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紅棗幹果和生棗有什麼區别

紅棗幹果和生棗有什麼區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03:49:32

紅棗幹果和生棗有什麼區别(為何大棗鮮果不如幹品有用)1

俗話說“一日吃三棗,郎中不用找”。可見吃大棗的好處。俗話大多是有道理的,雖然不一定全對。這其實是語言的局限,倒不是俗話的鍋。

經典中的很多話,如果不能多角度地看,也都能找出問題,所以很多中醫黑、傳統文化黑會拿着一些文字,表淺地、斷章取義地去反對。有智慧的人會深入學習,然後驗證,不自以為是,修養淺薄的人喜歡擡杠。

今天,我們一起通過《随息居飲食譜》學習一下大棗這味常用的食材和藥材。我們先看鮮棗——

紅棗幹果和生棗有什麼區别(為何大棗鮮果不如幹品有用)2

鮮者甘涼,利腸胃,助濕熱,多食患脹瀉、熱渴,最不益人,小兒尤忌。

什麼樣的鮮棗能吃?

鮮棗在夏末秋初上市,對于過早上市的棗要謹慎,因為鮮棗一般要等到它在樹上有點變紅的時候,方堪摘下來吃。紅得越多,滋味和營養也都更好。

如果是全青的狀态時摘下,這個青棗是不宜食的。為什麼?因為沒有熟的水果,它同時有生發和酸收之氣,發痼疾而斂邪氣,病人或體質弱的人尤忌。

經過人工化學催熟的青棗,看上去色紅,但這個弊端依然在,所以非常不建議給病人送水果的時候送鮮棗。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這個棗是否是催熟的。

為什麼不建議多吃鮮棗?

鮮棗性涼味甘,其整體食用價值不是很高,因為它弊端更為明顯。夏末秋初暑氣尤盛,此時若吃太多的鮮棗,更會助濕熱,使人覺得又熱又渴。

最關鍵的是,吃鮮棗于脾胃不太友好,不易消化,容易引起腹脹、腹瀉。感冒的時候也不宜吃,因為那時人的脾胃相對較虛。小兒脾胃較弱,也不宜多吃鮮棗。

今人脾虛、濕重、體寒者多,這和我們對新鮮水果的偏好越來越強有關。一方面,水果大多性寒而助濕,所以有的醫生會建議水果煮羹吃,這樣對脾胃好些。有些水果還是發物,古人早已将熟了的水果制成幹品或果脯,可以令其平和一些。另一方面,現在很多水果是不熟的或化學催熟的,有斂邪和生發的雙重弊端。記住,水果一定要吃熟的,如果是樹上熟的最好,摘下自然放熟的其次。

接下來,我們講一下幹棗——

紅棗幹果和生棗有什麼區别(為何大棗鮮果不如幹品有用)3

幹者甘溫。補脾養胃,滋營充液,潤肺安神。食之耐饑,亦可浸酒。取瓤作餡,葷素皆宜。殺烏頭、附子、天雄、川椒毒。卧時口含一枚,可解悶香。

以北産大而堅實肉厚者,補力最勝,名膠棗,亦曰黑大棗。色赤者名紅棗,氣香味較清醇,開胃養心,醒脾補血,亦以大而堅實者勝。可取瓤和粉,作糕餌。焚之辟邪穢。歉歲均可充糧。義烏所産南棗,功力遠遜,僅供食品。徽人所制蜜棗,尤為膩滞。

多食皆能生蟲、助熱、損齒生痰。凡小兒,産後,及溫熱暑濕諸病前後,黃疸腫脹、疳積痰滞,并忌之。

幹棗是怎麼來的?

将成熟的鮮棗摘下晾幹後,即是幹棗,大多數幹棗是這麼來的。不過,最好的幹棗是樹上自然幹,口感更甜,功效也更好。

幹棗有什麼功效?

幹棗性溫味甘,補脾養胃,脾虛宜食,脾得補則耐饑。但脾虛有濕的人則須慎食,或和祛濕的食材配伍着吃,不然會助濕熱。

大棗還擅補營血,外感時表虛易出汗的時候可以吃一些棗,汗血同源,汗多傷血,宜及時用大棗補血。張仲景桂枝諸方中用大棗,正是補瀉并行之法。當然,血虛的人,如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煩躁不安的人,平時也宜吃棗(如果配伍當歸、地黃則補血效果更好)。養血不僅能夠使面色紅潤,還能安神。秋天易悲秋者,多心肝氣血虛弱,可以煮甘麥大棗湯喝,通過生理調節心理。

大棗的另一個功效就是解毒。烏頭、附子、天雄、川椒的毒,都可以用大棗解。這個解毒能力和甘草很像。藥方中,也常作調和諸藥用,以保護脾胃。

據說,大棗甚至還能防身,睡覺的時候嘴裡含一枚大棗,可抵禦迷香(又名悶香,就是古裝電視劇裡點燃後使人昏迷的藥香)。

什麼樣的大棗最好?

北方的大棗優于南方的。藥用的大棗,需要是大而肉厚的,顔色深紅的,棗香濃厚,補力足,這些基本上是北方産的。個小的小紅棗補力就弱些,食補可以,藥用就不堪了。

紅棗幹果和生棗有什麼區别(為何大棗鮮果不如幹品有用)4

蜜棗和阿膠棗好不好?

大棗本身是有一定滋膩性的,所以積食和脾濕的人要慎食。不過,棗香重的大棗,因為香氣的關系,有醒脾開胃的功效,可以緩解其滋膩性。

這裡插一句,大棗因為棗香之故,常被用來制香,作為合香的輔料。古人制香放大棗以辟邪穢,以大棗色紅屬陽之故(古人辟邪多用色紅之物,如赤小豆、朱砂等)。冬天燃香,用大棗、蜂蜜等甘甜的輔料,會有甜甜暖暖的感覺。

但如果棗用蜜制,制成蜜棗,那無疑會大增其滋膩性。蜜棗不建議直接吃,一般用來煲湯。

阿膠棗雖然其補血潤燥的能力更強了,但如果不是血虛津虧的人,也不建議多吃。

吃大棗還有什麼注意事項?

大棗雖好,但凡是有濕熱症狀的人,暫不宜吃大棗。如痰多痰黏、食積腹脹、溫病暑濕病前後、黃疸、舌苔黃膩等。

另外,大棗很甜,有損齒之弊,容易引起蛀牙。容易反酸的人,也要少吃甜的東西。

使大棗減少滋膩性,緩解生熱之痹,也是有辦法的。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講到蒸煮後的大棗就會平和很多——

若用為服食之物,而日日食之者,宜先用水将棗煮兩三沸,遲一點鐘将棗撈出(此時嘗其煮棗之水甚苦,故先宜将苦水煮出),再用飯甑上蒸熟,則其味甘美,其性和平,可以多服久服,不至生熱。

所以,大棗煮湯羹是非常适合的,不像幹吃容易滋膩生熱。

#大家健康超能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