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智錦 通訊員 鐘志朗
醫學指導: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
微博原文
最近我看到一則報道,有位女生用滴管把雙氧水滴進耳朵裡浸泡數分鐘後又棉簽搽幹,她稱裡面的污垢被清理幹淨後耳朵也很舒服。我真的不太敢相信,這樣真的能把耳朵清理幹淨?萬一弄傷了耳朵怎麼辦?
(@思言)
究竟雙氧水掏耳屎靠譜嗎?耳屎有什麼作用?要不要掏掉呢?怎麼掏才好?帶着這一系列問題,記者采訪了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眼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殷曉玲。
殷曉玲表示,雙氧水由于刺激性較強,一般不用于耳垢的清理,建議耳垢的清理一般多用硼酸,但是這種專科項目最好到耳鼻喉專科門診進行,減少危險性。
耳屎如“屏障”,保護外耳道
耳屎是人體耳道内耵聍腺産生的油脂性分泌物,呈黃色,又名耳垢,學名“耵聍”。“它能保護鼓膜,起屏障作用。”殷曉玲介紹,耵聍味苦,油質,能驅逐飛入耳内的小蟲,捕獲入侵的灰塵、細菌。耳屎内的溶解酶混合了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能産生微酸且抗菌的環境,可以保護我們的外耳道,避免細菌或是黴菌的感染。
耳垢分成幹的和濕的兩種,東亞人包括中日韓人的耳垢絕大部分都是幹的,西方人,尤其是歐洲人及黑人的耳垢都比較濕。
正常的耳屎是個寶,殷曉玲表示,其自然幹燥後在耳朵裡堆積得多了,當人在活動時,就會自行脫落,排出體外。故不必經常去掏、挖它,相反,過度掏耳朵可能會造成外耳道疼痛、瘙癢甚至損傷外耳道皮膚,引起發炎。
耳屎過多、影響聽力才需清理
殷曉玲指出,如果耳屎過多,可能會影響聽力,耳朵悶痛不适,甚至耳垢栓塞。“耳垢栓塞後的耳屎很硬,此時需要到專科醫院軟化耳垢,後取出耳屎。”
至于怎麼挖耳屎,手指甲、棉簽以及掏耳棒都有人用,殷曉玲不建議自己動手清,因為看不到自己的耳洞,以免傷到耳膜,耳棒不宜太鋒利。
此外,嬰兒的耳道相對于成人來說更狹窄更短,故不要随意給寶寶掏耳朵,以免引起外耳道炎。即使是要自己動手,掏耳朵的工具不要接觸寶寶的皮膚。
資料圖片
專業支招
遊泳或洗澡時,耳朵不小心進水怎麼辦?
耳朵進水如不及時處理,可能導緻炎症。正确的處理方法是以進水一側的單腳站立頭向該側歪,然後跳幾下,或用手掌緊壓耳朵然後猛的拔出,或是用幹淨的棉簽将水蘸出來。總之,建議遊泳後盡快把外耳道的積水處理幹淨。
耳朵進蟲子了怎麼辦?
雖然概率很小,但如果不巧耳朵進蟲子了,有兩個簡單的處理方法:
首先,蟲子喜歡往有光的地方跑,可以在在黑暗處用手電筒照着耳朵。
其次,為了避免蟲子咬傷自己,可以在耳朵内滴入一滴橄榄油,然後将耳傾斜一邊,目的是殺死蟲子。
最後去醫院讓醫生幫忙取出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