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蛋糕色香味美品質的因素與工藝
首發|杜德春
一、打蛋的速度和時間
攪打蛋液時,開始階段應采用快速,在最後階段應改用中速,這樣可以使蛋液中保存較多的空氣,而且分布比較均勻。
具體操作時,打蛋速度和時間還應視蛋的品質和氣溫變化而異。蛋液黏度低,氣溫較高,攪打速度應快,時間要短;反之,攪打速度應慢,時間應長。
一般來講,攪打時間太短,蛋液中充氣不足,分布不均,起泡性差,蛋糕成品不疏松;攪打時間太長,蛋白質膠體黏稠度降低,蛋白膜破裂,氣泡不穩定,空氣溢出。因此,要嚴格掌握打蛋的時間。
二、打蛋溫度和時間攪拌
打蛋時間長短與攪打的溫度有直接關系,在允許的溫度内,時間與溫度成正比。
新鮮蛋白在17~20℃的溫度下;其膠黏性維持在最佳狀态,起泡性能最好,溫度高會促使糖的乳化程度,蛋白變稀,其膠黏性高;在攪打時不易拌入空氣同樣影響蛋液質量。
因此在攪打蛋液時,隻有在理想溫度下才能達到蛋液攪打的最佳效果。
一般正常情況下,溫度在25℃機械旋轉頻率為250r/min,攪打時間為30min左右較為适宜。但是,在蛋糕品種中,為提高其産品特色,增加營養成分,用蛋量大約是糖、面粉的兩倍以上,這樣将導緻蛋糕糊變稀,不便于操作。為了提高蛋糕糊的稠度,有利于提高産量和産品質量,可采用加溫使膠質蛋白受熱變性,增加稠度的攪打方法。一般情況下可加溫到45~50℃,離開熱源攪打20min左右即可。
三、攪打方式
無論用人工或打蛋機進行攪打蛋液,都要自始至終順着一個方向攪打,這樣可以使空氣連續而均勻地吸人蛋液中,蛋白質迅速起泡。
如果一會兒順時針攪打,一會兒逆時針攪打,會破壞已經形成的蛋白氣泡,空氣逸出,氣泡流失,最終造成生産出的蛋糕質量差。
四、蛋糖比例
攪打過程中形成的蛋白泡沫是否穩定,對充入空氣的多少及最終蛋糕産品的疏松度影響很大。蛋白雖然具有一定的黏度,對穩定氣泡具有重要作用,但僅僅依靠蛋白黏度來穩定氣泡是不夠的。
由于糖本身具有很高的黏度,因此在打蛋過程中加入大量蔗糖,可提高蛋液的黏稠度,提高蛋白氣泡的穩定性,使其充人更多的氣體。
在配方中加入不同量的糖,其作用也不同。蛋和糖之間的比例是否恰當,對打蛋效果及最終産品的體積有着直接影響。
實踐證明,蛋糖比例為1:1時效果最佳。當糖的比例小于蛋時,形成的蛋白氣泡不牢固并很快消失,蛋糕體積小,口感堅韌,攪打時間長。
糖的比例大于蛋時,蛋液黏稠度過大,形成的氣泡很重,不能吸入充足的空氣,蛋糕組織不均勻、不緊密。例如當糖的比例小于50%時,蛋糕的頂部含有空氣泡。當50%的糖與蛋攪打後,制出的蛋糕頂部是光滑的。
所以,在實際生産過程中,即使用75%的糖與蛋一起攪打也比用125%的糖與蛋攪打制出的蛋糕質量要好這也說明在制作蛋糕過程中,蛋糖之間的比例甯可糖比蛋低也不要糖高于蛋。
五、油脂、pH和蛋的質量
在攪打過程中有油脂存在時,蛋白中球蛋白和膠蛋白的特性即被破壞,蛋白失去應有的黏性和凝固性,使蛋白的起泡性能受到影響。其原因是油脂為一種消泡劑,油脂表面張力大,蛋白膜很薄,當油脂和蛋白膜接觸時,油脂的表面張力大于液體,容器中有油脂存在則會影響蛋液的質量。
當酸堿性不适當時蛋白不起泡或氣泡不穩定。在等電點時,蛋白質的滲透壓、黏度、起泡性最差。在實際打蛋過程中,往往加一些食用酸(如檸檬酸、醋酸等)和小蘇打,就是調節蛋液的pH值,破壞其等電點,有利于蛋白起泡。蛋液pH值低于7時(即偏酸性),顔色很淺;随着pH逐漸升高(偏堿性)時,顔色開始逐漸變深。
pH較高的蛋制出的蛋糕具有較大的體積。但是,從組織、風味、口感、體積等全面來看,pH為7時的蛋制出的蛋糕質量最好。
pH太高,蛋糕内部組織灰暗,而且有堿味。pH太低蛋糕内部組織顔色太淺,體積變小。
利用鮮蛋(蛋白)和陳舊蛋(蛋白)打蛋,起泡性明顯不同。陳舊蛋白起泡性差,氣泡不穩定。這是因為蛋貯存時間長,稀薄蛋白增多,濃厚蛋白減少。同時,稀薄蛋白表面張力降低,黏度下降,影響了其起泡性。
六:面糊溫度、面糊比重密度、面糊質量/重量
引起面糊溫度變化的是:
①環境溫度
②機械攪拌摩擦力
③生産車間匹配溫度(空調;四季溫度);
面糊溫度匹配:攪拌面糊整個過程溫度18℃-22℃面糊體積穩定。
其它參閱杜德春 相關蛋糕的原創文獻。
七:甘油;山梨糖醇;糖漿糖醇;防腐劑;葡萄糖粉、葡萄糖酸内脂
參閱杜德春博士 相關蛋糕工藝技術的原創文獻。
八:泡打粉、乳化劑、酶制劑、蛋糕油、Sp、塔塔粉、吉士粉、植物油、油脂
參閱杜德春博士 相關蛋糕工藝技術原創文獻。
上述簡要地介紹了在蛋糕制作過程中影響打蛋的一些因素,在實際生産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以便提高打蛋的質量,生産出高質量蛋糕。
杜德春:
焙烤食品工藝首席工程師博士
蛋糕工藝技術首席資深工程師博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