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呆解字,六微旨大論篇天文解,1,

一呆解字,六微旨大論篇天文解,1,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05:27:04

《黃帝内經》是研究“氣”的學問。常見的氣字有三個:氣、氣、炁。“氣”字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

一呆解字,六微旨大論篇天文解,1,1

《說文》:“氣,雲氣也。象形。”段玉裁注:“象雲起之皃(mào貌)。” “氣”就是雲氣,有向上升騰之意。為了與“三”字區别,逐漸演化出向上和向下的彎曲,以表示地氣上升及雲氣下降之象。後來有了“氣”字:

一呆解字,六微旨大論篇天文解,1,2

從結構上看,“氣”由“氣”和“米”字組成。“米”指谷物。也就是說人體内的“氣”是由脾胃運化水谷之精微而成,随肝肺升降。所以《黃帝内經》對胃氣非常重視,認為它直接關乎人的生死——“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此處所說“胃氣”,可以理解為“胃的功能”,胃氣出問題,最直觀的判斷是沒有胃口,吃飯不香。至于“炁”字,已難有确考,目前大家認為出于《關尹子》。炁字下面四點,俗稱火字底:灬,有兩個讀音,一個是huǒ,就是火字。另一個讀音是biāo,是烈火的意思,比如熊熊大火。以後請不要再把它叫四點水了。炁字上半部分就很有意思了,你說它是“無”吧,他比“無”多一點,你如果說它有一點吧,它又是 “無”。老子曰:“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狀哉?以此。”——說的好像就是這東西。觀其字形,分明是真火下降,心腎相交,存無守有,煉精化氣之法。所以“炁”字最先出現在道藏中,确實是順理成章的。莊子曰:“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死生為徒,吾又何患!故萬物一也。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複化為神奇,神奇複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聖人故貴一。”《黃帝内經·素問·寶命全形論》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以上兩段文字大緻思想一緻,認為天地萬物,無不是秉氣而生。那麼“氣”又是怎麼回事呢?子列子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于無形,則天地安從生? 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埒(liè界限),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窮也,乃複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這段話把宇宙的起源概括為四個階段:太易——未見氣也太初——氣之始也太始——形之始也太素——質之始也也有人在後面加上一個階段——太極。本文無意探讨世界起源。即使現代科學貌似如此昌明,能以種種手段測定本宇宙誕生于大約137億年前。但西方的上帝依然健在,這就意味着科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比它能解決的問題更多,也更重要。簡而言之,科學既然不能解決上帝的問題,那麼上帝和科學,到底誰站在真理一邊,二者估計還需要繼續切磋下去而難有定論。每個人對“氣”都有自己的理解。“氣”字,在不同的語境中也代表了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說到“氣數”一詞,估計大家的認知就趨于一緻了。可以簡單地認為,對于虛無缥缈的“氣”,用“數”進行量化,就是“氣數”。《西遊記》第一回寫道: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将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醜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曚而萬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歲,亥會将終,貞下起元,近子之會,而複逐漸開明。邵康節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于子。又經五千四百歲,子會将終,近醜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至此,地始凝結。再五千四百歲,正當醜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辟于醜。又經五千四百歲,醜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曆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下面簡單舉個例子,說明一下中醫的氣數觀點。《黃帝内經》:“岐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複始,時立氣布,如環無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


先說到這兒,咱們下次繼續。一呆聲明:部分圖片來源于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