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經常有耳鳴患者自己描述,我得了神經性耳鳴,或者說,某人或某醫生告訴他是“神經性耳鳴”,需要抓緊時間治療,否則會導緻耳聾。其實哪有那麼多“神經性耳鳴”!
國内醫生常用的“神經性耳鳴”這個概念并非國際通用。從耳鳴發生的部位來看,從外耳、中耳、 内耳、聽神經到聽覺皮層,聽覺傳導通路上任何一個或多個部位的病變都可以出現耳鳴症狀。真正的神經性耳鳴,即聽神經本身病變的發病率很低。其常見病因是聽神經瘤、神經脫髓鞘病變、聽神經的老化等。所以用“神經性耳鳴”來統稱原因不明的耳鳴是不準确的[1]。
國外建議用主觀性特發性耳鳴,國内則建議使用“特發性耳鳴”這一概念來命名就診時原因不明的各種耳鳴[2]。
2012年,來自全國的20餘位耳鳴領域專家集中就目前國内所關心的耳鳴相關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讨論,并達成若幹共識。
共識一 通常将臨床上原因不明的一類耳鳴統稱為特發性耳鳴。建議廢除“神經性耳鳴”這一診斷名詞[3]。
在臨床上,經常有醫生給患者診斷為神經性耳鳴,已有研究證實耳鳴患者中有48%-60%的患者存在抑郁,且抑郁、焦慮的程度與耳鳴的嚴重程度成相關性,“神經性耳鳴”的診斷更是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複。
患者在首次就診時我們需仔細詢問病史,行相關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時,應考慮患者生活工作及情緒狀态,适當進行心理幹預。被情緒困擾的患者更容易接受特發性耳鳴的診斷,提高患者治療的自信心,有利于病情的好轉及痊愈。反之,有些患者在首次就診之後反而出現失眠、焦慮、抑郁、恐懼等軀體不适的症狀,正是因為受到不當信息的誘導,從而影響耳鳴的治療。
[1]餘力生.特發性耳鳴診療思路[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28(04):219-221.
[2]餘力生.耳鳴診療中的一些誤區[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47(9):713-715.
[3]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耳科專業組.2012耳鳴專家共識及解讀[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47(9):709-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