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被說爛了的話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說的是如果你不打理手裡的錢财,财神爺就不會光顧你。
那到底什麼是理财?又為什麼說“理财是現代人的剛需”?
理财是什麼
從字面上來看,理财就是打理手中的财富。
有的人可能說自己手裡就沒幾個錢兒,哪裡有什麼财可理,實則不然。
因為小到生活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大到買車買房買樓等關鍵性支出,統統都是理财。
隻要是與錢有關的事兒都可以算作理财範疇。
可為啥要理财呢?因為具備理财思維,最起碼能保證我們不被坑。
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花銷比較小的,糊塗一點兒還好說。可買房買車還糊糊塗塗的,那是要吃大虧的。
比如“買房時是選等額本金還是等額本息比較好”這個問題。
如果自己搞不清楚這裡面的關節,任由房産經紀人領着走,那指定是哪個傭金高,他就會幫你選哪個。
經紀人的傭金是高了,可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們就得多掏錢了。但如果我們自己清楚,這不就省錢了嗎?
省到就是賺到。
除此之外,雖然理财理的确實是财,但更多理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錢與生活息息相關。把财理順了,我們的人生就順了。
當然,最關鍵的原因是生活在這個時代,沒錢是真不行。
盡管現在手機已經成了人類的新器官,可要說真沒了手機,其實也沒多大事兒,仔細想想也就那樣。
可要是沒錢呢?那可就要了老命了。
老話說得好,“有啥也别有病,沒啥也别沒錢”。
你能想象沒錢的日子該咋過嗎?如果想不出來,可以到醫院裡走一圈,裡面的悲歡離合會告訴你答案。
那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理财水平呢?
理财也有商
一個人會說話,為人處事很漂亮,我們會說這個人情商高;某某朋友的兒女考上清華北大,我們會誇智商高。
可一個人很會理财,這該叫什麼商呢?叫财商。一個人财商的高低決定了它的财富終極水平。
我們都知道世界公認的股神是巴菲特。
他是如何坐上股神寶座的呢?還不是因為他的财商超高。如果不會打理錢财,别說封神,弼馬溫都可能當不上。
盡管财商如此重要,但說實話,大多數人的财商意識都很淡薄,這又是為什麼呢?
财商為何淡薄
财商淡薄的原因有兩個:家人不談錢,學校也不教。
01家人不談錢
從小到大,有多少父母會和孩子談錢呢?大多都會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又有多少父母告訴孩子錢是從哪裡來的呢?當孩子張口要錢時,絕大多數父母都會直接給。
即使有的父母會和孩子聊與錢有關的話題,可又是怎麼聊的呢?有兩種方式:家裡沒錢和家裡不差錢。
當父母告訴孩子家裡很窮,會導緻什麼結果呢?
這會在孩子腦海裡打上“缺錢”的烙印。等他長大後,所做的大部分決策都會奔着錢去,徹底成為錢的奴隸。
錢做奴隸很好,做主人很糟。
當父母告訴孩子家裡不差錢時,又會導緻什麼樣的後果呢?
這會讓孩子覺得,既然面包有了,牛奶也有了,那躺着就行了,為什麼還要努力奮鬥?會讓孩子不思進取。
02學校不教
上學時,我們學的都是啥?各種文化知識,與錢有關的東西是一點兒都沒有。
我記得好像有門課叫作“政治經濟學”,貌似與錢搭邊兒。可實際上一點邊兒都搭不上,因為打頭的“政治”兩字。
不僅課本上沒有,也沒有老師肯與學生談錢。
老師可能覺得與學生們談錢,會在無形中拉低教師的光輝形象。可他們也是人,同樣少不了柴米油鹽醬醋茶。
就像我們看到漂亮的女人或者明星,會很自然地忽略他們也會打嗝、放屁、拉粑粑。
至于學生,各種試題、各科作業都把腦細胞殺死了,哪還有精力想其他問題。
老師、學生就這樣很默契地避而不談,學校貌似與錢絕緣了。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學校是我們受教育的地方。當這兩個地方都不起作用時,我們的财商意識怎能不淡薄呢?
結語
理财就是理生活。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錢也隻是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手段,而非目的。
财富的本質是一種力量。當我們能夠掌控這種力量時,它就能給我們帶來好運;反之,就會帶來災殃。
#投資不懂就問##投資理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