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溪頭卧剝蓮蓬的前一句是什麼

溪頭卧剝蓮蓬的前一句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7 02:20:43
清平樂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題解】

選自《稼軒長短句》。這首詞大概是詞人閑居江西時寫的。本詞在詞牌之下,标有題目《村居》,所以,認為定居江西時之作較為可靠。

溪頭卧剝蓮蓬的前一句是什麼(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1

【解讀】

全詞上下兩阕,共八句。上阕,詞意發展分兩層。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有一間矮小的茅屋,坐落在長滿青草的溪邊。〕

第一層,寫詞人所見,描繪出這首詞的背景。第一句,寫茅屋,用“低小”加以形容,屋矮檐低,給人一種簡樸的感覺,表現出一種鄉村風味。第二句,寫了“溪”與“草”兩種形象。寫“溪上”,沒有寫溪中,溪中自有淙淙流水,碧波粼粼,水藻漂浮,十分可愛,可以想見。溪流岸邊,長滿了萋萋青草,一片蔥茏,綠水青草相映,更顯得碧綠可愛。茅屋,是這一畫面中的主體,碧溪綠草是襯景。茅屋雖小,卻很突出,引人注目,尤其坐落在芳草滿地的溪邊,顯得更為幽靜美好。這古樸的茅屋,是漁夫之家,還是樵夫之室?是瓜農、菜農之家,還是小農之家呢?它的主人哪去了?詞人帶着這些疑問,沿溪行,踏草地,賞美景,漫步尋去。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聽到有人好像帶着醉意,用吳地土語在交談,話音語調是那麼柔美動聽;原來是兩位白發老人,卻不知是誰家的公公婆婆在閑聊。〕

第二層,寫詞人所聞所見,用話音引出兩位酒後聊天的白發老人。詞的第三句,寫詞人的聽覺所聞,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詩人走着,走着,忽然聽到:“醉裡吳音相媚好”。這句詞意可分四層來理解:①先聽到有人在談話;②走近一些,再一聽是吳地口音;③細一辨,才聽出了這“吳音”的柔和悅耳;④更走近一些,仔細聽聽,從談話的内容與語氣中,發現這談話人還帶有幾分“醉意”。詞中強調出“吳音”,意在表明,所寫風物是吳地的風物,所寫人物是吳地的人物,給詩篇塗上了一層地方色彩。突出“醉裡”,是表明,詩中人物自食其力,自給自足,生活是美好的,心情是愉悅的,常常以酒自樂。詩中人物的“醉意”,給詩歌帶進了濃厚的生活氣息與情趣,加濃了詩味。

詞的第四句,寫詞人的視覺所見,先聞其聲,後見其人。詩人更走近一些,映入眼簾的是引人注目的“白發”,所以寫道:“白發誰家翁媪。”作者将“白發”一詞置于句首,突出了老人形象的最明顯的特征。詩人再細一看,細一聽,進而判明,原來那醉意醺醺的用吳地土語對話的,是一對白發翁婆,他們互相取悅,那和睦相親饒有風趣的形象,傳神地表現了出來。“誰家”兩字,尤能表現詩人的喜悅心情。

溪頭卧剝蓮蓬的前一句是什麼(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2

上阕寫小農之家美好的生活環境和淳樸的主人。

下阕,詞意為一層。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大兒子在溪水東邊的豆地裡鋤草;二兒子正忙着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小兒子調皮淘氣,卧在溪頭剝吃蓮蓬。〕

在詞的上阕,這小農家的家長,已與讀者見面了。詞的下阕,詩人拍攝了三個鏡頭,寫這家三個兒子的活動,體現了他們不同的年齡特征。“大兒”,年輕力壯,已是家中最具有勞動能力的一員,已擔起了全家最重的勞動任務,這時,正在小溪東邊的豆地裡鋤草。碧綠的豆地,茂盛的豆苗,“大兒”的時而躬身揮鋤,時而直身揩汗,健壯、勤勞、淳樸的形象可以想見。“中兒”,已具有一定的勞動能力,也擔起了家庭中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正在編織雞籠。“織雞籠”,是一種帶有“趣味性”與“遊戲性”的勞動,正符合“中兒”的年齡特點,正是“中兒”的愛好與興趣。這一鏡頭,也是一幅富有農家生活氣息的畫面,“中兒”正織雞籠的淳樸形象,他手中正編織着的雞籠,他身邊備用的工具、原料等,均可想象得出。他們,都已是勞動者。詞人以主要筆墨描寫農村的甯靜美好,也寫了農業生産活動。這樣,極符合農村生活的真實,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與藝術感染力。

全詞八句,兩句寫景,六句寫人。寫了這家老小兩代人的五個形象,寫“白發”“翁媪”用了兩句,寫“鋤豆”“大兒”、“織籠”“中兒”各用了一句,唯有寫“小兒”用了兩句。寫得特别生動形象的是“翁媪”和“小兒”,他們的言談話語,如響在耳邊,他們的舉止神态,如在眼前。“最喜小兒無賴”,誰“最喜小兒”?當然可以理解為老翁老婦“最喜”,對“小兒”有點偏愛;也可以理解為詩人“最喜”,感到“小兒”最有趣,最可愛;事實上,三人對“小兒”都很喜愛。他們喜愛“小兒”哪點?喜愛“小兒”的“無賴”。“無賴”本是貶義詞,原指狡詐無恥的行為,在這裡作褒義詞用了,有“調皮淘氣”之意。但“小兒”的調皮淘氣,也最使人感到喜歡、可愛。“小兒”的淘氣表現在哪裡?“溪頭卧剝蓮蓬”。這詩句用了兩個動詞(“卧”、“剝”),暗含着兩個動詞(“采”、“吃”),描繪出了“小兒”的四種活潑淘氣的動作,栩栩如生。“小兒”“卧”在哪裡?卧在“溪頭”。幹什麼?在采摘蓮蓬,剝吃蓮蓬。這句詩最富有畫意,對于淘氣“小兒”卧在溪頭的神态,對于“小兒”采摘蓮蓬、剝吃蓮蓬的天真動作,對于藕池中的田田荷葉,朵朵粉紅色的荷花,枝枝杯子形的蓮蓬,都可以想象出來。寫得很有詩情,更具畫意。那麼,怎不使老翁老婦,使詩人“最喜小兒無賴”呢?

下阕,在刻畫小農家三個兒子可愛形象的同時,也寫出了江南農村優美如畫的景色、和平甯靜的氣氛,和生機勃勃的生活氣息。

溪頭卧剝蓮蓬的前一句是什麼(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3

【綜述】

這首詞描繪了一個江南小農之家的勤勞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圖景,反映了鄉村生活的甯靜與美好,表現了詞人喜愛農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這首詞取材于農村生活,以主要筆墨描繪江南農村的優美風光,也寫了農業生産活動,寫得很有生活氣息,情調健康,明朗。在詩人的眼中,筆下,農村是美好的,人們的活動,無論是“鋤豆”,“織籠”,還是玩童“卧剝蓮蓬”,都是那麼富有情趣,十分可愛;甚至連老年夫婦酒後聊天的話音,也覺得那麼悅耳動聽。通篇洋溢着詩人對農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全用白描手法,而二者又達到了巧妙的結合。詞中專筆寫景極少,清溪邊碧綠的豆地、活躍的雞群、溪頭的田田荷葉、粉紅的荷花、杯形的蓮蓬,全随人物寫出,像圖畫般地展示在讀者面前。而人物描寫,隻就最富有特征的動作,輕勾一筆,則話音如響在耳中,種種情态,栩栩如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與藝術的美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