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所關注的阿裡巴巴反壟斷案,在經過了 4 個多月的調查之後,終于塵埃落定了。
就在 2021 年 4 月 10 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裡巴巴集團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罰款 182.28 億元。
這個罰款金額是按照《 反壟斷法 》中所規定的根據銷售額的 1-10 % 進行罰款所制定的。
2019 年度阿裡巴巴的中國境内銷售額是 4557.12 億元,其 4% 也就是 182.28 億元。
金額上,這次是中國有史以來最高的行政處罰金額,在世界上也是第三高,僅次于歐盟對于谷歌 的兩次罰款。
但是絕對金額很多,相對金額卻沒多少,尤其是對于阿裡巴巴來說。
2020 年,阿裡巴巴的現金結餘有 3000 多億元,180 億的罰款,看起來是天價,但對于阿裡巴巴來說也就是個毛毛雨啦。
不過,在這個處罰決定公布的同時,市場監管總局也在官網上公布了一個非常詳細的處罰決定書。
出于好奇,我把這個一萬多字的處罰決定書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看完之後,我對咱們市場監管總局的工作人員的分析能力,調查能力由衷的佩服。
在處罰決定書中,因為阿裡巴巴注冊地是開曼群島,市場監管總局的相關人員首先用了很長的篇幅來證明阿裡巴巴是中國企業,而且還是網上購物平台。
然後,重點來了。《 反壟斷法 》針對的是在相關市場具有支配地位的企業,所以,市場監管總局必須要做的就是證明阿裡巴巴具有支配地位。
而阿裡巴巴也知道這一點最關鍵,它提出了市場份額數據不統一,行業準入門檻不高,單一平台依賴不高等等理由,來說明自己其實并沒有支配地位。
在阿裡巴巴看來可能确實是這樣,畢竟網購平台那麼多,你怎麼就說我阿裡份額高呢?
而且一個拼多多靠着微信鍊接就讓淘寶疲于應對,京東又發展的挺好,可能在它們看來确實準入門檻不高吧。。。
這麼多品牌都在各個平台也開店,又怎麼能說我都依賴我淘寶呢?
但是,市場監管總局的人也不是傻子,直接拿出來了一大組數據來證明阿裡巴巴的支配地位。
首先是收入上,阿裡巴巴從 2015 年 - 2019 年,每一年的收入都在全國 10 個網購平台合計的 70% 以上,而且從交易額上,雖然在逐年遞減,但是也都在 60% 以上。
接着,市場監管總局提出了兩個指數,一個是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還有一個是 CR4 指數。
這兩個指數簡單來說就是來判斷市場是否是寡頭壟斷的指數,第一個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1 的話是完全壟斷,越接近 1,這個市場就越集中在單一企業。
具體的算法就是講市場占有率平方,然後對平方進行加總。
這是計算公式 ▼
在實際計算的時候,一般會把這個指數乘以 10000,方便計算,而電商平台這個指數一直都在 5000 以上,在 2015 年之前,甚至達到了 7400。可以說,是幾乎完全被阿裡巴巴壟斷。
另外一個 CR4 指數也類似,越接近 100,市場就越集中。這幾年,網購平台都是 90 多。
市場監管總局用這兩個指數證明了阿裡巴巴所在的網購平台市場确實是高度集中,然後又說明了阿裡巴巴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地位上都有支配地位,實力雄厚。
說實話,我看到這裡的時候,還覺得挺好笑的。
第一次看到阿裡巴巴說 “ 我不行,我沒支配地位,我沒有 ”。
政府官員反而對阿裡巴巴一頓狂吹 “ 你可以,你有支配地位,你行。”
總有一種很荒謬的感覺。。。
接下來,就是 “ 阿裡巴巴實施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事實和依據 ” 了。
這一部分主要講的就是大家所關心的 “ 二選一 ” 事件了。
市場監管總局根據 4 個多月的調查取證,證明了阿裡巴巴确實存在 “ 二選一 ” 的問題。
首先,阿裡巴巴會書面和口頭協議上禁止大品牌在多個電商平台開店。
不僅如此,對于那些已經在多個平台開店的企業,如果選擇淘寶,阿裡巴巴還會不讓他們參加相關的促銷活動。
而且,如果你真的不聽勸,頭鐵的參加平台的活動。
阿裡巴巴還會用各種手段來懲罰,從初級的減少活動資源,取消資格,到暗地裡搜索降權,終止合作,應有盡有。
說起來,京東在 2015 年雙十一之前,就實名舉報過淘寶,說他們強制讓品牌方二選一;後來,拼多多崛起之後,在 2018 年之後,又出現過類似的事情。
可以說,二選一這件事情已經成為了阿裡巴巴的 “ 殺手锏 ”。
不過,這玩意成為殺手锏的原因,本質上還是因為阿裡已經開始慌了。。。
我們從上面的數據也能看到,阿裡的市場地位從 2015 年的絕對壟斷已經開始逐年下滑了。
一開始是防着京東,搞得東哥頭疼的很,結果東哥還沒防住,又來了個黃峥。
拼多多起來之後,阿裡巴巴原來那套打法已經跟不上趟了,拼多多在這左砍一刀,右砍一刀的,砍的阿裡隻能用 “ 二選一 ” 來當殺手锏。
隻是,現在,這個 “ 殺手锏 ” 終于給阿裡巴巴招來了監管的處罰,以後恐怕也沒有機會用了。
在處罰決定的最後,監管部門還分析了一波阿裡巴巴的壟斷地位對市場環境有什麼壞處,對消費者有什麼壞處。
總的來說就是壟斷企業,攪亂市場,損害公平競争,損害品牌自主權,損害消費者交易權。
但是我覺得吧,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一條其實應該是抑制了市場主體活力,影響平台經濟創新發展。
這一條才是最緻命的。
要知道這些互聯網企業早期都是帶着創新來的,結果壟斷之後,不想着創新,天天想着怎麼守着自己的護城河,利用自己的流量來壟斷市場。
之前,它們甚至把手伸到了買菜上面,這些大公司用自己的壟斷地位來搶地盤,砸優惠,本來應該靠技術搶市場,結果全想着靠壟斷地位,用資本和流量去搶市場份額。
在阿裡巴巴這個處罰決定出來之後,我看到很多的人都在說 “ 誰是下一個。”
比如說,這兩天大家都很關心騰訊會不會被處罰。
同樣是拿着全國絕對市場的地位的 IM( 即時通訊 ),同樣在軟件中存在封禁其他平台鍊接的情況,看起來就非常的适合呀。
但是,隻是占據市場地位并不意味就要處罰,還是要看具體有沒有利用壟斷地位去支配市場。
而如果說以後阿裡的這次處罰會被作為行業标準,那麼根據報告裡的市場地位,騰訊現在的微信,這種禁止部分外站鍊接的行為可能也會被處罰。
诶,這麼看滴滴靠網約車,用大數據殺熟,搞價格歧視;餓了麼,美團根據算法來弄收取不同的外賣費用。。。
這不都有可能被罰嗎?
還有這好事?
最後,我想說說,反壟斷會改變什麼?
它改變最大的就是讓我們意識到: “ 大企業這麼做是錯的。”
以前在淘寶 “ 二選一 ” 的時候,我見過有人說 “ 這不一直這樣嗎?”
微博發個淘寶的鍊接,都要在評論區的時候;微信聊個天都要把視頻下載下來再發的時候。。。
我也見過有人說 “ 一個地方就遵守一個地方的規則,這不一向如此嗎?”
一向如此,難道就對嗎?
時代在發展,也一直在變化,逐漸我們會意識到,大企業也必須意識到:這麼做,是錯的。
2015 年,面對工商總局發出的指責淘寶假貨多的白皮書時候,阿裡巴巴的蔡崇信說。
“ 我們認為,這份報告是有瑕疵的。”
2020 年,面對市場監管總局的處罰通知書的時候,阿裡巴巴說:
“ 對此處罰,我們誠懇接受,堅決服從。”
怎麼着?大人,時代變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