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3月29日上午,經過激烈的角逐和專業評審,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布“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赫然在列。
考古隊員們的合影
始于1990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中國考古界最高獎項。此前,湖北的葉家山(2011年)、文峰塔(2013年)、郭家廟(2014年)、銅綠山(2015年)、石家河(2016)等考古項目陸續入選。這一次,是湖北近8年來第6次摘得這一榮譽,實證了湖北考古大省、文物大省的地位。
填補了約5000年前大型城址、居址、墓地遺存的空白
城河遺址,位于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後港鎮雙村村十三組、龍垱村三組,地處漢江西岸,長湖北岸。城河及其支流分别從遺址的西、南及東側流經,于遺址東南方彙合。
新石器時代,聽起來很遙遠,大約從一萬多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而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遺址距今5000年左右,城址面積約70萬平方米,是屬于屈家嶺文化的重要城址。
合葬墓裡用土牆對墓室空間進行分割
“石家河遺址城址大約100萬平方米,城河遺址城址大約70萬平方米,相當于一個是現在一級城市的規模,一個是二級城市的規模。”城河遺址考古隊領隊彭小軍這樣跟記者形容。
“沙洋城河遺址,填補了距今4800年-5000年前後這個時期的大型城址、居址、墓地遺存的空白,對了解屈家嶺文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說。
王家塝墓地的發掘意義重大,從随葬品看已出現社會分化
彭小軍介紹,城河遺址王家塝墓地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嶺文化墓地,共有墓葬235座。絕大多數為豎穴土坑墓,少量墓一側略帶“偏洞”,棺木一半被嵌偏洞中。超過70%的墓葬可見葬具,這種發現率和保存完整狀況,在長江中遊史前墓地中非常少見,也是在長江中遊首次大規模發現史前獨木棺。
出土器物組件
“從墓葬随葬品來看,社會也已經開始分化了。”彭小軍說,因為大的墓葬裡,有體量巨大的棺木、精美的玉钺、石钺、漆器、象牙器,以及大量磨光黑陶、豬下颌骨等遺物。而小型墓葬就比較可憐了,甚至發現幾座小墓共用一個器物坑的情況。
考古隊員年輕化,考古領隊是一名85後
本次考古由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省考古所、荊門市博物館、沙洋縣文管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從2012年至2017年共進行了五次發掘和系統鑽探,于2018年3月開始系統發掘王家塝墓地,取得重要收獲。
出土的玉钺
本次野外考古隊由21名中青年骨幹組成,考古領隊彭小軍也非常年輕,是一位85後。彭小軍生于陝西省泾陽縣,2011年畢業于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現在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他說,此前,他是參與考古,2015年原來的領隊有了别的任務安排,他接手領隊任務,“當然還是很有壓力的,但有壓力也有動力。”
一張倒吊着的考古現場照片,吸引人注意
一張沙洋城河考古現場的真實照片,首次出現在網絡上而被不少人記住。因為墓穴下有文物,在未清理之前,腳是不能踩在上面的。于是,需要一名考古隊員拉着另一名考古隊員的腳,将他倒吊着,深入到墓穴中去清理文物。這張照片中,倒吊着的考古隊員叫闵帥,而在岸上發力的隊員叫蔣新榮。他們的這一工作瞬間,被拍工作照的同事抓拍了下來,發布在網絡上有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
這樣清理墓葬,考古真的很辛苦
外面的人可能覺得這張照片很奇異,但這卻是我們考古工作者的日常。”彭小軍說,這樣的組合隻能支撐一小陣子,一組做完就必須換另一組,不然身體會吃不消。
大量出土文物,體現5000年前人類的智慧
據介紹,近年屬于屈家嶺文化的墓葬中,考古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器物,彰顯了距今約5000年前人類豐富的想象力和對生活的洞察力。
王家塝墓地分布圖
比如,出土了一種造型怪異的陶器,它狀如水管,外表裝飾着多圈平行的絞絲狀堆紋,考古專家推測可能是當時的人類用于祭祀的“通神器物”;還有一種如水雷的球形陶器,中間圓鼓,上下有接口,周圍伸出四個喇叭狀裝飾,考古專家推測,這也是他們的祭祀器物,與原始宗教文化息息相關,在王權還沒有産生的當時,人們主要通過祭祀來表達族群之間的向心力。
器身平滑光亮的陶豆,在城河遺址中也出土了不少。它形似高足盤,或有蓋,用于盛食物。器身黑亮,做工精細,考古人員甚至認為,它就是史前人的巅峰之作。造型頗似北方的老火鍋造型。
鍊接:
201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
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
陝西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溝口遺址
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
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遺址
江蘇張家港黃泗浦遺址
河北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
重慶合川釣魚城範家堰南宋衙署遺址
遼甯莊河海域甲午沉艦遺址(經遠艦)水下考古調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