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辦案的感悟?“做研究不像辦案工作轟轟烈烈,需要長時間的閱讀、思考、積累要做到肚裡有貨,需要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關于辦案的感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做研究不像辦案工作轟轟烈烈,需要長時間的閱讀、思考、積累。要做到肚裡有貨,需要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認識王玄玮很多年了,他給人的印象是個子不高、身材消瘦,在大大的腦門下,有一雙閃着智慧光芒的大眼睛,典型的學者風範。而在深入采訪後我發現,18年潛心檢察理論研究的他,不僅獲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而且還把理論付諸實踐。“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全國檢察理論研究人才”等稱号确實來之不易,實至名歸。
“存廢之争”的刺激
1998年,成績優異的王玄玮碩士畢業後分配到雲南省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處工作,成為了一名辦案檢察官。
在2001年前後,報刊上經常能夠讀到一些文章,認為民事行政檢察制度不符合法理,打破了當事人訴訟地位的平等性,有損法院判決的權威性,影響了訴訟效率,建議弱化乃至取消這一制度。讀到這些文章,王玄玮和同事們心裡很不是滋味,明明所從事的工作維護了司法公正,維護了人民群衆的合法權益,為什麼還會有這些質疑和反對的聲音?
“當時我就想,要做好民行檢察工作,隻知道埋頭辦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提高理論素養。不但要會辦案,還要說得清為什麼辦案,我們的工作意義在哪裡。”王玄玮說。
受那些文章的“刺激”,經過幾個月的思考,王玄玮撰寫了《民事檢察制度若幹理論問題辨析》一文,從民事檢察監督與維護司法公正、與當事人訴訟地位的平等性等五個方面,闡述了民事檢察制度符合民事訴訟法理這一觀點。這篇文章是他撰寫的第一篇檢察理論研究文章,發表在《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上,當時對于學術界正确看待民事檢察制度起到了積極作用。2018年,在民事行政檢察工作30周年之際,最高檢民行廳編輯了《民事行政檢察工作30周年紀念文集》,這篇文章作為研究民行檢察制度“存廢之争”的代表性文章,也被收錄其中。
初出茅廬就能獲得這樣的成績,是王玄玮始料未及的。他瞬間感到自己身負重任,更加堅定了在工作之餘撰寫檢察理論研究文章的決心,并一頭紮了進去。
到今天,他在國家級和省級公開刊物上發表法學論文70多篇,出版4部個人法學專著,1部合著,研究成果先後獲得10次最高檢、中國法學會、雲南省政府頒發的省部級以上獎勵。
在辦公室紮根
在民行處工作期間,作為一名主訴檢察官,王玄玮平均每年承辦案件五六十件,最多一年承辦了118個案件。後來他擔任研究室副主任、司改辦副主任等職,工作任務就更重了。
一邊是繁重的工作,一邊是從事檢察理論研究的個人追求,時間不夠怎麼辦?“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隻要擠一擠,總還是有的。”王玄玮笑着說,“白天幹本職工作,晚上從事研究,周末、長假都用上,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業餘時間都利用起來。”
那時,王玄玮每天回家吃過晚飯,就乘坐公交車到單位,埋頭于書堆,直到晚上十點,趕末班公交車回家休息。晚上辦公樓巡夜的保安都知道王玄玮的習慣,會給他所在樓層走廊裡留下一盞燈。
他幾乎成了一個“不回家的人”。
2018年國慶長假,王玄玮沒有外出,每天吃過早餐就來到辦公室,撰寫了《檢察官聯席會議制度之完善》一文,後來發表在《人民檢察》上。完稿那天,他高興地發了一條朋友圈:“每臨長假,外不添堵,内有所獲,不亦樂乎!”2019年春節,除了年三十在家,從大年初一起,他每天都到辦公室寫文章,完成《檢察官績效考核制度建構與完善》。
缺乏資料,做研究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很多年來,王玄玮工資的一多半都花在了買書上。但法學核心期刊有幾十種,自己實在無法承擔,王玄玮就到處借閱,當他聽說檢察日報雲南記者站有《人民檢察》雜志後,他欣喜若狂,經常去借閱,時間一長,同事都知道他這個習慣,每期都給他留着。
雲南地處西南邊陲,沒有成立檢察學研究會之類的學術組織,平常很難找到“同道中人”。但搞研究不能閉門造車、自說自話,必須時刻緊跟學術動态,加強相互切磋交流。于是,王玄玮就積極撰寫文章投稿,争取參加研讨會,及時關注檢察學研究熱點和難點問題。有些會議主題與檢察業務沒有直接關聯,如2016年案例法學研究會學術年會、2017年法律文書研究會學術年會等,他就請幾天年休假,自費參會,盡最大努力保持自己的學術專注度和敏銳度。
“現在條件好多了,單位訂購了‘知網’,我可以查閱不少期刊資料,院領導也很支持學術研究,檢察理論研究的氛圍越來越濃了。”王玄玮高興地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8年,王玄玮考上清華大學法學院,攻讀憲法與行政法專業博士研究生,完成了題為《中國檢察權轉型問題研究》的博士論文,獲得答辯委員會成員一緻高度評價。2013年,他入選中央政法委和國家教育部聯合啟動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雙千計劃”。2016年、2019年,他兩次被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雲南省法學會推薦為“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候選人。
王玄玮突出的研究能力獲得了最高檢的關注,他多年積累的檢察理論研究功底在參與的一些重要業務工作中發揮了作用。
2017年6月,王玄玮被借調到最高檢研究室綜合指導處,參與指導性案例編纂工作。這項工作政策性、業務性極強,他憑着多年的研究積累,結合司法政策和社會形勢,從各省上報的200餘件備選案例中,挖掘出主題相近的十幾件案例,向領導提出編纂一批以“計算機網絡犯罪”為主題的指導性案例的建議,獲得采納。此後,他參與案例編纂工作小組,共同完成了6件指導性案例的遴選和編纂,獲得最高檢檢察委員會審議通過。
2019年4月,王玄玮再次赴最高檢檢務督察局借調工作3個月,參加檢察機關内部監督頂層文件起草小組工作。其間,他參與完成了《人民檢察院檢務督察工作條例》《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追究條例》(征求意見稿)《人民檢察院司法辦案廉政風險防控指引》(征求意見稿)等多個重要文件的研究和起草工作,獲得肯定。近日,他又接到了最高檢抽調參加民事檢察教材編寫工作的通知。
坐得住冷闆凳
“理論研究來源于一線檢察工作,同時也要把研究成果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博士畢業後,王玄玮拒絕了知名高校、大型律所的商調意向,繼續在培養自己成長的雲南省檢察院工作。
“你們能來到我們村裡,說的話我們也聽得明白,我同意你們的調解,我老漢這7年的心結終于解開了!”臨滄市雲縣村民趙某激動地說。
2017年,王玄玮承辦了趙某因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申訴案。該案中,趙某與所在的村小組為一塊三角地發生争議。村集體認為該地屬于集體,要求收回;趙某認為該地屬于自己,堅決不同意,并在地上蓋了房屋。對那塊土地,村小組有不少證人簽名作證,而趙某有長期管理該土地的事實,但是雙方都拿不出權屬證書。
該案曆經雲縣法院一審、臨滄中院二審、省高級法院指令再審、臨滄中院撤銷原判發回重審、雲縣法院重審、臨滄中院二審、臨滄中院駁回再審申請、省檢察院抗訴後法院指令再審等八次審理,糾紛都沒解決。雙方一碰面,趙某和村小組負責人兩個白發老人竟然要大打出手,積怨頗深。
王玄玮敏銳地意識到,本案無論法院怎樣判決,矛盾糾紛都難以化解。調解,才是案結事了的最佳處理方式。為此,他積極争取法院合議庭的支持,說服法院到案發地開庭并查看現場。在法庭上,他以多年的司法經驗為基礎,發表了法理情相結合的出庭意見,打動了雙方當事人,同時通過細緻釋法說理,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和解。法官說:“王老師,我們一起為老百姓做了件好事!”
2018年,王玄玮承辦了一起關于離異婦女“被負債”的民間借貸申訴案。曲靖市一名婦女與丈夫分居數年,雙方多年前就簽訂了财産相互獨立協議,此後雙方離婚。因丈夫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進行大額借款,毫不知情的她被債主訴到法院,被判決共同還款。
這個案件是雲南省婦聯重點關注的案件,作為承辦人,王玄玮對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政策進行了充分研究,形成了依據充足、說理透徹的監督意見。該案提出抗訴後,法院再審予以改判,為檢察機關今後辦理同類案件提供了重要指引。2019年10月,該案被雲南省檢察院推薦參加雲南省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十大優秀案例評選。
長時間伏案工作,讓原本就瘦削的王玄玮身體有些吃不消,為了能有強健的身體“應付”久坐不動的研究愛好和辦案工作,他養成打羽毛球的習慣,“身體鍛煉好,才坐得住冷闆凳。”他常常這樣自嘲。
“做研究不像辦案工作轟轟烈烈,需要長時間的閱讀、思考、積累,要做到肚裡有貨,需要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沒有鮮花和掌聲,隻有寂寞和冷清。沒有坐幾年冷闆凳的毅力,不可能拿出像樣的成果。”采訪最後,王玄玮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