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白晚年流放歸來

李白晚年流放歸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7 15:25:36

來源:人民網-文史頻道

李白晚年流放歸來(李白從京漂)1

李白畫像(資料圖)

本文摘自《春花秋月何時了:唐宋詞裡的風花雪月》,陳清華 著,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5

“開元盛世”是值得唐朝人永遠懷念的好日子,杜甫在《憶昔二首》中這樣寫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庫俱豐實……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唐開元天寶年間,糧食充足,百姓安定。當時,全國隻有5000多萬人口,可是,在天寶八年(749年)僅僅政府的倉儲糧食就多達一億石,而且糧價非常便宜。從開元十三年(725年)到天寶元年(742年)近二十年中,長安和洛陽的米價始終保持在每鬥十五文到二十文錢之間,便宜的時候隻有十三文。青州、齊州一帶,一鬥米五文,最便宜時僅三文。當時的社會生活安定富裕。

唐玄宗這個人是經過兩次宮廷政變後,才當上皇帝的。他登基後用過兩個年号,第一個是“開元”,曆時二十九年;第二個是“天寶”,曆時十五年。

梁啟超在《情聖杜甫》一文中說,“初唐是黎明時代,盛唐正是成熟時代。内中玄宗開元間四十年太平,正孕育出中國藝術史上黃金時代。到天寶之亂,黃金忽然變為黑灰。時事變遷之劇,未有其比。”

唐玄宗在開元年間,發憤圖強,勵精圖治,很有一番作為,有兩點和唐太宗當時一樣:一是任用賢明人才,比如張九齡、張說、韓休等,政治上清明;二是納谏。

唐玄宗做了十幾年的好皇帝,眼見天下太平,便漸漸驕傲自滿,不想再理會朝政,想好好享樂。他任用了會拍馬屁的李林甫做宰相,李林甫當了十七年宰相,于天寶十一年(752年)病死。接着唐玄宗又任用楊國忠做宰相,國家的局面更壞。天寶後期,和雲南的南诏國打仗,連吃敗仗,國内從天寶十一年(752年)開始,關中長安一帶就水旱災相繼,天災人禍,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唐玄宗本人呢,經常在宮裡奏樂享受,成天迷戀在楊貴妃的身邊,他大概也沒有想到,自己這個曾經英明的皇帝,到最後,也落到逃難坐在一棵樹下,憂郁成淚,差點都不想活了的地步。

我們來看看唐玄宗和楊貴妃的享樂生活。

清 平 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這首詞流傳甚廣。“雲想衣裳花想容”,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千古名句,寫的就是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這位祖籍福建的美人曾經害得唐玄宗丢了江山。這樣一個知性女人,偏偏遇上唐玄宗這樣的“不愛江山愛美人”大情種,大唐的江山在這一對癡男怨女的手中,還能有好麼?

關于李白的家世,現在學術界還沒有一個權威的令人信服的說法,“隻可肯定他的先世是因什麼事曾移居西域,後來遁回蜀中,家于綿州之彰明(今江油)。至于李白是否李廣的後裔,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都隻能存疑。”(葉萌語)

李白這個人,無疑是大唐第一牛詩人,别人都是要考科舉,求功名,因為這是當時社會文人、知識分子出頭的唯一出路,他偏不考,等皇帝賞他去當官。

大唐那麼多的人才,你李白靠什麼入皇帝的法眼呢?李白自己對外吹他是皇帝家的親戚,可皇家不認這檔子事,想給皇家攀親的人多了。

血緣關系是靠不上了,隻能靠自己的詩文。可詩人寫得再好,皇帝看不到,也沒有用。這就需要自我推銷,目的是引起最上層的重視。要知道,當時,各地詩人紛紛來到長安,到京城來的目的都是想求官。想出頭,那就必須先把自己名氣忽悠大了,希望伯樂看上,才有被推薦做官的機會。

唐代詩人自我推銷的人太多了,比如說,李慶西《禅外禅》一書轉引宋代尤袤《全唐詩話》中這麼一個故事:唐初的詩人陳子昂剛到長安,無名小卒,文壇不認。為了能在長安住下去,他想了一個辦法。有一天,鬧市中有人賣胡琴,要價千金。圍觀的人很多,大家都歎息,太貴了,太貴了。

陳子昂不慌不忙地擠到前面,扔下重金說,我買了。圍觀的衆人驚詫不已,紛紛問陳子昂,小夥子幹嘛用千金來買這把破琴呢。陳子昂自我推銷說:“我自幼善樂,此琴正派用處。”衆人好奇,說能不能現場給我們演奏一曲?陳子昂說,沒問題,不過要等到明天。明天我到某酒店開個人專場演唱會。大家的胃口被吊起來了,第二天紛紛如約前往。座上酒菜全部備好,棋類也擺放好,全部免費。來的人很多,陳子昂坐到主人席上,把千金之琴供于案前。酒過三巡,衆人熱血沸騰,這個時候陳子昂拿着琴站起來,朗聲宣告:“蜀人陳子昂,有詩文百篇,奔走京華,碌碌塵土,不為人知。未料今日竟以胡琴播名,可為一歎。然演樂之事乃賤工小技,何足君輩矚意!”說完,陳子昂憤然将胡琴擲地,頓作碎片。

滿懷期待來聽演奏的人,頓時放下酒杯,一時寂然無聲。這個時候,陳子昂趁機拿出自己印刷的詩集分别贈送各位,四座喧騰而起,争相傳閱。

僅僅在一天之内,陳子昂名聲大振。

李白來到當時的京城長安,通過寫吹捧詩結識了長安城很多社會名流和文壇名人。功夫不負有心人,李白終于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官,皇帝封他為“供奉翰林”,意思就是用詩詞來為皇帝一人服務的高級文官。

那麼,是誰推薦李白當官的呢?有資料說是當時的詩壇老前輩、80多歲的太子賓客、從三品秘書監賀知章。說是賀知章看到李白的《蜀道難》,佩服得不行。還說得有鼻子有眼睛,什麼唐玄宗親自在金銮殿上召見李白,還說李白多麼地神,能夠邊和皇帝談話邊寫下一篇“和番書”,唐玄宗高興得不得了,“親手調制了一碗羹送給李白吃”如何如何,這恐怕是文學家的想象,過于誇大了李白的才能,就好像說,李白遊采石江,因醉酒而到江中捉月結果被淹死一樣,太神話李白了,太傳奇了。不足信也。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李白這一生太富有傳奇色彩了。

我個人比較相信西北師範大學教授葉萌先生的說法,他在《唐詩的解讀》一書中說,李白出蜀後,曾經遊襄漢、洞庭,又曾經東遊金陵、維揚等地。後來在安陸住了十年,然後才遊太原,遊山東,《新唐書》、《舊唐書》均載李白曾與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至四十二歲時遊會稽,與道士吳筠共居剡中,恰好這時吳筠應召赴阙,因薦李白。玄宗下诏征之,于是李白才得到唐玄宗的賞識,供奉翰林。

此後,李白曾在長安輝煌一時,與賀知章等往來,多次入宮中賦詩,侍宴飲。後被讒,李白亦乞歸,因得放回。計在長安不過三年,而名更重,詩更多。出長安後,浪迹四方,多在江南各地,所到之處,均得厚遇。總之,李白大半生詩酒縱遊,過得十分潇灑,在大變故前一直是比較順遂的。安祿山反,京洛各地均受其害,但李白輾轉于宿松、匡廬間,又往來浙江,均在江南一帶,并未受兵連禍結之苦。至德元載,永王璘為江陵府都督、四道節度使,重其才名,辟為府僚佐。永王璘乘亂有異圖,兵敗,李白逃還彭澤,被擒後系浔陽獄,次年長流夜郎,未至夜郎,即因遇赦得釋。

哪怕是在流夜途中,李白仍賦詩飲酒,與人往來如故,也未受多少苦。放還後回至江複,又至金陵、宣城。其時,族人李陽冰為當塗令,李白依之,寶應元年十一月以疾卒。

總之,李白一生除因污于永王璘事,一度入獄,曾流往夜郎、行至巫山外,他一生都是相當惬意的。即使在他剛出蜀時,據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白之輕财好施也。”這也許會有些誇張,但足見他不是那種出外求知求仕的窮士,倒像個貴公子。

讓我們看看《清平調》這首詞是李白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吧。

李白是在李陽冰家去世的,李陽冰是李白的叔叔。就在李陽冰所編的《草堂集》裡有這樣的記載:說唐玄宗經過他人引薦,一見李白就誇獎他,雖然你現在還沒有任何功名,可是我卻讀過你寫的詩,熟悉李白這個名字。我們有緣在這兒相見,這是因為你道德品行高,詩寫得好。這位天子欣賞李白的大才,封他為供奉翰林。就是高興的時候,讓他寫兩首詩來助興。

某一天,唐玄宗和他的寵妃楊玉環,乘着月色去欣賞牡丹。唐玄宗很會玩,也講究情調。這麼好的月色,美人在懷,又聞着花香,聽到的卻是樂工在唱舊詞,他感覺不滿足,想聽聽新鮮的詞。于是,就對李龜年說,你去告訴朕的愛卿李白大夫,讓他趕寫詞,這兒等着要唱呢。李白喝得有點高了,聽說是皇帝的吩咐,也不敢怠慢,提筆寫了三首《清平調》:

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詞中,他把楊玉環寫成了鮮花,這貴妃自然高興,皇帝一聽也喜不自禁,就命李白圍繞“宮中行樂”這個主題再寫十首五言律詩。

李白這個人,牛慣了。一看皇帝高興,加上酒勁,就放肆起來,讓楊國忠磨墨,讓高力士脫靴。楊國忠是誰?楊貴妃的哥哥,皇上的大舅哥;高力士是誰?最得寵的宦官。李白竟然讓這兩個當朝最紅的人來侍候自己,想想看,這兩個人心裡能好受嗎?日後能不整他嗎?

于是,高力士诽謗李白,說他在第二首《清平調》裡說“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分明是把貴妃娘娘比作穢亂漢宮的趙飛燕了。楊貴妃一聽,是這個理,從此就對李白有了看法。

大家知道,在官場混,你再守法,一旦碰上領導尤其是重要的領導或者其家人對你有了看法,那基本上就沒多少好日子過了。得罪了楊貴妃,李白隻能選擇辭職,告别官場,從此遊曆四方,飽覽人間美景。

李白原本就是個好仙求道之人,這樣倒也随了他的意。葉萌先生在《唐詩的解讀》一書中說,唐代詩人大多也信佛或崇道,或兩者兼而有之,然而他們的信佛或崇道,和世俗的拜佛求神有着很大的不同。毋庸諱言,也有人的觀念中仍摻雜着迷信,或有功利的目的,然其時卻不乏真知灼見的人,他們之所以信佛求道,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修身養性,懂得些儒家以外的道理,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脫,提高并豐富自己的思想境界。李白好道求仙,也曾自雲“五嶽尋山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還寫過許多詠神仙之事的“遊仙詩”,然而他并不真是個完全超凡脫俗、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他曾經在玄宗的宮禁中得意過,但一生還是浪迹江湖、流連山林,縱酒高歌,所謂“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李白與爾同死生”(《襄陽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