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人都愛孔方兄,概莫能外,而且多多益善,于是有一個詞應運而生——日進鬥金。日進鬥金,是個現代成語,出自二月河的《胡雪岩》:“這個職位,一望而知是日進鬥金的好差使。”字面上理解就是一天能收進一鬥黃金。
“鬥”是古代用來量谷物的量具,後來漸漸固化為體積的計量單位。關于“鬥”的定義,曆史上變化幅度也比較大,據說漢朝一鬥約2000ml,唐朝分大、小量制,小鬥2000ml,大鬥達到大約6000ml,明清時達到10000ml,也就是10L。
我們按照唐制,用一鬥等于2000ml來計算,同時考慮古代金銀少有純品,按唐朝開元通寶的質量比:70%金、5%銀、25%銅,粗略算出體積比為:52%金、7%銀、41%銅。按照密度再考慮堆疊系數,算出質量的最終結果是大約20公斤的金元寶,今制400兩折合成古制便是640兩“金子”。
接下來要考慮通脹因素,按古今通用的糧食價值折算:史書有載,開元二十八年“西京、東都米斛直錢不滿二百(文)”。1斛=1石,1石=120斤,也就是200文錢換120斤大米,1文約等于1元。再按當時貨币換算機制,那麼640兩金=6400兩銀=6400貫=640萬文,也就是相當于今天的640萬元。
除了“日進鬥金”,還有“腰纏萬貫”的人,究竟是誰的财富更勝一籌呢?
“腰纏萬貫”典出南朝梁的殷芸的《小說·吳蜀人》,有幾個人各言己志,有人想當官——當上天下最繁榮的揚州城的刺史,有人想當富翁——腰纏萬貫,有人想成仙——騎鶴升天。其中有一人頭腦很尖,想“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清代小說,《儒林外史》寫道:“你不看見城裡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
古時,一千個銅錢串在一起,稱為一貫錢。一個銅錢是一文錢,一貫有一千文錢。
同樣以唐朝為例。根據《新唐書·食貨志》:“貞觀初年(627年),全國戶數不足三百萬,一匹絹換一鬥米。到貞觀四年,每鬥米僅四五錢。”貞觀之治是史上政治最清明、民生繁榮的鼎盛時期,物價穩定,物美價廉。一鬥米僅四五錢,一貫就可以買到200~250鬥米了。萬貫就等于200萬~250萬鬥米的價值,以現在的米價換算,就超過2.3億人民币,确實算得上是極富有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