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把新技術成果種在田間

把新技術成果種在田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7 12:55:48

把新技術成果種在田間(把良種播撒到天山南北)1

新疆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冬(左) 正在與村民觀察秧苗長勢。 (記者江斌偉攝)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江斌偉 高斌)青青秧苗在溫室茁壯成長,它們是經過科研人員改良增産10%的香米;試驗田裡的冬麥苗已抽穗,它們是科研人員從矮敗群體裡選出的冬小麥新品系;顆粒籽粒飽滿的油菜種子播撒到田間,它們是科研人員繁育的含油量高達50%的油菜新品種……

種子被譽為農業的芯片。而在育種家的眼中,新品種則是種子中的“種子”。正值播種時節,本報全媒體記者帶您走近幾位新疆育種家,看他們育出與以往“不一樣”的種子,播撒天山南北,生息繁衍,為扛穩“糧袋子”默默耕耘。

秧苗青青

育出“好看”又“好吃”的稻米

秧苗青青,水流清淺。農民忙碌穿梭其間,與之相映成景。

“馬上就要插秧啦,這裡種着40多個新品種,試種成功就能大面積推廣。” 4月27日,在烏魯木齊市米東區羊毛工鎮新建村的一座育苗棚裡,新疆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冬指着一叢叢嫩綠的秧苗說。

米東區是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西北中心水稻耐鹽堿示範基地。作為烏魯木齊的“魚米之鄉”,當地水稻種植面積保持在3.5萬畝左右。

這些水稻良種,“新”在哪裡?蹲在新建村看村民李江成育苗時,李冬娓娓道來。

新粳伊24号是由新疆農科院水稻團隊、新疆金豐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選育而成,屬中晚熟粳型品種,生育期約162天,平均穗總粒數141.62粒,結實率達92.63%。

選育出優質高産水稻品種重點需要解決“高産”與“優質”、“好吃”與“好賣”等問題,這也是新疆農科院水稻團隊關注的焦點。

相隔不遠的杜家莊村,榮祥欣稻蟹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王則花正和社員忙着照顧秧苗和平整稻田,她說,“專家給的種子種的苗長勢齊整,看着養眼,一定能多收個一兩成。”

“它們耐寒、耐鹽性好,抗倒伏,是在南北疆稻區都能種植的優質高産品種。”國家水稻技術産業體系烏魯木齊綜合試驗站站長、新疆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奉斌自豪地說,在2020年自治區品種生産試驗中,該品系平均畝産789.4公斤,比秋田小町增産14.4%。

水稻團隊在溫宿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等水稻育種試驗基地,種了上萬份育種材料,緻力于培育出口感又香又軟的軟米品種。王奉斌透露:“軟米新疆種植很少,我們正在繁育的軟米,生育期從180天改良到150天,預計明年推廣。”

數據顯示,新疆水稻種植面積在100萬畝左右,目前平均單産650公斤左右(全國平均單産470公斤)。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楊關勇說,《2022年自治區現代種業發展項目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基本建立,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加快推進,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育種聯合攻關取得新進展。

王奉斌說,随着科研力度的增加,水稻品種叠代更新速度加快,農民種植積極性漸高,種植區以稻海觀光為主的鄉村遊逐漸升溫,促進農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抽穗揚花

矮敗群體裡篩出冬小麥新品系

4月28日,新疆農業科學院小麥育種家澤普基地。國家小麥産業技術體系喀什綜合試驗站站長、新疆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黃天榮正帶領團隊在試驗田裡配置雜交組合。

這片200畝的試驗田種着上萬份育種材料。冬小麥正值抽穗,綠色延向遠方。

“過一段時間揚花,離收獲更近一步。”黃天榮帶着大家在材料中優中選優,尋找長勢和綜合農藝性狀最好的植株。他們最近鎖定幾行粗矮的麥子,這是團隊精心呵護的“寶貝疙瘩”,準備命名為新糧805号,是南疆早熟冬小麥新品系。

“别小看這幾行麥子,它們在品質上有重大突破,解決了南疆小麥沒有中強筋品種的難題,所以,新品種是種子中的‘種子’。”黃天榮侃侃而談。

這是南疆冬麥育種團隊利用矮敗輪回選擇技術,從矮敗群體裡選擇的後備品系,今年即将完成自治區生産試驗,預計明年審定。

根據品質生态區劃,北疆沿天山一帶适合生産優質中強筋小麥品種,而南疆則長期缺中強筋小麥品種。十幾年來,這一難題始終困擾着南疆冬麥育種團隊。

經過研究,該團隊利用國内含有矮稈基因和雄花不育基因連鎖的特色小麥種質資源,在周圍種植五六個高産、優質、早熟的混合父本群體,通過自然授粉,将多個優異基因聚合于矮敗植株,再進行常規系統選育新品系。

種質資源優異基因挖掘和利用,并非易事。黃天榮打比方說,做試驗需要構建一個遺傳群體,至少要400至500個株系,但由于土壤環境不同,其性狀表現不同,團隊借助分子标記等生物技術手段基因鑒定,有針對性地對現有資源進行配置組合,蹲守在田間3年多才找到抗旱、耐鹽堿基因。

新疆小麥種植面積在1600萬畝左右,總産量580萬噸左右,居全國第六位。

《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疆初步打造一批有較強競争力的優勢種業龍頭企業,使國家級、自治區級農作物制種基地供種保障率達到80%以上。

種子企業借勢發展,九聖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其一。公司副總裁高雪飛說,公司将通過科企合作,貫徹政産學研用,加強資源、技術和人才的深度融合,不斷促進新疆種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目前公司的小麥、玉米、棉花等主要農作物種子銷量位于全國前列。

黃天榮建議,今後,科研重點應偏向于生物育種技術創新,借助先進的生物育種技術手段,對優異資源進行優異基因挖掘和利用,提高新品種産量、品質和抗逆性。同時,提升新疆主要農作物育種技術與方法,從常規手段轉向生物手段育種,讓“藏糧于技”落在田間地頭。

播撒籽粒

春油菜新品種含油率達50%

這些天,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顧元國格外忙,要在烏魯木齊以及昭蘇縣的試驗、示範田播種。種子籽粒飽滿,粒粒黑亮,“不一樣的油菜”種子,也藏着育種“新密碼”。

顧元國從2005年從事油菜良種繁育、推廣工作。經常跑田坎的他,閑暇之際會問農民,種油菜最在乎啥?“當然要産量又高、含油又多的油菜呀!”

農民簡單的回答,背後卻需要複雜的研究。油菜産量和含油量,同屬于作物數量性狀遺傳,過去不少油菜育種專家認為,“高産難高油、高油難高産”,兩者指标很難統一。

“我們要突破固有思維,育出高産又高油的油菜,解鎖新密碼。”顧元國定下育種目标。

近年來,油菜育種團隊在烏魯木齊、奇台縣等地建立油菜育種、制種基地,高度重視“高産、高油、高抗”中晚熟油菜品種選育。

這些年,油菜團隊與内地多個油菜育種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引進多份優良種質資源材料。然而,一個好的油菜品種,要從産量、含油率等多個因素進行評價,還要經過兩年多的區域試驗和生産試驗,育種周期長,工作量大。

依托“長江上遊及北方油菜高産優質适宜機械化新品種培育”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團隊通過南繁北育的方式,以及分子标記、小孢子培養等技術加快育種進程,育出3個中晚熟高産優質甘藍型春油菜新品種,新油24号是亮點之一。

“俗話說‘種地選好種,一壟頂兩壟’,我們終于育出含油率高達50%的良種,帶給農民‘真金白銀’。”顧元國說。

新油24号是中晚熟品種,生育期112天,比一般油菜早熟十幾天,且含油率達50%,适宜機械化收獲和在南疆複播,用作肥料或飼料,實現提質增效。

實際上,這幾位育種家是“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衆多新疆科研人員中的縮影。近期,自治區第十屆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專業組,開展第五次主要農作物品種審查,100個品種通過初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産能提升工程。對科研人員來說,既是壓力,更是動力。顧元國說,“我們繼續研發‘不一樣的良種’,又有了新方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