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7 11:42:57
《小石潭記》原文及譯文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為嵁kān,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珮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我)心裡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随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遊動,什麼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裡)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遊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見,一段暗的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繞合抱着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着憂傷的氣息。因為這裡的環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裡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去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課文誦讀

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家,世稱“柳河東”。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以明道”,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柳河東集》。

二、故事背景

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團牽累,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的十年間,他以山水為寄托,遍遊附近的奇山異水,寫下了文筆清秀、富有詩情畫意的遊記作品“永州八記”。《小石潭記》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識積累

(一)通假字

日光下澈

“澈”通“徹”,穿過,透。

(二)古今異義

1.全石以為底

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2.乃記之而去

古義:離開;今義:往

3.崔氏二小生

古義:青年,後生;今義: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4.不可久居

古義:停留;今義:住

(三)一詞多義

1.清:

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詞)

以其境過清(凄清,冷清,形容詞)

2.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副詞)

不可久居(能夠,動詞)

3.環:

如鳴佩環(玉環,名詞)

竹樹環合(環繞,動詞)

4.以:

全石以為底(把,介詞)

以其境過清(因為,介詞)

5.從: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詞)

隸而從者(跟從,動詞)

6.差:

參差披拂(長短、高低、大小不齊,形容詞)

其岸勢犬牙差互(交錯,動詞)

(四)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

2.皆若空遊無所依

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3.鬥折蛇行

名詞作狀語,鬥,像北鬥七星那樣;蛇,像蛇爬行那樣

4.凄神寒骨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凄,使……凄涼;寒,使……感到寒冷

5.心樂之

意動用法,以……為樂

6.其岸勢犬牙差互

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那樣

7.近岸

形容詞作動詞,靠近

(五)文言句式

1.倒裝句

卷石底以出。(主謂倒裝,即“石底卷以出”,意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來,高出水面”。)

全石以為底。(賓語前置,即“以全石為底”,意為“以整塊石頭為底”。)

2.省略句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省略主語,即“(餘)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乃記之而去。”)

(六)成語積累

1.鬥折蛇行:像北鬥七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處像狗的牙齒一樣互相交錯。

(七)名句積累

1.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4.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問題歸納

1.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用了哪些準确的動詞?

寫了空竹、水聲、小潭和潭邊的青樹、藤蔓。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境的“寂寥無 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2. 第二自然段所寫潭水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清澄。作者從遊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隻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裡遊,就像在空中浮遊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裡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通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風的時候,用樹枝飄向一邊表示風一樣,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面描寫。

3. 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作者采用動、靜相結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動的畫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寫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就是呆呆的樣子。潭底石頭上印着清晰的魚影兒,這是靜止的畫面;忽然,一些魚飛快地竄往遠處,一會兒遊到這兒,一會兒遊到那兒,非常活躍,這是活動的畫面。這些魚兒,又好像跟遊人同樣的快樂,這是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

4.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滅可見”?

因為小溪是那樣曲折,所以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看得見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雲影,所以明亮;看不見的一段光亮就滅了。一明一滅,非常精确地寫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本文中有什麼作用?

不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環境清幽的特點,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凄苦的心境,寓情于景,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6. 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怆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懑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思想感情的主調。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所以這裡的樂隻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7.文中作者運用多種方法繪景,試舉例說明。

(1)點面結合。寫石“全石以為底”是面,“為坻,為嶼,為嵁,為岩”是點。

(2)動靜結合。寫魚“影布石上,佁然不動”是靜,“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是動,靜中有動,更顯環境的雅靜。

(3)虛實結合。“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遊者相樂”,表面寫魚,其實也在寫水,魚為實,水為虛,以實寫虛。

五、課文主題

本文通過對小石潭優美、幽深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孤寂悲涼、憂傷抑郁的情感。

六、理解性默寫

1.文中表現作者發現小石潭過程的句子是: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寫小石潭全貌的詩句是: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

3.體現小石潭“怪”(潭的結構)的詩句是:全石以為底。

4.形容流水聲音清脆悅耳的一句是:聞水聲,如鳴珮環。

5.本文借魚從側面寫水清的句子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寫出魚兒自由輕靈遊動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7.對遊魚作靜态描寫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作動态描寫的句子是: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8.文中準确地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遊魚的形神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9.“潭中魚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柳宗元借遊魚實寫水清,蘇轼在《記承天寺夜遊》中也使用了相同的描寫方法的一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0.用拟人化手法寫魚,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似與遊者相樂。

11.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表現溪身的曲折蜿蜒的句子是:鬥折蛇行。

12.描寫小石潭岸上植物的句子是: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13.請寫出形容岸勢峭拔多姿的一句是: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4.環境使作者内心憂傷凄涼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課文圖解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1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2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3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4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5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6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7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8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9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10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11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12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13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14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15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16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17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18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19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20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21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22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23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24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25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26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27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28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29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30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31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32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33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34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35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36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37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38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39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40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41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42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43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44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45

八下語文目标小石潭記(初中語文讀講練)46

《小石潭記》中考試題

一、2019年中考重慶A卷:

9. 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語。

(1)潭中魚可百許頭( )

(2)佁然不動( )

(3)俶爾遠逝( )

(4)以其境過清( )

10.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 下列對文章内容和寫法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 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遊記,按"發現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遊者"的順序,記錄了作者遊覽的經曆。

B. 文章開篇以環佩相擊之音來寫水聲,表現出水聲清脆,令人愉悅;同時也借水聲烘托出環境的幽靜。

C. 第②段寫遊魚,先總體寫魚的大體數量和"空遊無所依"的狀态,接着采用特寫鏡火寫日光魚影,勾面出一幅生動活潑的遊魚圖。

D. 作者善用正面和側面的描寫方法來寫景物,如"鬥折蛇行",就是采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寫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12. 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這不僅僅是自然環境的冷清所緻,還有更為深層的原因。請結合選文和鍊接材料(作者同時期在永州寫給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層原因。

[鍊接材料]

仆⑴悶即出遊,時到幽樹好石,暫得一笑,已⑵複不樂。何者?譬如囚拘圓土⑶一遇和景⑷,伸展支體,亦以為适,然終不得出,豈複能久為舒暢哉?

(選自柳宗元《與李翰林建書》,有删節)

[注]

⑴仆:對自己的謙稱。

⑵已:過一會兒。

⑶譬如囚拘圓土:好像被因禁在圓形圍牆之中。

⑷和景:溫暖的日光。

【答案】

9. (1)可:大約 (2)佁然:呆呆的樣子 (3)俶爾:忽然 (4)清:凄清

10. (1)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2)兩岸的地勢象狗的牙齒一樣相互交錯,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裡。

11. D

12. (1)柳家元寫小石潭的美景,是為寫自己被貶後的憤懑孤凄做鋪墊,以樂景寫悲情,也隐喻自己如美景被埋沒的境地;(2)材料中"警如囚居圓土""然終不得出"等句,也表達了對統治者排擠埋沒人才的不滿和嘲諷,進一步抒發了自己内心的壓抑和孤凄。

二、2011年中考河南卷: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7-20題。(共11分)

(一)柳宗元《小石潭記》

(二)青溪之跳珠濺雪,亦無以異于諸泉,獨其水色最奇。蓋世間之色,其為正也間也,吾知之,獨于碧不甚了然。今見此水,乃悟世間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曉岚①;比之舍煙新柳則較濃,比之脫箨②初篁則較淡;溫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節選自袁中道《遊青溪記》)

注:①岚:林中霧氣。

②箨(tuò):竹筍皮,筍殼。

③纨:白色的絲絹。

④拊(fǔ):撫摩。

17.解釋下面加橫線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潭中魚可百許頭

(2)鬥折蛇行

18.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9.在語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從哪些内容可以看出來?(3分)

20.兩個語段分别是怎樣突出水的特點的?請結合具體内容分析。(4分)

【答案】

17.(1)大約(2)像北鬥星那樣曲折(每小題1分,共2分)

18.因為這裡的環境過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題字(記下這裡的景緻或記住這個地方)後就離開了。(意思對即可。2分)

19.由樂到憂(1分)從"心樂之""似與遊者相樂"可以看出樂;(1分)從"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憂。(1分)(共3分)

20.語段(一):用潭中的石、魚、日光、影等從側面進行襯托。語段(二):用"秋天""晚岚""含煙新柳""脫箨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煙新柳""脫箨初篁""玉""纨"和水進行比較)(意思對即可。一個語段2分,其中方方法l分,具體内容l分。共4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