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由于病原體侵入人體,向血液内釋放内毒素,導緻循環障礙、組織灌注不良而引起的休克。
二、病因
1、繼發于腹腔内感染、燒傷膿毒症、泌尿系統感染等。
2、污染的手術或輸液等。
3、主要緻病菌:革蘭陰性菌(釋放内毒素→内毒素性休克)。
三、病理生理與分類
1、低動力型休克(冷休克):特點為外周血管收縮,阻力增高,微循環淤滞,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滲出增加,造成血容量和心排血量減少。因皮膚濕冷,故又稱冷休克。
2、高動力型休克(暖休克):特點為外周血管擴張,阻力降低,心排血量正常或增高,血流分布異常,動﹣靜脈短路開放増多,存在細胞代謝障礙及能量合成不足。因皮膚比較溫暖、幹燥,故又稱暖休克病情加重時,暖休克最終可轉為冷休克。
四、臨床表現
五、處理原則
1、補充血容量(先晶後膠,先鹽後糖,先快後慢,見尿補鉀) 。
2、控制感染:處理原發病竈 抗生素(早期、足量、聯合)。
3、糾正酸堿平衡失調 。
4、應用血管活性藥物 。
5、應用糖皮質激素 :早期、大劑量、短程治療,使用劑量可達正常劑量的10-20倍,連續使用時間不宜超過48小時。
6、其他:如營養支持、重要髒器功能障礙的處理等。
六、護理措施
1、正确采集标本
(1)、在抗生素使用前。
(2)、全身膿毒血症者:寒戰、高熱發作時。
2、給氧:維持血氧飽和度≥92%。
3、其他護理措施參見上一篇外科休克概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