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坡上稻草人,輕舒兩袖蕩清風;莫道晝夜無聲色,日月精華在其中”。這是我近日為稻草人寫的一首小詩。
稻草人,何許物也?稻草人就是老農們用稻草紮成的人形物。常常放置在農家的麥地中或稻田裡以驅趕鳥雀。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之前,稻草人幾乎随處可見,以後随着鳥雀的稀少,稻草人也就随之消失了。
是的,我喜歡稻草人。記得小時候,田地裡有許多稻草人,這些稻草人神态各異,既像漫畫,又如雕塑;稻草人似人非人,頭上戴着一頂破涼帽,兩臂吊着破扇子,清風習習,兩把扇子随風飄蕩,悠哉戲哉。無論刮風下雨,日出月落,白天黑夜,總是木呆呆地站立在廣袤的田野裡或是青黃的山坡上,無聲無色而坦然自在。稻草人的面部常常貼着一張畫得鼻眼歪斜的白紙,好像是在哭,而更像是在笑,其實這隻不過是代表它主人畫畫的技巧,若猜度稻草人自身,本無所謂笑,更無所謂哭,它隻不過是以其沒有心态的模樣一天到晚傻呆呆地注視着天宇旋轉與日月升降……
稻草人的問世難道僅僅是為了驅趕雀鳥的嗎?不錯,除此别無其他功用。然而我在想,世界上任何事物,功用并非就是事物的全部意義。那麼,稻草人還有什麼意義可言呢?粗略一想,稻草人至少能夠獨領下列三義:其一,人們常常把反應遲鈍,無所作為的木讷之人比喻為稻草人(俗稱草谷伲)。其二,人們把稻草人作為經風雨見世面的借喻。民間有一句俚語這樣說:“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風霜雨雪,就是稻草人也會成精——即成為精靈。”其三,不知那個企業家把“稻草人”作為自己的商業名牌,有敗絮其外金玉其中之義……這樣釋義似乎有點兒牽強,是的。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可以稱之為“意義”的東西,那個不是帶上牽強的成分呢?事中之義,本來就是因人而異的一種思維抽象,你認為這個事物有什麼意義就有什麼意義。其實,事物的功用對于各人也是不盡相同的,水既可以泡茶喝,也可以用來洗澡,還可以灌溉,等等。所以佛家說:“萬法皆是自性所現”,即可印證這些說法。既如此說,稻草人在我的自性裡還不止這些意義。
稻草人還應該是一個至人的标識。
稻草人默默無言,不悅日月光照,不棄風霜雨雪,兩把破扇,一來二去,無意無識。實在可以看作是一種悟道者的偶像。
稻草人默默無聞堅守崗位而不讨價還價,承受着日曬雨淋而不叫苦喊累,做了一點有益的事情而不居功自傲。不刻意造作随機(風)而動是謂“無為而治”;不作惡孽又不有意為善是謂“心無挂礙”;不貪不廉不恥不榮兩袖清風是謂“内聖外王”。稻草人集“儒、釋、道”一身為标識,其形悠悠,其義泛泛。
善哉,稻草人。世人稱它為呆子,其實可謂大智若愚;世人貶它最無用,其實從它無意識的作為裡可以看到順其自然的天道;世人看它是一捆沒有靈性的枯草,殊不知在這枯草裡藏積着常人難以體悟的啟迪。這些啟迪蘊涵在人的原初的生存感覺之中,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的,稻草人僅僅是一個标識,然而正是這樣的标識,恰恰承載着我們對生命的全部感受和體認。這種感受和體認歸根結蒂便是對萬物的一種反觀和體悟。稻草在經曆了種子萌發,秧苗生長,稻谷成熟之後,赤條條地留下的是一杆沒有任何意義的象征物。然而,隻有在這個時候,生命的過程才真正歸複到了一種虛靈的沉默,歸複在萬物流轉變幻中的一種無形的循環裡。它告訴世人:在這個流遷不息的世界裡,所有事物最終都将歸複于原初,當什麼内容都遠去了的時候,隻有虛靈永存……
注:本文配圖均來自網絡及作者供圖,若有侵權及版權問題請後台聯系!
作者:虞央國
責任編輯:孫鼎期
排版:朱清植
普陀作協歡迎來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