“禦題”款識及“比德”印。碗内底正中琢隸書“乾隆禦用”四字。在白如凝脂的玉上錯以黃金,鑲嵌紅色寶石,顯得格外豪華富麗。
本器通過器物外在的華美紋飾體現出西部民族特有的熱情奔放的性格特色。正因此碗具有獨特的藝術神韻,且仿制工藝精湛,所以自玉碗制成後,為乾隆皇帝所珍愛。
04、玉碗年代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制成後始終為乾隆皇帝所珍愛。距今200多年。
05、玉碗特征碗玉質瑩白,器壁薄,橫截面為圓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形雙耳,花瓣式圈足。腹外壁飾花葉紋,獨具特色的是枝葉由金片嵌飾而成,花朵則以紅寶石嵌成。腹内壁有乾隆帝禦制詩陰文楷書。工藝也十分講究,是乾隆時期乾隆工的代表之作。
06、時代背景痕都斯坦玉器的裝飾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點:胎壁瑩薄,有些在器壁上鑲嵌金、銀細絲及紅、黃、藍、綠等各色寶石或玻璃,紋飾裝飾多為植物花葉形。清宮所藏痕都斯坦玉有兩種:一種為當年從西域輸入,另一種系宮内玉匠仿制,稱“西番作”。清乾隆時,内務府設立了專門仿制痕都斯坦玉的作坊,蘇州的制玉中心地專諸巷也有仿制。這些“西番作”玉器并非照抄照搬痕都斯坦玉,而是吸收其造型别緻、線條流暢、纖巧秀美、胎體透薄的特點,并結合中國工藝的傳統方法,創造出帶有西番風格的玉器。
07、備注清代玉碗多呈圓形或花瓣形。器之外壁常刻有詩文或花卉紋等,有的還以錯金、描金、嵌寶石等技法裝飾出各種紋飾,顯得格外高雅華貴。乾隆時期,有些盤碗的制作,還吸收了中、西亞地區痕都斯坦玉器的工藝風格,頗有一種異域文化情調。
08、作者簡介作者:王建泉
珠寶鑒定師 、鑽石分級師、 NGTC寶石學家、古玉鑒賞家
哈爾濱商業大學管理學院 · 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專業 · 客座教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