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由于工作、生活、遊曆或者逃難避災等種種原因,經常都很難居住在一起的。一家人或者夫妻有可能浪迹天涯,天各一方,甚至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的。這樣的颠沛流離,造成了異鄉人的懷鄉思親。他們對故土的眷戀,對親人朋友的牽挂,于是就成為了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
我們經常聽得到有人說,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也有說水是家鄉好,月是故鄉明的。可見人們思念家鄉及親人朋友,已經成了口頭禅,它已經不受時間和區域的限制了。
原來這些流傳在民間的俗語,都是有來源的,都是最先有一個人發明使用,然後經過不斷的淘汰、提煉、升華,最後在人群中像格言警句一樣流傳保存了下來。
我們經常所說的”月是故鄉明”就是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杜甫兄弟一共五人,他們分别是杜颍、杜觀、杜豐、杜占,這首詩就是759年,杜甫在秦州時寫給安史之亂中分散流落在各地的四個弟弟的。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造成了大唐盛世混亂不堪的局面,政局動蕩,權力頻繁更叠,兵荒馬亂,人民流離失所。邊塞上更是高度緊張,戍樓上鼓聲敲響了,人們不再允許通行,一切都進入高度戒備狀态。
這個時候是秋天,到處荒蕪冷落,觸目驚心。天空中偶爾傳來孤雁的鳴叫,這使寂寞荒涼的邊塞顯得更加凄涼恐怖。杜甫感覺自己就像孤雁一樣,一個人孤獨寂寞,這樣的時候更容易思念遠方的弟弟。
不知他們都怎麼樣了?恰好今日是白露節氣,天氣會越來越冷,馬上要進入冬天了。杜甫由于思念家鄉、想念弟弟心情迫切,他感覺這頭頂的月亮,這異鄉的月色,比起家鄉的來,好像暗淡了不少。這難道是一種錯覺嗎?
安史之亂這幾年來國家動蕩不安,人民不住地避難逃亡。我們兄弟幾個都不知道流落到了什麼地方,沒有了家,就連打探生死消息的地方都沒有了,一切隻能聽天由命。
平時親人之間互相寄個書信都經常達到不了,不是這裡阻隔,就是那裡出了問題,何況現在還一直在打仗呢。人不能見面,書信又連通不了,這親人之間一點信息都沒有啊。
杜甫在另外一首詩中曾經說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見戰亂給人們帶來了多麼沉痛的苦難。這不是個人的痛苦,這是國家的不幸。從此大唐盛世走向下坡路,進入了藩鎮割據的局面。
“月是故鄉明”,沒想到的是,杜甫在苦難中寫出的這句懷念親人的詩句,後來成了我們民族懷鄉思親的名句,一直被引用,一直被流傳。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