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物理中,力學讓很多同學都感覺頭疼。感覺平時老師講的時候很明白,自己聽的也很懂,但是自己課下做題的時候總是做不對。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對知識的理解似是而非,對各種力學概念沒有做到"咬文嚼字"。
高中力學的各種力是從易到難,逐步深入的。課本從重力開始,然後彈力,最後講解摩擦力。三種力是層層遞進的,所以學好前面的力,才能對後面的力有一個更好的理解。
今天我們來談談彈力。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彈力。在課本中有明确的定義,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複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産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同學們需要理解這個概念當中有一些詞。
第一個詞:形變。什麼是形變,就是物體的形狀和體積的改變。隻有物體發生形變了,才有可能會有彈力。為什麼是可能,因為物體還要恢複原狀。同學們要多想一步,如果物體不能恢複原狀,這時候就不會有彈力。這時候我們就要思考一下形變也是可以分類的。
第二個詞:接觸。隻有互相接觸的物體才會有彈力産生,沒有接觸的物體是不會産生彈力的。
根據這兩個詞我們就可以得出彈力的産生條件:①互相接觸;②發生形變。
根據彈力産生的條件,我們就可以去判斷物體到底有沒有産生彈力,有幾個彈力。在尋找彈力時我們可以先去看它的接觸面。物體跟别的物體有幾個接觸面,那麼最多就會有幾個彈力。彈力的個數隻能小于或等于接觸面。有些互相接觸的物體形變明顯,如彈簧的伸長或縮短,很容易判斷出是否有彈力;有些接觸物體間形變不明顯。此時判斷有無彈力可用假設法:即假設存在這個彈力,看研究對象的運動狀态有無改變。若無改變,則有彈力;若發生改變,則無彈力。
判斷完彈力的有無,我們繼續判斷彈力的方向,根據定義我們可以認為是指向恢複形變的方向,這樣說可能會比較抽象,具體一點就是垂直于接觸面指向施力物體。
對于接觸面,大緻有以下幾種:
1.平面與平面接觸:彈力與平面垂直;
2.點與平面接觸:彈力通過接觸點垂直于平面;
3.點與曲面接觸:彈力通過接觸點垂直于過點的切面;
4.曲面與曲面接觸:彈力通過接觸點垂直于公切面(相當于點與點接觸)。
最後我們再說一下彈力的大小,對于彈力的大小,我們一般是根據受力平衡或者二力平衡去判斷的。比如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就等于這個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即物體的重力。
關于彈力我今天先講這麼多,對于一些具體的彈力,比如繩上的彈力,杆上的彈力,彈簧的彈力都有他們各自的特點。在下一篇文章我會繼續講解。希望各位繼續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