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一雙地理的眼睛,品味大千世界的美好」
五台山位居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但凡去五台山朝拜禮佛的遊客,有個必去的地方,那就是五爺廟。
萬佛閣,俗稱五爺廟
在我國北方地區,很多人相信五爺廟許願很靈,“五爺”有着廣泛的信衆。那“五爺”是誰呢?他有着怎樣的來曆呢?
五爺廟正式名稱為萬佛閣,因寺中有一座五爺殿(龍王殿)供奉着一尊金臉五龍王,因而俗稱五爺廟。五爺廟座落于五台山台懷鎮,與大白塔相鄰。
相傳在過去,五台山氣候異常惡劣,夏天酷熱,冬天酷寒,幹旱少雨,農民無法耕作,生活艱難。
文殊菩薩來到五台山傳教,看到人們遭受如此苦難,便去東海龍宮借了一塊清涼寶石——歇龍石,使這裡的氣候變得适宜人們生存。
這塊歇龍石是龍王的五個兒子的驅暑納涼之物,因此,他們尾随文殊菩薩來到五台山讨要歇龍石。文殊菩薩降服了他們,讓他們分别住在五台山的五座台頂。
五龍王被文殊菩薩安排住在最高的北台頂,專職耕雲播雨,造福當地民衆,人們為了感謝五龍王,為他建造了廟宇,而且五台山也被叫作清涼山了。
康熙年間,為方便百姓祈雨,遂在萬佛閣建了龍王殿,把五龍王從北台頂請下來供于殿中。
走近威名赫赫的五爺廟,就會發現在廟外過庭的兩側,豎立着隻有在古時皇帝出巡時才能見到的銮駕,這不僅在五台山,而且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
五爺殿(龍王殿)
五爺殿内供奉的就是五龍王,殿中五龍王的裝束,不是通常我們所知道的菩薩的樣子,而是頭上戴着金冠、身上披着顯示皇帝威嚴的龍袍。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這裡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相傳,順治皇帝出家到五台山做了和尚,其子康熙皇帝便來五台山尋父。某日傍晚,康熙在返回行宮的路上,突遇狂風暴雨,道路泥濘不堪,無法行走。這時,五龍王出現在康熙面前,施展法術,放出一火球,為康熙開辟了一條道路,引領着康熙安全回到行宮。
康熙皇帝為了感謝五龍王救駕有功,于第二天專門賜給五龍王一件龍袍、半副銮駕。康熙皇帝還親筆題寫了“龍參”二字。五爺殿裡邊懸挂的大匾上寫着“廣濟龍王菩薩”,大匾的右側寫着“有求必應”四個大字。
廣濟龍王菩薩,龍參
據說五爺愛民如子,有求必應。廟前的大香爐前,總是簇擁着數不清的善男信女,有的在虔誠伏拜祈禱,有的在默默合掌許願,有的在悄悄述說心事……在五爺廟的獻殿内,牆壁四周挂滿了還願者送的匾額。
五爺殿内除了供奉金臉五龍王外,在其背後還依次排列着大龍王、二龍王、龍母、雨司、三龍王、四龍王的塑像。
五爺廟(萬佛閣)占地2萬多平方米,整座院落由文殊菩薩殿、五爺殿、戲台、僧舍組成,小巧别緻。
文殊菩薩殿
古樸典雅的戲台位于五爺殿對面,因為五爺愛看戲,曆史上,這裡每逢農曆六月都會唱戲。
僧舍
關于五爺懲惡揚善、救民于水火、有求必應的故事,一串接一串。小小的五爺廟,在善男信女的心中,幾乎成了有求必應的象征,上五台山燒香拜佛的人大部分都是沖着五爺廟去的。五爺廟,幾乎成了五台山的一張名片。
等待進入五爺廟的人群
每年都會為五爺唱戲
五爺廟,在善男信女的心中,幾乎成了有求必應的象征
五台山五爺有靈,這與人類倡導的精神文明并行不悖。在衆多傳說中,寄托着真純、真誠,包含着人們對衆生平等的向往。
點燃一柱香,微閉雙目,眼前幻化出的是一派無憂無慮、悠閑自在的美好境界,生命的本源是善良。
白塔依舊,殿宇仍在;鐘聲悠揚,風鈴叮當;祈禱聲、誦經聲……多少年來重複着一個深沉的調子:真、善、美、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