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俄國,是我們想象不到的黑暗。那個時候是處于沙俄統治下的混亂時代。
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小說中出現時年僅3歲,他在幼年時,他的父親就永久地離開了他,這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獨與寂寞,也不時讓人對他的童年産生了憐憫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十分疼愛他并且時常講優美的故事來使他受到熏陶。可與此同時,他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竟然為了争奪家産而不惜一切代價來陷害對方,明争暗鬥以及在生活瑣事上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的善與惡、愛與恨早已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中,這讓他感受到了這時社會的黑暗與恐怖,由此讓他感到陣陣的心寒。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厭惡他,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而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寫自己的童年。這讓我了解了那個時代的悲哀。醜惡的社會使他的家庭沒有一點溫暖,隻有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為争奪财産而争吵打架是這個小市民家庭見慣的事情。再加上喜怒無常的外祖父大動肝火時無比可怕,隻有外祖母是真正關心與愛護阿廖沙的人,這是何等的可憐!
不過這讓我自然而然想起了祥子,同樣淪落在這樣一個黑暗世界,一個可以堅強地站起,一個卻向黑暗屈服。或許祥子沒有人可以去挽救他,可阿廖沙不同他還有個和藹可親的外祖母,無論是生活艱苦的日子,還是被外祖父打罵的日子,至少他曾經有個家,車夫彼得伯伯和街頭窮苦孩子的友誼,有外祖母動人的歌聲以及優美的民間故事,至少他1/10的童年是快樂的。
比起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沒有喪失親人那般悲痛,不是一個孤苦無依的孤兒,我們卻成天抱怨生活的艱辛。我們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不愁吃喝。在阿廖沙的每一天中,他不是被責罵就是沒東西吃,而且還得每天做家務。我們應該懂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就是最好的。
我願做那種不怕吃苦,有志氣,敢于克服困難的人。生活在當下的我們不知比阿廖沙好了多少,所以阿廖沙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