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書的意思?作者:趙 偉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前,不少人又開始蠢蠢欲動了,他們在微信群裡探讨哪些中國作家有可能入選,各持己見,打得不可開交結果一出,衆人啞然——許多人并不了解這兩位獲獎者的作品,甚至連他們的名字都沒聽過,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文學書的意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作者:趙 偉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前,不少人又開始蠢蠢欲動了,他們在微信群裡探讨哪些中國作家有可能入選,各持己見,打得不可開交。結果一出,衆人啞然——許多人并不了解這兩位獲獎者的作品,甚至連他們的名字都沒聽過。
面對這個結果,那些蠢蠢欲動者是否感到無趣?老話說的“無趣”,實際上就是“沒意思”。
翻了翻中國文學史,突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幾千年來,不管是哪朝哪代,好像都沒怎麼搞過文學評獎,頂多是喝喝酒、鬥鬥詩;非得評出三六九等的,是鄉試、會試和殿試,但這是科舉而非文學評獎,朝廷得選拔人才去當官。試想一下,唐朝有詩歌大賽嗎?宋朝有詩餘評比嗎?元朝有曲藝争鋒嗎?清朝離得近,貌似也沒聽說有什麼小說擂台之類的争霸。
一個朝代不興此風,尚且代表一朝的态度;曆朝曆代不興此風,那一定是經過一代代人的反複論證以及時間的深厚沉澱,方才得出結論的——文學評獎“沒意思”。
确實,文學屬于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但在許多人心中隻充當點綴和參照的角色,為何非得分個高下?如何分得了高下?就比如三個思念遠方兒女的母親,一個打電話給兒女問寒問暖,一個打電話罵兒女為何不報平安,一個默默守候兒女歸來,你如何評判她們的表達方式好或不好?
其實古人早就洞察到文學的本質了:文學本該是一場遊戲!正因如此,他們不搞文學評獎。而正是自由自在、不分高低貴賤的“無功利”的文學,才造就了中國文學的輝煌,讓一切都變得“有意思”起來。
可現如今,人們一改千年祖風,熱衷搞文學評獎,每年舉辦的文學比賽數不勝數,參與者趨之若鹜。我們是否該想一想,這些文學評獎究竟對中國文學的發展起到了多大作用?這種作用是正向的還是逆向的?畢竟評獎時逃不過“功利”二字,所以無論獎項大小,每次評選之後,都會不可避免地惹來微詞。
獲獎的作品就一定好嗎?沒獲獎的作品就一定不好嗎?主辦方和參與方都心知肚明。當然,這并不是說主辦方搞“暗箱操作”,而是文學作品本身的屬性,就決定了其無法進行公正評獎的現實。
當然,話說回來,既然現在熱衷于搞文學評獎,就有它存在的理由,權且可以看成中國文學的一種“意思”。(趙 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