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地域文化。在我們生活了幾千年的這片土地上,時時處處沉澱着文化的烙印。
其中,我們所在的城市,它們的名稱就是一方文化的代表。但是,很多城市的名稱不是一成不變的,随着朝代的更叠,時代的發展,大部分城市的名稱都發生了變化,有的甚至已經幾易其名。那麼,你知道你的家鄉以前叫做什麼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南京,大約算得上名稱最多的城市,先後有冶城、越城、石頭城、白下、江甯、丹陽、金陵、秣陵、建業、建邺、建康、秦淮、升州(昇州)、蔣州、上元、集慶、應天、京師、南都、天京等20餘個名稱。揚州的古稱有維揚、廣陵、邗江、江都等。
宿遷,古稱下相、宿豫、鐘吾,自古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即黃河、長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稱。
合肥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于該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又名“廬陽”
黃山,古稱新安、歙州、徽州
溫州古代稱瓯越。還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這裡勞動生息。戰國時屬越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置閩中郡。漢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踐後裔驺搖為東海王,建都東瓯,俗稱東瓯王。漢順帝永和三年置永甯縣,東晉明帝太甯元年設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氣候溫暖,"雖隆冬而恒燠",故名溫州。
紹興,在古代叫山陰、會稽、越州。雖說“紹興”這兩字讀起來有文雅的感覺,但叫山陰則更具象,會稽铿锵有力,越州充滿故事,比肩紹興之名且無不及。
杭州,以前叫臨安,錢塘和武林。是不是每一個都特别有江湖氣息?雖然說杭州屬于江南地區,但是杭州的風景也有大開大阖的一面。
荊州,古稱江陵,是著名的"帝王之都"、"宰相之城"、"詩詞之市"。
宜昌其實一直都叫作“夷陵”,那是因為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特殊,而直到清朝時期,這裡才正式改名“宜昌”,取意“宜于昌盛”,名字也沿用至今。
深圳以前叫寶安縣。深圳最早的前身為廣州府寶安縣,“深圳”地名始見史籍于1410年(明永樂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當地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湧”。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九江,簡稱“浔”,古稱柴桑、江州、浔陽,
棗莊古稱蘭陵,這個名字是戰國時期楚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取的。“蘭”指蘭花,蘭花在古時象征着“君子德行”,甚至可以上升到“王者之道”;“陵”指高崗、高地,也可以升華為道德高點,或者是樂土。所以“蘭陵”的字面意思。
因臨沂河得名,古稱“琅琊”。原始社會時期,臨沂地區是東夷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先秦時期境内建立了颛臾、鄅、郯、費等諸方國。春秋時期城區建立的啟陽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南部蘭陵是山東境内最早設立的縣邑[3] 。秦時屬琅琊郡,東漢至南北朝為琅琊郡國治所,後改稱沂州;
以上就是這些城市古代名稱,當然,我們中國還有很多城市也有古代美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