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篆刻的章法總結

篆刻的章法總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8 18:51:16

我認為,古往今來的篆刻家裡,最有“天分”的篆刻家當屬趙之謙(他自己也這麼認為)吧,這位大神一輩子隻刻了360方印左右,而且自用印97方。生前身後能得到他的印章的人并不多,但他的每一方印幾乎都是精品,當然,這跟他的生平有關系,他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刻印(具體可見前段時間我寫的關于趙之謙專門文章),趙之謙盛年息刀是中國篆刻的憾事,但大師終歸是大師,他是可以把複雜的事情看簡單的大師,怎麼說呢?他在《銅鼓書堂集古印譜記》中說:

餘所得集古印譜,以《亭印自纂》為最精,又得童山人钰手拓北平朱氏所藏古印一帙,又得強恕堂鑒存古印,又郭止亭《漢銅印選》,合計閱古印不下三千,率大同小異,蓋一聚一散,仍此數顆不壞之寶。萬事類然,無足異也。

趙大神看的印算多了,“閱古印不下三千”,這是個不小的工作量,但他總結了:“蓋一聚一散”,三千方印就得出來了四個字:一聚一散

我們寫印稿時,章法的安排最是頭痛,于是我決定陸續要把章法的事理一理,前天說了“平實”原則(具體見我的三個小布丁),今天我們來說說另一個重要的原則:聚散。由于聚散與疏密意思接近(雖不盡相同,但對初學者基本大緻可以拿來通用),本節說完,就不再拿疏密來說事了,要說疏密,就拿這一篇來理解,大緻差不到哪裡去。

之謙審定,小印,“之”字本身筆畫就少,趙大神的處理方法是把“之”字上半部又再縮小,因此造成右上角的“散”,其他三字則“聚”得“一塌糊塗”,不過,趙大神并沒有不留透氣處,他在“定”字中稍微開了個小紅地,之字處如果為“門”,大緻這裡就是透光的“窗”。

篆刻的章法總結(細說篆刻章法2)1

趙之謙印,名印,還是在“之”字上做文章,“之”字在通常情況下,左右兩筆都在中部,而趙大神匠心獨運的把這兩筆都上提了,從而造成了左上角的“散”,其他三字則“聚”的密密實實,但也不完全嚴絲合縫,與上一方印一樣,他把“印”字稍稍留置了透氣的窗與“之”字遙相呼應。

篆刻的章法總結(細說篆刻章法2)2

胡樹印信,名印,沒有特别簡單的字,趙大神想了辦法,把“印”字的上半部擠得“聚”在一處,下半部硬生生地留出來了一塊紅地,這樣是不有點生硬了呢,他有辦法處理,他把“胡”字的古,“信”字的言,“樹”字的寸三字處都留了空與“印”字的一大塊紅地相呼應,本來普普通通的一方名章,在他手下就變得大疏大密,大聚大散,生機盎然。

字少好處理,字多的呢,我們看這一方:

篆刻的章法總結(細說篆刻章法2)3

靈壽花館讀碑記,這是多字印吧,“壽”字的下部,“花”字的下部,“館”字的下部,“碑”字的下部,甚至“記”字的右邊,趙大神都安排成疏散有緻,擁擠的地方擠到不透氣,疏散的地方大紅地。到這裡,我們是不是就想起一句名言,對,就是那句“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說這句話的是較趙之謙早些的大師鄧石如。

2、其他大師的相同做法。

鄧石如是在書法理論上提出的上述原理,但在印章上,同樣是這樣做的,我們看鄧大師幾方印:

篆刻的章法總結(細說篆刻章法2)4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詞語印,語出蘇轼。鄧大師除了保留這些字的本來繁簡特征外,故意将“流”、“斷”兩字繁寫,“岸”字簡寫,要的就是疏密對比,聚散關系,所有組成字的筆畫,聚了就聚得緊緊的,散了就散得開開的,密就密得不透風,疏就疏得爽朗朗。

篆刻的章法總結(細說篆刻章法2)5

印禅居士,自用印。印禅二字聚在一起互相緊靠,居士二字散開,“居”字本來已有紅地,鄧大師又故意将“士”字的上橫上移,造成下部兩塊紅地,密處更密,疏處更疏,聚處更聚,散處更散。

篆刻的章法總結(細說篆刻章法2)6

覺非盦主,齋館自用印。“覺”字下面自然而然地用了小篆的流暢筆意和下伸結體,于是生出三塊小紅地,而“主”字,鄧大師幹脆用了金文的寫法,大塊空白由此生成,“覺”和“盦”夠擠了吧,“主”字一字就造出了透氣出,且這裡的大門也有“覺”字的小紅地開窗用以呼應。

用這樣的方法的還有大師吳昌碩。看他的這方印:

篆刻的章法總結(細說篆刻章法2)7

園丁課蘭,丁字雖然放大了,濃濃的一塊,但仍與鄧石如的覺非盦主的“主”字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聚散得宜的好章法(這方印還有其他章法上的優點,我們暫且不提)。再比如他的這方印:

篆刻的章法總結(細說篆刻章法2)8

闵泳翊一字園丁,七字印,吳大師的做法是把最簡單的丁字獨自占了三行中的一行,章法上是不是夠大膽,但這的确是大開大合,大疏大密的做法,而這種在章法上生生造出來的聚與散、疏與密實在絕妙。

3、我們可以學到的章法原則

不再舉例了,大部分能稱大師的章法上,都有這樣的印例。趙之謙認為聚散是“不壞之寶”,隻要掌握了這個原理,大部分印面都可以處理了,這在其他大師處得到了印證,我們能學到聚散這兩字,差不多就能有點收獲。

我們通過第一個章法原則平實,把入印文字妥帖地安排在印面,不花俏,不故意讓筆畫粗細變化,位置變化,我們的印稿基本上說得過去了。如果我們再把聚散二字考慮進我們選的入印文字中,盡可能地在同一個印面中,創造出有節奏的“聚”,有理由的“散”,有意識的疏和密,那麼,我們的印稿就一定會大進一步。

說說循序漸進的章法順序:

篆刻初學者最易犯的毛病是從字書上找來篆字,把印面做出來格子,不加調整,不做思考,字放進去就算完事。讀完第一章大概會知道均分印面的章法,得到四平八穩的印面,足可應付一般的創作;再明白複雜的字可以占更多的地,簡單的字可以占更小的地,大部分創作都可以找到入門辦法了。這也是臨過一段漢印後最基本的收獲,而如果這一條還沒有做到,說明漢印的“任疏任密”都沒有學會,臨印的時候沒有帶着腦子進行思考。

而讀完今天這一章,就要學會在章法上對于聚散進行有意識地安排,主動尋求簡單字的留空處理,主動尋求複雜字的密集處理,主動尋求單個字的筆畫之間的聚散處理,以避免印面的呆闆與單調,從而使作品具備一點的藝術思考和章法取向,那麼章法上就略微入點門了,寫出來的印稿,就略微有點意思了。

總之,寫印稿是件艱難的事,不要想着簡簡單單就能做好,還以寫文章來打比方,寫文章要求“信、達、雅”,第一章我們講章法上的平實,大概能解決“信”與“達”的問題,就是把内容講清楚,講充分,而今天講的章法上的聚散,大緻是在“雅”字上邁出了極其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内容講得好,講得美。我這裡說起來當然容易,真到創作,寫好印稿是非常不易的事,大家都加油吧!

(【老李刻堂】之96,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