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浩若煙海,燦若星辰。
而《論語》作為國學儒家經典之作,一直被奉為圭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他主要内容講述了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怎樣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實現安邦立國的偉大使命。
《論語》這部不朽之作,影響了中華文明。書中也産生了很多流傳至今的警句格言,廣為流傳,從今天開始我們每天分享部分出自論語的成語,今天分享的成語全部出自《論語》裡仁篇。
裡仁東街
(一)裡仁為美【成語釋義】裡:居住。裡仁:處于仁的境界。意思是能夠達到仁的境界為最好。另譯為居處在仁愛的鄰居鄉裡中才是美。
【原文】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譯文】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二)造次颠沛【成語釋義】意思是流離失所、生活困頓。
【原文】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譯文】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颠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三)觀過知仁【成語釋義】察看人的過失,即可辨别賢愚。
【原文】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譯文】孔子說:“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集團的人所犯錯誤性質是一樣的。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沒有仁德了。”
(四)朝聞夕死【成語釋義】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原文】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孔子說:“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五)惡衣惡食【成語釋義】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譯文】孔子說:“士有志于(學習和實行聖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對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論道的。”
(六)無适無莫【成語釋義】适:厚;莫:薄。待人處事不分厚薄,沒有偏向。
【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适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譯文】孔子說:“君子對于天下的人和事,沒有固定的厚薄親疏,隻是按照義去做。”
(七)一以貫之【成語釋義】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原文】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譯文】孔子說:“參啊,我講的道是由一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的。”曾子說:“是。”孔子出去之後,同學便問曾子:“這是什麼意思?”曾子說:“老師的道,就是忠恕罷了。”
(八)見賢思齊【成語釋義】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原文】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
【譯文】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九)遊必有方【成語釋義】"方"指"一定的去處、方向,更重要的是指“方法”。要是出遊,必須要告知去處。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譯文】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有一定的地方。”
(十)讷言敏行【成語釋義】讷言:說話謹慎;敏:敏捷。指說話謹慎,辦事敏捷。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譯文】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