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體育産業發展探析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大鵬 王帥
引子
天公作美。
5月18日清晨,一夜急雨驟停,讓日照市五蓮縣大青山風景區雲霧缭繞、宛若仙境。滿山盛開的槐花将一座座青山包裹在淡淡清香中,迎接着不同膚色、遠道而來的客人們。
10點整,中國(日照)大青山第七屆國際太極拳大賽正式開幕。下午,太極文化論壇在充滿書香氣息的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召開。5月19日,全國老年人太極拳健身推廣展示大聯動主會場活動在太陽廣場陣陣海風中啟幕。5月20日,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網球預選賽在剛剛建好的日照市網球中心開賽……
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參加或關注一場家門口舉辦的體育賽事,已經成為日照市民的一種習慣。“今年我市将依托優越的生态環境和獨特的山海景觀,舉辦70餘場省級以上賽事,是去年的兩倍多。幾乎每個周都會有幾場大型賽事。”在大青山,市委副秘書長、市體育局局長孟凡香與記者簡單聊了幾句話,便匆匆趕往下一個活動現場:“辦賽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奪取辦賽、産業和助力活力之城建設三塊金牌。”
(李大偉 攝)
金牌一:打造日照自主IP品牌賽事
“我認為現在大青山國際太極拳大賽,無論是品牌價值還是規模、設施和環境都已經做到了全國首屈一指。”5月18日,記者在大青山見到了廣東天龍太極拳代表隊教練蔣淩晖。他曾在2013年至2015年,連續三年獲得大青山國際太極拳大賽冠軍:“以前是自己來,這次是組團來,看中的就是日照大青山大賽的影響力。”
一場賽事,就是一張城市名片。近幾年,我市賽事活動辦得有聲有色,去年開展各類賽事活動1000多項,其中省級以上賽事37 項,正努力向“春打太極拳、夏開水運會、秋跑馬拉松、冬辦體操節、四季打網球、全年下圍棋”的賽事格局邁進。
向創新要活力。通過創新“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産業跟進”的“日照辦賽模式”,成立了重大體育賽事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總籌劃、總調度、總協調職責,實現“1 1>2”的效果;制定《日照市重大賽事招商管理辦法》,推動專業賽事團隊運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調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2018年承辦的體育賽事中,社會力量和企業承辦率達95%以上;辦賽總經費近5000萬元,其中市場化運作率達66%,節省政府辦賽經費1800多萬元。
向特色要動力。翟維傳是武式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他參加了太極拳大賽開幕式、太極論壇、大聯動啟動儀式,對我市的生态環境印象深刻。他說,日照市空氣清新幹淨,綠化率高,是一個很适合發展太極拳的地方,希望日照可以充分發揮優勢,讓太極拳運動在這裡發揚光大。
除了生态優勢,我市還将充滿底蘊的太陽文化、漁鹽文化、衛所文化、茶竹文化融入賽事、融入到“海濱山嶽行”等體育旅遊線路,大力發展多層次、多樣化體育賽事,形成了“一地一品一特色”格局,讓群衆在運動中盡享綠水青山,在運動中收獲“金山銀山”。
向群衆要潛力。人民群衆是體育事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通過充分發動群衆、依靠群衆,我市建立了“政府主導、學校協作、社會參與、平台跟進”的重大體育賽事志願者服務體系,為賽事提供完善的安全保衛、交通秩序維護、醫療和食品安全保障;做好各大賽事群衆性和競技類項目的結合,去年舉辦各類大型群衆性賽事活動40餘項,直接參加人數10萬人次,帶動健身人數60萬人次。
金牌二:點燃體育産業發展引擎
5月20日,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網球預選賽在日照開賽。本次賽事吸引了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支隊伍參加比賽,參賽總人數超過1000人。這是日照近年來承辦的賽事等級最高、參賽人數最多、專業化程度最高的網球賽事,标志着日照網球産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推動日照網球産業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5月6日,安泰集團與日照銀行簽署協議,共推“體育 金融”聯名卡、資金及結算服務,研發體育競賽表演類消費信貸新産品,為市民參與健身提供優質的體育金融服務。
網球産業的發展,是我市發展體育産業打造活力之城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重大體育賽事作用,點燃體育産業發展引擎,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力量。
夯實産業基礎。奎山體育中心、安泰網球公園、區縣“一場兩館”等20處大型公共體育設施緊鑼密鼓建設,體育服務管理、體育培訓、體育競賽等多元化産業加速發展,這為構築體育運動服務為基礎,體育培訓、旅遊、健康産業為紐帶,體育配套商業開發為支撐的全民健身體育産業模式打下堅實基礎。近年來,我市共培育國家、省級體育産業基地2處,全國科技體育綜合基地1處,省級體育産業示範單位2家,國家級體育小鎮1處。
激活發展動能。體育賽事與休閑旅遊、康養健身等産業結合緊密,為此我市大力推進體育服務業,賽事同期策劃舉辦會展、論壇、培訓等系列活動,促進拉動旅遊展銷、住宿餐飲、體育用品銷售等産業協同發展;打造日照奧林匹克水上運動特色小鎮、岚山航空小鎮等特色項目,2018年累計開展“體育 旅遊”賽事活動近1000項,吸引旅遊人數突破1300多萬人次。
搶抓發展機遇。我國體育制造産業發展到現在,面臨的時代命題也十分迫切:如何輕盈轉身實現行業升級。這對有一定基礎的我市體育制造業也同樣緊迫。對此,我市大力發展登山、騎行、健步、釣魚等戶外運動,培育、發展我市戶外體育裝備用品制造,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增加産品附加值、科技含量,推動了體育制造業轉型升級。
金牌三:助推“活力之城”建設
今年56歲的張秀英,是一名退休教師,已經練習太極拳兩年。在5月18日的太極拳大賽開幕式上,張秀英成為了衆多表演者中的一位,向現場的觀衆展示了學習成果。她說,經過兩年的練習,明顯感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神清氣爽、活力無限:“精神頭不比年輕人差。”
在接見第十三屆全運會代表團時指出,“體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關乎人民幸福,關乎民族未來”。我市提出建設“活力之城”,正是落實好“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要求,通過發展體育産業提升市場主體活力、城鄉發展活力、創新創業活力、運動健康活力,讓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向日照充分集聚,讓年輕的日照永葆生機、更具魅力。
體育賽事的舉辦和産業的發展,優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推動城市治理上水平;還激發“人人都是城市形象”的文明自覺,充分展示“陽光海岸、活力日照”的獨特魅力,吸引更多人來日照創業、旅遊。
同時,積極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實現體育場館建設、體育服務供給、體育人口三個突破,提高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已建成市縣鄉村四級群衆身邊的體育健身組織,市民可以根據自身健身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參加的體育組織;每年舉行上千次的群衆健身活動,形成“天天有活動、周周有比賽、月月有大賽、季季有國際比賽”的生動局面;實現了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和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以上。
“關鍵是進一步增強了全民健身意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5%以上,體育文化已成為城市文化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我們忙點也值了。”在從大青山回市區的路上,陪同媒體的市體育局工作人員金康利用坐車的時間抓緊睡了一會。車輪滾滾,兩邊的青山飛速向後,前方不遠就是蔚藍的大海,“時間緊迫,太極文化論壇還有半小時開始了,咱們直接去現場吧。”
(李大偉 攝)
記者手記
無中生有,有中生新
王大鵬
“春打太極拳、夏開水運會、秋跑馬拉松、冬辦體操節、四季打網球、全年下圍棋”——— 一場接一場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的體育賽事,于30而立的日照來說,是城市活力日益迸發的生動寫照,也是創新激情噴薄奔湧的發展叙事。
要求:“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說的就是體育産業與城市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而今天的日照,正用自己的創新之路對其進行實踐解讀。
4月21日,我市召開活力之城動員大會,對第25屆省運會籌備和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創建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又一次吹響了做大做強體育産業,加快打造“活力之城”的号角。市委書記齊家濱在會上強調,“活力之城”建設的突破口,就是抓好體育産業。
體育産業與旅遊業一樣,都是關聯性、帶動性很強的産業,是朝陽産業。現在,在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體育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般在3%—4%。與之相比,2018年底,我國僅占1%,全省是 1.06%。從2013年到2017年,我國體育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達27%,接近同期GDP增速的4倍。同時,體育産業也是幸福産業,群衆需求旺盛。從我市來看,每年有近100 萬群衆參與健身活動。無論是競技體育,還是群衆體育,需求都非常旺盛。
同時,日照發展體育産業有基礎,具備換道超車的條件。我市體育設施優良,擁有水上運動、沙灘排球、遊泳隊、跳水隊等國家訓練基地,以及國家級全民健身基地,有“水上運動之都”美譽,“小市辦大賽”經驗豐富。特别是借第25屆省運會東風,體育場館的短闆将加速補齊,屆時将能夠滿足各類體育賽事需要。再加上日照良好的生态環境,必将為體育産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日照正以籌辦省運會、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為抓手,發揮優勢、換道超車,努力跑出體育産業發展的加速度、好質量,全面激發運動健康活力、産業發展活力、市場主體活力、城鄉發展活力、創新創業活力,讓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充分集聚,為建設現代化海濱城市注入強勁動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