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永夜花千樹元宵将至

永夜花千樹元宵将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4 22:09:52

“花燈懸鬧市,齊唱太平歌。”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皓月高懸的夜晚,會阖家團圓賞月、燃燈、吃元宵。

每當耀眼的禮花綻放在深邃的蒼穹,元宵在瓷碗中漾開小小的波紋——元宵節一過,年就真正畫上了句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元宵節地月距離為全年最近,今年大家如果擡頭賞月,将會巧遇“超級月亮”——即近地點的望月(滿月),平均14個朔望月(413.4天)出現一次。近地點的滿月比遠地點的滿月直徑大14%,視面積大30%,大家不要錯過這次有趣的天象喲。

永夜花千樹元宵将至(東風夜放花千樹)1

起源

傳說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着重要的推動意義。本稱“上元”是農民祈求豐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誕。人們在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這天是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也在這天祭月和賞月,祈求豐收。

還有說法認為,漢武帝時聽從謬忌之說,對于太一神十分虔誠,在甘泉宮修建太一祠壇,無論是伐南越、得天馬,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彩的習俗。

習俗

亮花燈

元宵節是名副其實的“燈節”。至于燈節的起源,一直有許多不同的傳說:有說起源于釋道的宗教活動;有說漢武帝時流傳下來的;也有說與“照田蠶”的風俗有關。唐朝,民間還有認為燈節是“放哨火”的發展——春耕之前将幹枯雜草燒掉可以除蟲害;更有許多與神話相關的故事與傳說。盡管衆說紛纭,但“燈”總是象征着美好、光明、喜慶和吉祥。唐朝以後,燃燈和觀燈逐漸脫離了宗教色彩,成為民盛大的娛樂活動。

永夜花千樹元宵将至(東風夜放花千樹)2

猜燈謎

燈謎的起因相傳與春秋時期的遊說之士,多以借喻、暗示的方式表達自己意見有關。由于謎語含義豐富,亦莊亦諧,既能啟迪智慧,又能開人笑顔,所以自秦漢以後,騷人墨客以猜謎為樂事。相傳至宋代,宋仁宗為了表示與民同樂,大力倡導漢魏以來舉行元宵燈節的舊俗,一些文人學士為顯示才學,常在元宵節之夜,将謎語貼在彩燈上供人猜測,以吸引路人駐足欣賞,此後猜燈謎便逐漸成為元宵節的習俗了。

迎紫姑

紫姑是傳說中的廁神和占蔔神,而且還是一位主生育的女神。中國各地婦女,每于元宵夜準備祭品向紫姑祈福問蔔,稱為“迎紫姑”,其中尤以浙江省一帶最為盛行。相傳紫姑為唐初山西壽陽人,名叫何媚,自幼好詩文,其夫後被壽陽刺史陷害,納她為妾。紫姑後為刺史夫人所妒,被殺之于廁,因天神憐之,使她成為神靈。

永夜花千樹元宵将至(東風夜放花千樹)3

走百病

中國古代雖然以種種禮教對婦女進行身心束縛,但在元宵節和中秋節,均要暫時解脫對婦女的種種限制和束縛,允許外出參與娛樂。元宵節觀燈,往往是少女結識意中人、與佳偶相會的大好時機,元宵節期間總會出現一些愛情佳話。又據說元宵節婦女群遊,遊城牆,摸城門釘、走橋等,可治病強身,抖去晦氣。

詩詞中的元宵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複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因此,我國古代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将元宵節喜樂盛況在詩詞中加以記載。

錦裡開芳宴,蘭紅豔早年。

缛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别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永夜花千樹元宵将至(東風夜放花千樹)4

正月十五夜,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将大地點綴得五彩缤紛。根據花燈挂的位置不同,作者還将它們分别比喻為“星”“月”——當然,比花燈更美的,自然是來賞燈的各家千金了。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這首景色詩描寫了洛陽市民元宵之夜的歡樂景象,是詩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詩賽中的奪魁之作,稱得上初唐五律的典範。“火樹銀花”一詞亦成為描寫節日之夜的特用成語。清代學者紀昀認為該詩“三四句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永夜花千樹元宵将至(東風夜放花千樹)5

歐陽修這首脍炙人口詞作采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既寫出了情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時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怅惘和憂傷。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作為元宵詩詞中的名篇,這首詞其實不需多加解讀,以免畫蛇添足。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曆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的境界為第三即終最高境界。

名家筆下的元宵記憶

冰心

在散文集《寄小讀者》的《漫談過年》一文裡,冰心蘊含着她思念家鄉的溫柔親切的感情,同時也有對元宵節裡家鄉風俗的難忘記憶:

“我們老家在福州市南後街。福州的風俗,元宵節小孩子玩的燈,都是外婆家送的。福州方言,‘燈’與‘丁’同音,‘添丁’是句吉利話,因此,外婆家送給我們姐弟四人的是五盞燈!我的弟弟們比我小得多,他們還不大會玩,我這時就占了便宜,我牆上挂的是‘三英戰呂布’的走馬燈,一手提着一盞眼睛能動的金魚燈,一手拉着會在地上走的兔兒燈,覺得自己神氣得很。”

永夜花千樹元宵将至(東風夜放花千樹)6

汪曾祺

汪曾祺在《故鄉的元宵》一文中,描繪了江蘇省元宵節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民間活動,從中能夠體會到他濃郁的生活情趣:

“有一個習俗可能是外地所沒有的:看圍屏。硬木長方框,約三尺高,尺半寬,鑲絹,上畫一筆演義小說人物故事,燈節前裝好,一堂圍屏約三十幅,屏後點蠟燭。這實際上是照得透亮的連環畫。看圍屏有兩處,一處在煉陽觀的偏殿,一處在城隍廟裡的火神廟。煉陽觀畫的是《封神榜》,火神廟畫的是《三國》。圍屏看了多少年,但還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圍屏就不算過燈節似的。”

周國平

當代作家周國平在《我的心靈自傳》中,曾寫到自己小時候的元宵節:“我上小學時,父親才三十開外,仍很有生活的樂趣。每年元宵節,他會親手制作一隻精緻的走馬燈,在紙屏的各面繪上不同的水彩畫,挂在屋子裡。電燈一亮,紙屏旋轉起來,令我驚喜不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