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泉愛是需要有距離的?最近看了電視劇《愛的厘米》,起初我不理解題目的含義,後來才明白了它包含的意義劇中的關爸爸,因為重男輕女,對獨生小兒子百般寵愛,簡直達到了毫無原則的地步,結果把兒子寵得整日遊手好閑,無所事事,什麼工作都做不了,還一心要兩個姐姐為他的一切生活需求埋單,什麼房子、汽車、鈔票都通過父親對女兒的道德綁架而給予,結果把兒子“愛廢”了,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李文泉愛是需要有距離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最近看了電視劇《愛的厘米》,起初我不理解題目的含義,後來才明白了它包含的意義。劇中的關爸爸,因為重男輕女,對獨生小兒子百般寵愛,簡直達到了毫無原則的地步,結果把兒子寵得整日遊手好閑,無所事事,什麼工作都做不了,還一心要兩個姐姐為他的一切生活需求埋單,什麼房子、汽車、鈔票都通過父親對女兒的道德綁架而給予,結果把兒子“愛廢”了。
另一個單親媽媽對兒子的愛,幾乎達到了想要徹底擁有的地步,無論是兒子生活上的吃喝拉撒,還是工作交際都管得嚴嚴實實,就連兒子談戀愛也管得滴水不漏。兒子沒有對象,媽媽到處張羅要給兒子招對象,兒子真的開始談戀愛了,她又怕因失去兒子而百般阻撓,非要拆散他們不可。結果差點害得優秀的兒子斷送事業的前程,甚至失去生命。
劇中的這兩位家長密不透風的愛,效果适得其反。可見,對一個人的愛是要給一定距離的。愛一個人就要給他自由,給所愛的人适當的自由空間,哪怕給一厘米的距離,就能讓愛得以延伸,真正達到愛的目的。
家長對孩子的愛天經地義,但以愛的名義把孩子管得嚴嚴實實就不好了。
在對孩子的學習上,許多家長的關心愛護過了份。從現實情況看,學生的學習壓力和過重的負擔更多的是來自家長。學校給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壓力這是事實,因為教師在課堂上或在個别談話時總會對學生提出一些要求,但教師會根據每個的孩子實際學習能力進行總體衡量,提出的要求也不會過分,更不會用強制性、逼迫性的語言去要求學生。而家長則不然,有的家長對孩子學習是關心過度,操之過急。為了了解孩子的學科成績,家長千方百計地了解孩子在學校裡的考試分數或等級,通過掌握第一手資料對孩子進行針對性施壓,不但要知道自己孩子的分數,還要打聽孩子在班級中排名位次,更有家長還要打聽别的班、甚至别的學校相同年級的學科考試成績,然後硬性地給孩子安排補習班或是找家教補課;還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學習優秀的孩子比,總是要找出自己孩子在學習上的不足,讓孩子順從自己給他安排的各種補課和課外作業。
不知家長們有沒有發現,每當你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較時,你的孩子是不是很反感?你可能覺得孩子有反應就起到教訓的效果了,其實很多時候事與願違。這樣一味的比較不僅是對孩子心理的迫害,也是對孩子自尊的打擊。在孩子看來,這種比較無異于家長對自己的否定和嫌棄。沒有一個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學習成績更好,而這樣的比較,要麼把孩子的自尊心滅了,要麼會讓孩子産生逆反心理,學習成績反而下降,心理脆弱的孩子,還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舉動,讓你後悔不已。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每個家長都有,但人的欲望是沒有底線的。孩子學習較差的,家長希望能有提高;孩子學習一般的,家長希望能優秀;孩子學習優秀,家長希望他能更優秀。孩子考試得第一的,家長往往會希望孩子不要被第二名趕超,考試得第二名的家長則要求孩子下次能考第一,如此攀比孩子如何承受?
要知道,考試得第一有多難。況且考試第一的未必說明将來一定能成功。在成長學理論中,不是有一個叫“第十名現象”嗎?
所謂“第十名現象",是杭州的一位小學老師發現的。他從一次畢業學生的聚會中的發現出發,有意識地對150名小學生作了跟蹤調查,結果在這些如今已上大學或工作了的畢業生中,發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第十名現象"。
這位老師在調查中發現:學習成績在班級前三名之後,第十名前後直至第二十名的學生,在後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現出色”,并成長為"棟梁型"人才;相反,那些當年備受老師寵愛、成績數一數二的優秀學生,長大後卻淡出優秀行列,甚至在其後的升學和就業等方面屢屢受挫。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學校的教育,學生的排名往往很單純地用語文、數學等主要學科成績為标準。而教師、家長們都在督促、強迫孩子擠進“前三名"或"前五名"。這使孩子的興趣愛好、拓寬知識面、發展個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約制,反而束縛了他們智力的發展。又因為他們都是聽話的"好孩子",一些原本具有的好的個性也會被束縛。
另外,由于教師和家長的長期“關照”,上課、補課、督促,不讓孩子有自我學習生活的空間,削弱了他們的學習生活上的獨立性、自主性及自律性。因此就有很多人上了大學後往往不适應相對較為"松散"的大學教學方法,學業成績就會大大下降。
與此相反的是第十名左右的學生成績雖不是很優秀,但沒有要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壓力,他們始終能在健康的心态中學習,這良好的學習心态恰恰是他們強大的"後勁"。
所以說,一個班裡最有出息的學生,往往不是學習成績最好的前幾名,而是班上處于中遊的第十名左右的學生。他們既沒有優秀生"想赢怕輸"的負擔,也沒有差生的自卑心理,敢闖敢拼,這就是"第十名現象"。
由此可見,我們家長以愛的名義把孩子管得太緊并不是什麼好事。就像我們都知道的一個道理:你想用手抓取更多的沙子,不能把沙子握得很緊,握得越緊抓到的沙子反而越少,隻有用力得當,沙子才能抓得更多。
孩子是人,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有個性的人,他不是沒有生命的機器可以任人擺布。“控制型”的愛會讓孩子透不過氣,所以,關愛孩子一定要講究方法,目标合理,尺度得當,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孩子以自我的空間。
别讓你的愛成為孩子的負擔,多給一點空間,他們反而會更好。
愛,更需要給空間,給距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