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專論孝道的經文集包括《地藏菩薩本願經》《盂蘭盆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孝論》等經典,以此勸導佛弟子知恩報恩,侍奉父母,重視孝道。
"《梵網經》
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
“孝名為戒”,“戒”是防非止惡,是制止之意,不讓人為非作歹,行孝就能防非止惡。經中,佛陀要求弟子們懂得孝順父母、師長、三寶,孝就是至道之法,即最根本的法門,也是圓成佛道的至上法門。一個人如果連父母都不知道孝順,就無法成就佛道。
"《佛說盂蘭盆經》
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
經中,佛陀告誡諸弟子,一定要“修孝順”、“行慈孝”,時刻憶念自己的父母,乃至過去的七世父母,并于七月十五日供佛供僧,以令父母超拔解脫,報答父母長養慈愛的恩德。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父母恩德,無量無邊。不孝之愆,卒難陳報……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繞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經中闡述了父母對子女的恩德廣大,無量無邊,特别是父母對子女的十種具體恩德,更是深厚難報,因此,佛陀勸導衆生一定要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要勤侍父母,不能讓父母受到任何委屈,通過知恩報恩的言行,以回報父母深恩。
"《佛說睒子經》
睒至孝仁慈,奉行十善,不殺、不盜、不淫、不欺诳、不飲酒、不妄語、不嫉妒。信道不疑,晝夜精進,奉侍父母,如人侍天,言常含笑,不傷人意,行則應法,不妄傾邪,于是父母即大歡悅。"
經中講述了睒子因為勤修善行、恪守孝道死而複活的故事,這充分說明仁義、孝順的不可思議之處。佛陀在給阿難尊者開示時也講到,因為他前世“為子仁孝,為君慈育,為民奉敬”,才得以成為“三界至尊”,這也是“孝為至道之法”的有力佐證。
"《佛說孝子經》
睹世無孝,唯斯為孝耳,能令親去惡為善,奉持五戒,執三自歸,朝奉而暮終者。恩重于親乳哺之養,無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親者,雖為孝養,猶為不孝。"
能夠讓父母去惡為善、奉持五戒、執持三皈,比供養父母衣食之需更為重要。如果不能度化親人,即使給予父母世間供養,也稱不上真正的盡孝。
"《佛說觀無量壽經》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經中講到,要想往生淨土,應當勤修三福,而“孝養父母”是第一福的首位,足以見出孝道的重要性。佛陀還指出,“孝養父母”也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成就佛道的淨業正因。要想往生淨土、證得般若、圓成佛道,必須孝養父母。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一心供養滿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順心。"
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是說不盡的。即便是我們做再多的功德,也不如“一念住孝順心”。唯有恪守孝道,孝順父母,才能培植我們的福報。因此,我們要時刻牢記父母的恩德,以一顆孝順的心去善待父母。
"《大集經》
世若無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
要将父母當作佛陀一樣來侍奉和敬養。因為父母給了我們色身,人身具足,慧命圓成,才能趣向菩提,證得佛道。因此,要像恭敬供養佛陀一樣,孝養父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