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大不相同。進而,每個地方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美食代表。今天,我将為大家帶來的是福建的“10大名菜”。
福建地處沿海,海域遼闊,盛産多種海鮮。
這就是為什麼“10大名菜”中海鮮占了絕大部分的原因。
1、佛跳牆
佛跳牆,又名福壽星。是福州名菜,也是“10大名菜”的大當家。在作為接待外賓的國宴上,佛跳牆多次作為主菜亮相。
相傳,在1876年,福州一官員要宴請周蓮,他的妻子親自下廚,用“鮑、參、翅、肚合在一起炖,取名福壽星。周蓮在品嘗之後,贊不絕口。随後,不斷被改良,演變成今天的佛跳牆。
佛跳牆常選用上好的鮑魚、海參、魚翅、牦牛皮膠、蹄筋、瑤柱等放入炖鍋,然後加入熬制的高湯,文火熬制而成。
熬制完成後香味四溢,葷卻不膩。有着美容養顔,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因而也被作為補品。
2、半月沉江
原名為“面筋湯”。那為什麼起了這麼有詩意的名字呢?
1962年郭沫若到南普陀寺遊玩,看到了桌上的面筋湯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的,色澤分明,像極了江底的明月。随即起名為“半月沉江”。
半月沉江以水面筋和香菇為主要制作材料。用當歸、冬筍、番茄等熬成面筋湯。然後把香菇片放在碗底,加入冬筍,倒入面筋湯熬制。面筋口味酸辣,是屬于一道素菜。
3、白斬河田雞
白斬河田雞是福建省的漢族客家名菜,河田雞也是我國的五大名雞之一。也是到長汀必嘗的美食,正所謂:“不吃河田雞不算到長汀”。
河田雞的制作要求相當的高,但這也成就了他的獨特口感。用料一定要采用長汀特産的河田雞(公雞最好)和米酒料酒才行。
雞肉肉香撲鼻,滑嫩不膩且營養豐富。
4、竹香南日鮑
南日鮑是秀嶼區的海域特産。因其地方氣候适、水質極高,又以紫菜、海帶為飼料,産出的鮑魚質量極好。
南日鮑“出名”的原因不僅在于質量優,也在于他的功效。
南日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對恢複身體,滋養都有很好的作用。另外還能預防癌症,因其含有的鮑素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癌變。
5、客家生魚片
跳躍在舌尖的生魚片。甯化生魚片和河田雞一樣都是客家經典美食。
而吃甯化生魚片也是有技巧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吃生魚片一點要快。快,才能吃到鮮美的生魚片。
甯化生魚片用的是“草魚”。甯化生魚片用的是一處由山泉水彙聚成的水塘,且陽光充足,所以這裡的魚肉質高。
從殺魚到切片整個過程要在3分鐘内,然後淋上麻油、姜汁、芥末等即可。對喜歡吃生魚片的吃貨,簡直是福星。
6、武夷熏鵝
在福建很多地方的酒席上,通常都可以看到這樣一道菜,即武夷熏鵝。
武夷熏鵝代表着團聚和幸福。所以,在福建過年的團圓飯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武夷熏鵝講究的是色、香、味俱全。熬制中,通常也會加入武夷山特産的茶葉。所以在熬制後,鵝肉都會散發一股茶香味。香味持久,且營養價值遠高于雞,鴨豬等。重點是脂肪含量低,無論是怕胖的還是“三高”的都可以放心吃。
7、雞湯氽海蚌
雞湯氽海蚌也是非常珍貴的補品。它與佛跳牆起名。都是國宴的重要“嘉賓”。郁達夫更是形容他為“色香味俱全的神品”。
海蚌是營養價值很高的海鮮,可以補充很多人體稀有元素。又因肉質嫩,脆,口感好,加上熬制的濃郁雞湯,淋在海蚌上,一瞬間即熟。同樣,也要趁熱入口,保持其口感。
8、海蛎煎
又稱蚝仔煎。是閩南特有的小吃。相傳,是鄭成功當年帶入台灣本土。所以,海蛎煎在制作手法和口感和泉州地區高度相似。
因為海蛎還有一定的腥味,在制作的時候一般會在海蛎煎的周圍圍上雞蛋,既能去掉腥味,又能保持海蛎煎的原味。
9、大黃魚吐銀絲
大黃魚有“國魚”之稱,而甯德有着“大黃魚之鄉”的稱号。而大黃魚也成了甯德人的日常美食之一。
大黃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對于體質較為虛弱的中老年人來說,具有很好的食療效果。
對于手術後的人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10、涮九門頭
又稱涮九品。是福建龍岩的特色小吃。相傳是當時很多船工為除濕氣,在偶然發現草藥加牛肉炖酒食用,有很好的效果。酒炖“九門頭”從此而來。
何為九門頭?顧名思義即使牛的九個部位。而且都要經過嚴格的挑選。所以有這樣一種說法“吃一餐吃了一頭牛”。
以上就是福建的“10大名菜”。有葷有素、有奢有簡。充滿了福建人民的文化曆史。
那你的家鄉又有着什麼樣的特色美食呢?在評論區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最後筆者寫文不易,希望大家能多給點贊和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