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經典土家民謠幺妹住在十三寨

經典土家民謠幺妹住在十三寨

情感 更新时间:2024-12-01 07:03:51

青山之中,一條溪流穿過村寨,村内鼓樓挺立,從遠處悠悠傳來一陣歌聲。這是貴州省黔東南榕江縣栽麻鎮宰蕩村加所侗寨的一個普通夜晚,勞作一天的人們時常會聚在一起,輕輕唱起古老的歌謠,化作夜曲,回蕩在星空之下,成就一個溫暖的夜晚。

村民們哼唱的,便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流行于貴州黔東南地區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地區,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侗族婦女在篝火旁練習侗歌。受訪者提供

古老的歌謠輕聲唱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曆史悠久。作為侗族人生活的衍生物,由天生擁有好嗓子的侗族人組合演唱,少則三人,多則上百人,侗族大歌用聲音記錄曆史,創造了多聲部、無伴奏的和聲,在村内,一般以性别、年齡分成不同歌隊,其中,又以女歌隊居多。

楊換珍,是榕江縣栽麻鎮宰蕩村加所侗寨的侗族大歌傳承人,她的婆婆胡官美,是世界非遺國家級傳承人。“我的婆婆今年68歲了,她在我們寨子義務教歌,已經四十多年了,她的學生積累了600多個。”楊換珍說,自己從三歲開始,就接觸侗族大歌,學習侗族大歌,也是胡官美教的。

經典土家民謠幺妹住在十三寨(她和她的鄉村大山裡的女人唱着一首古老侗族歌謠)1

楊換珍,榕江縣栽麻鎮宰蕩村加所侗寨的侗族大歌傳承人。受訪者供圖

楊換珍今年41歲,她小時候,村裡還沒通上電,人們在夜晚隻能點上油燈,借助昏黃的燈光活動。就是在微弱的燈光前,她和幾位寨子裡的小朋友,一起跟着胡官美學習侗族大歌。她說:“這是我小時候最珍貴的回憶,到現在都記憶猶新,隻要一想到那個時刻,我的内心就特别溫暖。”

經典土家民謠幺妹住在十三寨(她和她的鄉村大山裡的女人唱着一首古老侗族歌謠)2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胡官美。受訪者供圖

“凡有鼓樓處,皆能唱侗歌。”侗族大歌,不僅僅承擔娛樂的功能,它更是侗族人的百科全書,承載着侗族最傳統的教育方式。楊換珍說:“我們就是在充滿侗族大歌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在我們寨子裡,不會唱侗歌,是很難嫁出去的。”

對于侗族人來說,侗族大歌就是生活,音樂已經融入了基因。楊換珍介紹:“我們幾乎天天唱,我一天不唱歌就會覺得哪裡都不對勁,而且在我們的歌曲中,會有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們的孩子從小學習,在歌曲中受到教育。”

侗族大歌,曾被稱作世界上最高古老的“阿卡貝拉”(即無伴奏合唱),因為侗族是唯一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他們的文化之所以能夠延續至今,都需要依靠這侗族大歌的口口相傳,人們依靠着美妙的歌聲,一代代傳承下去。楊換珍是這樣傳承的,胡官美也是這樣。

搭上互聯網的便車

近年來,随着越來越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村寨裡的歌聲變少了。身為傳承人的楊換珍,卻用了另一種方法,将歌聲傳遞到更遠的地方去。“我們創建了好幾個聊天群,把侗族大歌錄下來,群裡,讓在外務工的年輕人也能夠學習。”楊換珍說。

數字化工具,為侗族大歌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随着人口的外流,村寨的部分傳統文化正在被現代文明消解,這也成為了楊換珍心頭的問題。她說:“我希望侗族大歌能夠一直傳承下去,即便是現在,也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加入。很多外出的年輕人會來聯系我,主動要求學習,這也讓我很感動。”

借助網絡,楊換珍達到了傳承的目的,她接過胡官美的使命,成為新一代的非遺傳承人。她說:“以前我們隻能口口相傳,必須要很用心,反複記誦才能學會一首歌,但現在有了錄音。”

互聯網終究是保證傳播的一種手段,楊換珍表示,最重要的還是大家聚在一起,學習記誦侗族大歌。她告訴記者:“每天晚上,我們忙完手頭的事情,就會在鼓樓聚齊一群人,我們在燈下練習侗族大歌,根據聲音條件,劃分高低音區再反複練習,這樣學歌是記得最牢的。”楊換珍稱,每次和大家聚在鼓樓唱歌,就是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候,能夠全身心放松投入到歌曲中,感受音樂與節拍的律動。

來自遠方的客人

由侗族大歌組成的侗族世界,是熱烈與美好的。走到侗寨門前,就會有迎客的侗族姑娘為客人遞上攔門酒,幾乎是全村寨的人都要出動,與客人對飲對歌。行至夜晚,侗族人就會在鼓樓中央點起熊熊燃燒的篝火,待客人坐定,鼓樓裡就會傳來錯落有緻的侗族大歌,村民們會用不同嗓音秀出多聲部的自然和聲,清脆綿長,讓客人的五髒六腑瞬間通透。

近年來,随着旅遊的發展,有越來越多來自遠方的客人,一睹侗族大歌的風采,感受原生态的震撼。

“有時候客人來了,也會跟着我們學幾句侗族大歌。”楊換珍不吝于分享唱歌的技巧,她說,來自遠方的客人,更多是年輕人,他們學得很快,唱起侗族大歌也是很好聽的。“之前有一個來自德國的年輕人,就在我家學習侗族大歌,他學得很快,唱得很好聽,我希望有更多的客人來學習侗族大歌,再把它分享給村寨外的人。”

原生态的聲音穿透大山,直搗耳膜,楊換珍說那是直擊人心的力量,即使聽不懂,也會因為歌聲而深受感動。那個來自德國的年輕人,叫做包子,為了拍攝中國少數民族紀錄片,在貴州深山住了四個多月,他在體驗侗族大歌後,曾在社交平台表示:“侗族大歌實在太好聽了。”

将美好寫進歌裡

楊換珍說,侗族大歌的寓意很豐富,贊頌自然,追求美,是她們永遠的主題。“在田裡工作的時候,在做飯的時候,我都會不自覺哼唱。”楊換珍沒有同村寨很多年輕人一樣,外出務工,而是選擇留在村寨,做完了家務事,她就會到村寨裡的小學,帶着一二年級的孩子們,一起學習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從什麼年齡開始學,是很重要的,一個從小就學的孩子和一個成年後再學習的孩子,唱出來的味道是不一樣的。”楊換珍教小朋友們唱歌,就如同幾十年前的婆婆教自己唱歌那樣,一字一句,一聲一調,她從不會在這件事上發脾氣。“我們寨子的小孩子也特别喜歡侗族大歌,這是我們侗族人與生俱來的,對音樂的向往。”

經典土家民謠幺妹住在十三寨(她和她的鄉村大山裡的女人唱着一首古老侗族歌謠)3

寨子的小孩子唱侗族大歌。受訪者供圖

在外勞作遇到太陽時,楊換珍會輕輕唱起對陽光的贊美,山上遇到鮮豔的花朵時,她會用侗族大歌表達對花朵的愛意,侗族大歌抑揚頓挫的音調裡,蘊含着侗族人對美好生活的滿足及追求。就在前幾天,楊換珍自創了一首侗族大歌,作為即将到來的婦女節的禮物。她組織全村寨近80名婦女,與她一同完成這首婦女贊歌。

“我是用我們侗族的語言創作的,歌詞的主要意思就是表達對婦女勞作的贊美,還有對村寨美好生活的稱頌。”為了婦女節當天的演出,楊換珍已經組織參演者排練了好幾個夜晚,和往常一樣,她們将在鼓樓裡,呈現一場隻有在侗族世界裡才能看到的精彩演出。

經典土家民謠幺妹住在十三寨(她和她的鄉村大山裡的女人唱着一首古老侗族歌謠)4

鼓樓裡,侗族婦女圍着篝火唱歌。受訪者供圖

月光灑在每個人身上,花紋精美、配飾閃亮的民族服飾在火光的映襯下顯得更加好看,優美的侗族大歌飄在山谷間,大山裡的女人們驕傲且優雅着。

新京報記者 陳璐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郭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