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01 11:49:37

重陽節是傳承着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各地還有哪些特殊的習俗呢?

一、要從重陽節的起源說起

(重陽節除了大家較為熟悉的習俗外)1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屈原的《遠遊》詩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官兮”之句。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隻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關于重陽節起源于何時?并沒有什麼文字記載那時就已經開始過重陽節,至于《呂氏春秋》中的九月祭祀,應該是一種秋收之後對上天的回饋儀式。

關于重陽節來曆的傳說都和一個反派瘟魔有關,瘟疫是古代人最害怕的一種疾病之一,幾乎不可能痊愈,所以一旦染上瘟疫等同于痛苦和死亡,因此瘟魔也成為十分害怕和厭惡的存在。

(重陽節除了大家較為熟悉的習俗外)2

不管是“重陽女消滅瘟魔”還是“恒景求道斬殺瘟魔”,最終都是在重陽節這一天消除的災禍,獲得平安和健康。人們祈求的不過是太平安穩的日子。

因此重陽節的本質和除夕、過年是一樣的,是一種慶賀消除災禍的節日,而不是什麼“因為日子吉利所以慶祝”,慶祝是因為這天經曆一些比較危險的東西而平安地度過了。

重陽節在魏晉到後來的唐朝才正式成為節日,其實中國傳統節日很多都是因為某一種寓意或是民衆的需求,進而出現了一些傳說,最後才形成節日的。

二、各地過重陽節的獨特風俗

(重陽節除了大家較為熟悉的習俗外)3

陝北過重陽,在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

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重陽節在陝北正式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九月裡九重陽,收呀麼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麼上了場”。

在福建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宋代《玉燭寶典》雲:“九日食餌,飲菊花酒者,其時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

(重陽節除了大家較為熟悉的習俗外)4

清初莆仙詩人宋祖謙《閩酒曲》曰:“驚聞佳節近重陽,纖手攜籃拾野香。玉杵搗成綠粉濕,明珠顆顆喚郎嘗”。近代以來,人們又把米果改制為一種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

一些地方的群衆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

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裡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這些民俗是各地的特殊傳統,僅在當地流傳。

三、古代的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除了大家較為熟悉的習俗外)5

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着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村保留了“曬秋”特色。“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村民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台屋頂架曬、挂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重陽節除了大家較為熟悉的習俗外)6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夏小正》稱“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意味着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内火”時節,要有迎火儀式,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

紙鹞亦現在的風筝。風筝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鸢”,南方則多叫“鹞子”。放紙鹞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叙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南北朝時規定,每年的重陽節,人們必須練習騎馬射箭,并把騎馬射箭作為武舉應考項目,隻有步射和騎射都及格了,才能參加其他項目的考試。唐代曾規定:重陽節時,五品以上官員,可以齊集于玄武門練習騎射。所以,騎射活動也是古代重陽節習俗。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贊、評論、收藏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