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檢查主要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闆等多種學校,通過對血象數值的觀察判斷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
血常規檢查的發現是醫學事業上的一大進步,也讓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能夠更好地穩定病情,發現病情,在第一時間内加以治愈治療,抑制不良惡性疾病的發展。
01
血常規可以檢查出哪些疾病?
1、感染性疾病
身體有炎症或病毒性感冒進行血常規檢查時,也能通過對血象的觀察判斷自身是否還有感染症狀。
2、凝血功能
很多人受傷以後傷口會一直出血,長時間不能停止這種情況,說明自身凝血功能出現了異常,可以及時去醫院進一步做血常規檢查,通過對血常規檢查的判斷,能夠觀察患者身體血小闆的含量。
血小闆的主要功能就是負責凝血,當患者體内的血小闆數量減少後,就會使自身凝血功能障礙,生活中出現磕碰後就會導緻身體傷口出血不止,難以控制,一旦發現一定要及時調整。
3、内髒出血
身體中的各個髒器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特點,當機體内髒出血時,就會出現血壓下降,面色蒼白,渾身乏力,頭暈頭痛,四肢發涼,全身冒冷汗的臨床表現。
此時可以進行血常規檢查,如果,血常規檢查結果顯示,血小闆數值大幅度減少就要考慮是否是内髒出血的原因,如果是重要髒器出血的話,需要進一步進行CT檢查,确定出血的部位。
4、紅細胞異常
紅細胞作為血常規檢查中的重要一項,生理性紅細胞增多多見于脫水,嘔吐,水分丢失等,紅細胞減少多見于妊娠,6個月到兩歲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或自身造血原料不足導緻。
病理性紅細胞增多,多見于頻繁嘔吐,出汗量過多,大面積燒傷,慢性肺心病,肺氣腫高原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
5、血液系統疾病
血常規檢查中,若查出血小闆有所降低,排除是凝血功能出現問題之外,就要考慮是否是自己患上了貧血或白血病。
6、心髒或血管疾病
血常規檢查可以得知血紅蛋白的數量,如果血紅蛋白數量超标,說明身體可能出現了心髒病,休克以及全身嚴重脫水的情況。
如果血紅蛋白數量減少的話,說明身體可能會有明顯的出血或者存在貧血。
02
血常規檢查中,若3個指标升高,不妨做進一步檢查,建議了解
(1)血小闆升高
血小闆的主要功能就是凝血作用,當身體某個部位因外傷或疾病有血液滲出後,在血小闆的強大凝血作用下,血液會迅速凝固,不降低血液的流失量。
如果發現血小闆減少的話,不及時治療也會出現休克昏迷等症,也會因為血小闆大量流失的原因,誘發血栓和動脈血管中樣硬化的問題,導緻體内體外大量出血。
血小闆升高多見于急性失血或溶血性急性感染,血小闆減少多見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損,如患者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或急性白血病。
無論是血小闆偏高還是偏低,對健康的影響都非常大,隻有血小闆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内,才能更好地維持身體健康。
血小闆的正确參考範圍是(100~300)×109/L。
(2)白細胞升高
白細胞是自身免疫系統的第3道重要防線,白細胞能夠更好地将入侵到身體中的病毒和細菌吞噬掉,有效排出多餘的毒素垃圾。
【白細胞的正常參考範圍】
中性粒細胞N0.5~0.7(50%~70%)
嗜酸性粒細胞E0.01~0.05(1%~5%)
嗜堿性粒細胞B0~0.0l(0~1%)
淋巴細胞L0.20~0.40(20%~40%)
單核細胞M0.03~0.08(3%~8%)
成人檢查白細胞時,若數值在在(4—10)×10^9/L,需要做進一步的血象檢查,盡早查明病因,判斷是否是自身免疫系統出現的問題。
(3)淋巴細胞升高
淋巴細胞是白細胞中體積非常小的細胞,是由淋巴器官結合産生的,主要存在于淋巴管循環的淋巴液中,淋巴細胞是自身免疫功能應答的重要組成成分。
當淋巴細胞升高後,提示體内存在一定的炎症或感冒發燒,淋巴細胞升高,多見于生理性或病理性兩種,10歲以下的兒童多為生理性淋巴細胞升高,這類時期的兒童容易患流感病毒感染,若不及時治療,就會使淋巴細胞進一步升高,影響個人健康。
成年人發生的病理性淋巴細胞升高,多見于血液疾病或身體存在某些炎症,一定要高度重視。
03
血常規檢查前後需要注意什麼?
【檢查前】
1、進行血常規檢查,前30分鐘最好不要劇烈運動,也不要從事重體力的勞動,情緒不要過度緊張,避免在過高或過低的壓力環境下測量這些因素都會導緻白細胞數量升高,影響檢查結果。
2、進行血常規檢查前一定要保持定期狀态,相信醫生,聽從醫護人員的安排。
3、血常規檢查前不要大量飲水,大量飲水後,可能會使血液稀釋影響檢查的結果判斷,長期測量白細胞時,應盡量在同一時間同一條件下采血。
4、血常規檢查前應保持空腹狀态檢查前一晚不要吃太油膩的食物,8點以後禁食。
【檢查後】
1、血常規檢查後的24小時以内,最好不要讓傷口感染,短時間内不要碰水,以免大量水分通過傷口侵入皮膚組織,容易誘發傷口感染。
2、檢查後一周以内不要用采血的手臂提重物,注意休息,注意保暖,飲食盡量以清淡為主,不要立即吸煙喝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