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性

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3 13:44:30

來源:【中國科學報】

文 | 郭英劍

5月24日,我在《中國科學報》發表《以學生為中心,不等于以學生滿意度為中心》一文,針對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所刊文章中,認為“以學生為中心教育”觀已演變為“以學生的滿意度為中心”,并提出要糾正偏差的觀點提出質疑,認為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出了偏差,而是做得還不到位。

文章刊發後,引發了一些熱議。也有人追問,我國高校中現行各項政策規定都已很齊全、規範,好多大學都擁有各種獎學金、助學金,輻射面很廣,但為何還被認為并未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高度的預見性與準确的判斷力

衆所周知,要想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僅有理念、口号,以及規章制度是不夠的,如何将理念和制度落實在每個遇到困難的學生身上至關重要。我以為,在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和制度落到實處時,高校更應具有高度的預見性與準确的判斷力。

所謂預見性,是指要對高校中所有以學生為主或與學生有關聯的人、事、物及其發展有明确的預判和前瞻。所謂判斷力,是指針對現實狀況、學生的實際需求作出的選擇,而這種選擇後的言行,代表着高校教書育人的态度和塑造學生性格的價值觀。

高等教育的管理政策與措施不能隻有具體條文,在注重對其文字理解與具體闡釋的同時,更應重視在具體操作層面出現問題後怎樣應對。誠然這要求管理層有有效的補救措施,但更應在出台相關規定與措施時,就要預見到可能出現的問題。凡是與學生有關的規定與措施,高校在制定時都應想到具體操作上可能遇到的問題。

以下,我将從教學、管理等細節問題入手,看看我們怎樣加強預見性與判斷力,方能更加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怎樣關切學生的專業疑問

我一直認為,當今中國高校的最大問題是管理問題。而管理問題雖與管理者有很大關系,但絕不僅是管理人員的問題,而是一門與全體教職員工都有關系的大學問。

比如,管理者該如何預判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與疑問?這裡的問題與疑問都是與學生休戚相關的,如專業選擇、課程内容、獎助學金等。由于我國高校的獎助學金是另外一個系統,這裡不贅述,隻針對專業方面的相關問題,來探讨需要完善之處。

如今,新生入校時都會有較為詳盡的學生手冊,多是厚厚的一大本。但即便學生已經通讀全本,還會有很多困惑與問題。高校管理者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讓學生讀一讀規章制度,他們的一切問題與疑問就迎刃而解了。因為學生很可能根本不去看那些八股式的條文,他們主要靠教師講解、靠同學口耳相傳來獲得相應的信息。

如此一來,當他們有疑問與問題時,自然會想尋找教職員工詢問。若單純依靠管理人員解答這些疑問,既浪費師生時間,也浪費彼此精力。但遺憾的是,這卻是當下很多高校處理此類問題的主要方式。

事實上,解決這個問題最簡便的方法是通過學院網站。

信息不全、考慮不周、不把網頁作為信息與資源的中轉站是當下很多網站的通病,不過這不是我要談的重點。

浏覽當下很多高校特别是學院的網頁,會産生一大疑問,即不知道它是展示給誰看的。換言之,雖然各高校以及二級學院都很重視網頁建設,但它們共有的問題是——網頁貌似是給所有人看的,卻往往忽視了其中最重要的浏覽對象——學生,包括未來的學生、在校生以及畢業的校友。

對于學院網站來說,在校生應被視為最主要的浏覽對象。如果照此标準,很多學院的網站并不合格。因為它未能體現學生關切的内容,也并不具備學生找到一切有用信息資源的通道功能。

有人可能會說,很多高校都有強大的校園網,其中信息資源豐富,但即便如此,它也無法替代應由學院網站所承擔的作用。比如,學院相關專業的詳細信息、專業的師資隊伍狀況、課程的豐富内容,特别是針對本專業學生遇到的問題所應提供的答案。

在這方面,國外頂尖大學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經驗。以哈佛大學英文系的網站為例,可以看到如下特點。

首先,以在校生為中心。頭條均為學生最關心的内容——專業的師資隊伍狀況、如何進入或轉入該專業、重點課程特色。

其次,專業信息齊全。針對本科生、研究生設置不同菜單,與其密切相關的信息内容應有盡有,包括專業指南、如何申請和轉入英語專業、如何申請第二專業,如何尋求導師幫助;研究生内容則包括如何申請攻讀研究生學位、各專業描述、如何寫作論文、論文寫作資源等。當然還少不了課程菜單,裡面有學期或學年所有課程的信息。課程本身有網站的,還會将課程網站鍊接放在上面。

可以說,通過該網站,學生可以了解幾乎所有關切的内容。如此一來,他們就不會再花時間去找教職員工詢問,由此也減輕了教職員工不必要的負擔。

當然,這不是哈佛英文系才有的,而是很多美國高校的普遍做法。

此外,我對高校的學院網站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建議——除了應該豐富各種專業信息外,對于各種非常重要的問題,特别是學生可能會有的共通問題,可采用國外最常見的“問題與解答”(QA)的方式,将所有預判到的問題,以一問一答的形式直觀羅列出來,或許更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如何對待“聽不懂”問題

“以學生為中心”不代表要“以學生的滿意度”為衡量标準。在學生的學業問題上,高校應具有更準确的判斷力,措施應對得當。

我們知道,無論是本科教學還是碩士生教學,往往都會遇到學生反映課程閱讀量過大、教師所授課程聽不懂的現象。現實中,但凡遇到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教師妥協,降低課程難度、減少閱讀量。

這種做法看似以學生需求為中心,滿足了學生當下的願望,學生或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但很有可能是不當的。其錯誤之處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未做調查。遇到這類狀況,應該首先對有多少學生反映課程問題做真實、有效的調查。如果是少數人甚至是極少數人的問題,那麼幫助其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跟上現有課程進度,才是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單純降低課程難度,減少閱讀量,實際上是給教育質量摻水。

其次是未做反省。如果有1/3乃至1/2的學生反映課程有問題,教師最應該做的是反省教學大綱與日常教學是否超綱。學院應反思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否符合其國家标準與教學指南。如果超綱或不符合國家标準與教學指南,應該立即糾正。

如果教師經調查發現是少數學生的問題,或在反省後,發現既不超綱,也符合國家标準與教學指南,此時若還是降低難度,則可能犯了第三個錯誤——未能堅持。

近10年來,高校各專業的建設都相當規範,上到國家制定的标準,下到高校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師個人還必須在開課之前上傳教學大綱,讓學生提前了解學習情況。經過這樣的規範,課程的閱讀量與難易程度都是經過專家詳盡論證過的,很多課程在不同高校也都經過了多年、多輪的課程實踐,總體上是不會出現超綱與不符合國家标準等現象的。

如此一來,教師需要做的是,在繼續按照原有教學大綱授課的同時,直面個别學生的個性化問題,想辦法讓他們消除畏難思想,想方設法趕上大綱要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有責任提前告誡學生,也有事後提醒的義務。要告訴學生,選課實際上預示着要承擔刻苦學習的責任,有努力克服困難的擔當。

依據我在美國高校的學習經曆和觀察,僅在人文社科領域,美國高校學生在開學選課後,很少會公開向教師反映課程聽不懂、要求降低課程難度。其原因有二。

首先,相關課程的内容、閱讀量、閱讀内容等都在網上公開,凡是想選課的學生,可以也必須提前了解。

其次,高校開學前兩周屬于試聽階段,學生可以前來聽講,與教師當面交流,獲得進一步了解課程和答疑解惑的機會。

可以說,幾乎所有學生在最終确定選修一門課時,對該門課程的閱讀量、難度等都已有非常清晰的了解。如果此時還堅持選修該門課程,其在未來的學習中,即便真的感到困難重重,也隻能咬牙克服。因為這是自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選擇。

目前,國内不少高校也都有試聽階段。若進一步加強信息的全面公開,上述學生提出降低難度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少。當然,對于實在無法跟上的學生,學院應介入,和教師一道做好學生的工作。此時,勸其退課甚至轉專業也不失為是愛護學生的一種表現。

我一直以為,中國高校目前的所有問題,幾乎都能在管理上找到源頭——宏觀而言,管理涉及到大學使命,具體體現在管理理念、價值觀、政策及其手段和措施上,但最終都要看如何落在實處、效果如何。說到底,一切關乎細節。

關心學生、赢得人心不在理念與口号,而在現實生活中的每處細節。如何在現實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恰恰是考驗我國大學教育及其管理者的試金石。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時代我國高等外語教育體系的改革與重構研究”〈項目批準号:21AYY016〉階段性成果)

《中國科學報》 (2022-07-05 第3版 大學觀察 原标題為《以學生為中心,高校要有預見性與判斷力》)

編輯 | 計紅梅

排版 | 蔣志海

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性(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1

本文來自【中國科學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