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粲①,漢末人,其強記過人。初,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曰:“卿能闇②誦乎?”曰:“能。”因使背③而誦之,不失一字。
嘗觀人圍棋,局壞,粲為覆④之。棋者不信,以帊⑤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用相比校,不誤一道。其強記默識如此。
注釋王粲是漢末時期的人,他的記憶力很強超過常人。當初,王粲和别人一起走路,閱讀路邊的碑文。同行的人問他說:“你能夠背誦出來嗎?”王粲說:“能。”于是同行的人就讓他背對着碑文背誦,沒有背錯一個字。
王粲曾經看别人下圍棋,棋盤上的棋子被弄亂了,王粲替他們恢複了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頭巾蓋住棋盤,讓王粲用另一副棋擺棋局。擺好後用兩盤棋互相比較核對,棋子的位置一個也沒錯。王粲的記憶力好能夠暗中記住的能力就像這樣的強。
文化常識
王粲與建安七子
王粲,字仲宣,出身于名門望族,曾祖王龔,祖父王暢均位列三公,王粲的父親王謙,曾任大将軍何進的長史。
王粲從小便被人視為天才,他博聞強記,寫文章一氣呵成。
十四歲的時候,王粲和父親一起拜訪當時的著名學者蔡邕。當時蔡邕的才學天下聞名,但他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便急忙出迎,連鞋子穿倒了也顧不上,王粲也因此名聲大振。
這便是成語“倒屣相迎”的出處。
在文學上,王粲與孔融、徐幹、陳琳、阮瑀、應玚、劉桢并稱為“建安七子”。這七人代表了建安時期除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學成就,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
而王粲不僅名列七子,而且是其中成就較大的一個,與曹植并稱“曹王”。
劉勰贊譽王粲為“七子之冠冕”。
王粲與曹丕之間還有一則典故:
驢鳴送葬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王粲在返回邺城途中病逝,時年四十一歲。
當時的曹丕還是世子,親率衆文士為其送葬。為了寄托對王粲的眷戀之情,曹丕對王粲的生前好友們說:“仲宣平日最愛聽驢叫,讓我們學一次驢叫,為他送行吧!”
于是,一片驢鳴之聲響起,這就是著名的驢鳴送葬。
葬禮之後,曹植又作《王仲宣诔》,可見二人交情确實非同尋常。
出處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