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在中國又稱“岩溶”
是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作用
所産生的一系列現象和地貌的總稱
“喀斯特”(Karst)
原是斯洛文尼亞一個高原名字
因廣泛發育石灰岩
形成的景觀特别而典型
故以“喀斯特”
來命名全球相類似的現象和地貌
後來逐漸成為國際通用術語
地球表面大約有10%的陸地
為喀斯特地貌
而中國的喀斯特
約占國土面積的13%
主要分布于南方
滇、黔、桂、川、渝、鄂、湘、粵等省區
是全球最大、最集中連片的喀斯特分布區
在空間分布中,四川喀斯特主要分布于川南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川東米倉山-大巴山的秦巴山地、川北橫斷山東緣、青藏高原東緣向四川盆地過渡的龍門山前山地帶。此外在川東平行嶺谷區,四川盆地中部低山區也有零星的喀斯特分布。
樂山沙灣硝鬥岩天坑 周建軍|攝
如海浪波濤的石芽、如林而立的嶺脊峰叢、深陷于大地的天坑、地宮般的洞穴以及琳琅滿目的洞穴沉積物、深幽神秘的落水洞、似人如獸的石林、疊瀑層湖,色彩奇幻的地表鈣華……
青崗坡喀斯特絕壁及岩洞 魏廷華|攝
這裡既有秦巴山地南北過渡帶喀斯特,又有青藏高原東緣地表鈣華帶,還有龍門山前山帶極為罕見的礫岩喀斯特。四川不是喀斯特最為豐富的地區,但卻擁有最多樣化的喀斯特地貌。
通江諾水河龍湖洞中的鵝管群 楊建|攝
川東北:南北過渡帶的喀斯特
主要分布于四川東北部川陝交界處的米倉山、大巴山。這一區域屬秦巴山地南麓,秦巴山地是劃分我國南北的分界線,緯度偏北,氣候溫涼,導緻溶蝕力下降,以嶺脊型峰叢、小型天坑、落水洞為特色,同時發育繁複的地下溶洞系統。
廣元、巴中、達州,都有大量喀斯特發育,形成曾家山、米倉山大峽谷、光霧山、諾水河等,衆多以喀斯特景觀為主體的景區。
川洞庵的天窗與地窩 李忠東|攝
曾家山與漢中天坑群毗鄰,天生橋、豎井、落水洞密集。
米倉山峽谷,喀斯特峽谷深邃,絕壁高懸。
米倉山峽谷的壺穴群 李忠東|攝
潛龍十八潭,潛流沿岩層層面裂隙侵蝕、溶蝕、旋蝕,逐漸在岩層間形成空腔進而發展成為雙層壺穴,極為奇特。
雙層壺穴 李忠東|攝
鼓城山位于廣元旺蒼縣,分東西兩山,水平的石灰岩,在擡升與切割作用下兀立地表,狀若天鼓。
嶺脊型峰叢,南北過渡帶特有的峰叢類型,巴山大峽谷之上的嶺脊型峰叢“仰看成峰、俯看成丘”。
燕子嶺峰叢位于南江光霧山,是嶺脊型峰叢的經典,由震旦系白雲岩形成,石峰峭拔,石筍林立。
溶洞,喀斯特中最常見的類型。通江縣諾水河分布着128個溶洞,規模之宏大,洞型之奇特,鈣華之齊全,堪稱“諾水洞天”。
獅子洞石筍 李忠東|攝
廣元雪溪洞,隐在潛溪河畔,洞長8000米,洞内沉積物豐富而多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