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年來
地球因為自然原因産生了各種地質作用
留下了許多極具觀賞和科研價值的天然地質體
今天
人們可以通過這些奇特的地質景觀
去了解我們居住的地球
讓我們走進那些别具一格的“石”的世界
溶洞
溶洞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大多為石灰岩)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下形态。
1.阿廬古洞
被譽為“雲南第一洞”的阿廬古洞,位于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滬西縣。又名泸源洞,阿廬古洞是一組奇特壯觀的地下溶洞群,其内部形态各異的鐘乳石,不僅組成了許多有趣傳神的迷人景緻,而且所擁有鐘乳石的數量之多是别的溶洞無法比拟的。阿廬古洞是溶洞群中的主洞體,由泸源洞、玉柱洞、碧玉洞及玉筍河組成。
泸源洞由10餘個大小不同、形态各異的廳堂組成,中間有狹道相連,洞穴呈網絡狀發展,拐彎伸展如地下迷宮。玉柱洞洞口石鐘乳垂挂如簾,開狀别緻,全長800餘米,為宮殿式溶洞。玉筍河為地下暗河,河水由北向南流動,流速緩慢,整個河穹似橢圓形拱頂、河水清澈見底。
2.九鄉溶洞
九鄉溶洞群位于昆明市宜良縣。九鄉溶洞有雄、險、奇、美等特點,數量多,計有大小溶洞上百座,成群連片;體量宏大,洞穴粗犷、宏大、空闊、雄偉壯觀;類型齊全,幾乎集中了省内所有溶洞風景區的景觀類型;鐘乳石千姿百态,無奇不有。
九鄉溶洞内卧龍洞空曠雄偉、幽深蒼茫;神女宮層次豐富;白象洞空闊宏大、氣熱雄渾;老枯坑是垂直溶蝕和水平溶蝕相結合的典型,科研價值大;三腳洞氣魄雄渾、粗犷、空闊、幽深;大沙壩溶洞在半山坡密林中,洞中鐘乳石密集飽滿,琳琅滿目,形象生動。
3.龍馬溶洞
玉溪龍馬溶洞全長300餘米,洞内最高點有20餘米,最寬近50米。主洞有4個,還有4個岔洞。洞中通道險峻,高低錯落,層次分明。溶洞中有各種各樣的鐘乳石,完全像白玉雕成的一座水晶宮。
溶洞中天工雕成的石筍、石花、石柱、石幔、石象、石獸等等,全部都是潔白晶瑩的。洞内的空氣特别清涼,時而還可以聽到從倒挂的鐘乳石尖上滴下來的水珠之響聲。穹形的洞頂,異常宏偉。仰首而視,各種浮雕似的鐘乳石群,有的像吊燈,有的像浮雲,有的像獸類。應有盡有,令人歎為觀止!
4.建水燕子洞
在燕子洞内3千米曲折蜿蜒、高低起伏的遊覽線上,分布着3組規模宏大的岩溶景觀,每一景區各呈現出形形色色的鐘乳群。有拔地而起高達34米的“擎天玉柱”,鐘乳景觀異常豐富,大面積卷曲石潔白如玉、晶瑩透明,絨毛狀、針狀、管狀;懸垂的、橫生的、豎長的、纖細精巧的、奇形怪狀的,彙集了所有溶洞的精華。
置身于燕子洞宏大壯觀的洞腔之中,最令人難忘的就是那數不清小燕子了,它們一邊上下飛舞,一邊呢喃如語。那叽叽叽的鳴叫聲和洞内的流水聲一道彙成一曲别緻的交響曲,令人浮想聯翩。
天坑
天坑是指發育在碳酸鹽岩喀斯特地區的一種周壁峻峭、深度與口徑可達數百米的喀斯特負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積。
1.鎮雄天坑群
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天坑群距鎮雄縣城51公裡,占地面積約600畝,包括6個大小不等的天坑。其中最大的3個天坑分别是“大鍋圈”“小鍋圈”和“三鍋圈”。大鍋圈坑口直徑近600米,平均深度120米,最深處達150米,四周絕壁陡峭險峻,是一個較為規則的圓周體,形如一口凹陷的鐵鍋,坑底向四周逐步擡升,坑内有規模而成熟的農耕情景。
小鍋圈位于大鍋圈東面,距大天坑1000米左右,直徑500米左右,坑深百餘米,坑底草肥水清見牛羊。四面環山,遊人容易進入,坑底有兩個遙相對望的洞穴,分為旱洞和水洞,水洞中間有一潭清澈見底的湖水。三鍋圈位于天坑群西面,距大鍋圈僅有數百米遠,是3個主要天坑中體量最小的一個,坑口直徑100多米。
2.滄源天坑
滄源天坑群位于滄源崖畫谷風景區的半山腰,在10多公裡的山路上分布着7個天坑。滄源天坑被垂直的峭壁環繞,它的直徑達到184米,深約235米,由于深度很大,高度差異造成溫度和濕度的不同,進而導緻坑内的植物形成梯度分布。坑内有芭蕉和桫椤,還有一些常綠的闊葉樹,主要為一些栎樹類,再往上就出現了一些落葉闊葉林,如橡樹等。
阿佤山一帶分布着大量的石灰岩,幾條南北走向的山脈,阻擋了從印度洋過來的大量水汽,在阿佤山形成豐富的降水,使得這一區域成為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區,各種珍稀植物在此生息繁衍。同時,大量降水對石灰岩中的縱向裂隙進行切割與溶蝕,從而造就了阿佤山地區規模龐大的天坑群。
3.沾益天坑
沾益天坑為大型豎井型、漏鬥型天坑群,數目衆多,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個,最大的直徑約200米,深度為184米,坑内尚有恐龍時代的蕨類植物,坑底有溶洞,洞内景觀奇異。
天坑四周均是懸崖峭壁,底部有很多喀斯特地貌深洞,也生長着雲南罕見的特殊植物。因天坑内的光照、濕度、風速等與地面不同,坑内植物的葉片薄而大、色濃、葉綠素含量高、葉脈較稀疏。
石林
石林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大多為石灰岩)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1.昆明石林風景名勝區
石林風景區為純灰岩劍狀喀斯特的典型集中區,岩石主體是呈淺灰色的純灰岩及茅口組白雲質灰岩,由大石林、小石林、步哨山、李子園箐和萬年靈芝五個片區組成,裡面分布着劍狀、柱狀、塔狀、蘑菇狀、平衡狀及不規則狀的各種石峰。
大石林由密集的青灰色石峰組成,石峰直立突兀,陡峭險峻,高大剛硬,線條順暢,最高大的獨立岩柱高度超過40米。小石林中,疏朗秀美的石峰中靜靜伫立着美麗妩媚的阿詩瑪,野性的石林在這裡變化出園林之神,鋒利的岩石與濃密的綠色相依,精美細膩讓人沉醉。
2.乃古石林風景區
乃古石林的的石頭,大多呈城堡狀、塔狀、蘑菇狀,除了與大小石林景區相似的刃脊狀與劍狀石柱外,還有很多的尖頂狀石柱。在上端它們彼此分離,根基部卻都連在一起,組成石牆、石城和石陣。其石峰呈黑色,與石林景區的石頭的青灰色相比,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
乃古石林,石質黝黑古樸,氣勢磅礴,有如大海怒濤沖天而起,精巧細緻的東西較少。身臨其境,踏石蹬,入石門,拔野草,探幽林,但覺山禽鳴崗,危石森森,其間原野開闊,山風陣陣,花香郁郁,一股強烈的山野味迎面撲來,精礦的自然美,令遊人耳目一新。
化石遺迹
化石遺迹是指地質曆史時期的生物遺留在沉積物表面或沉積物内部的各種生命活動的形迹構造形成的化石。
玉溪澄江化石地
澄江化石地位于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境内,因發現了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種類最豐富的早寒武紀古生物化石群而聞名,是寒武紀時期生命記錄的标志性遺産地,于2012年7月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澄江化石地目前至少發現16個門類、200餘種早寒武紀珍稀動物、植物化石。該化石地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成為目前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化石類自然遺産,填補了中國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産的空白。
大理岩溶蝕
溶蝕成因的岩石建造類型是以碳酸鹽岩為基礎,以溶蝕作用為地貌成因的主要應力。
怒江“石月亮”
石月亮景區位于福貢縣石月亮鄉鄉政府駐地西南,害紮乙瑪河與努尺河區域。景區面積120.6平方公裡。石月亮所在的月亮山地質結構獨特,山雄奇靈秀,四格俱全,林幽花茂水奇氣清。
石月亮景區内群峰峥嵘,峭拔危立,山體如刀削般險峻,連綿起伏南北伸延,山下流淌着數以百計的山澗小溪和飛流疊瀑,溝壑山嶺上林木蔥茏,花團錦簇,鳥語聲聲,萬丈深谷的溪水旁還住着三五戶傈僳人家,不時有袅袅炊煙在茅舍上空彌漫,身臨其境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一幅壯美且充滿生機的水墨山水畫。
千重雲夭矯
百态玉崚嶒
洞奇石秀
穿行其中
才能領會石的鬼斧神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