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是最成功的系列探險小說之一,小說中奇絕詭谲的故事線索,天馬行空般的情節設計,吸引了諸多讀者的目光。
《鬼吹燈》系列小說的開篇定鼎之作《精絕古城》,推出後一鳴驚人,奠定了《鬼吹燈》系列故事的成功基礎。《精絕古城》裡故事情節被改編成了諸多影視作品,如著名導演陸川拍的《九層妖塔》。
小說及影視作品裡提到的精絕國和九層妖樓,都是曆史中的真實存在。
九層妖樓原型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熱水鄉的“熱水一号大墓”。
熱水墓群
這座大墓,從正面看像一個“金”字,墓堆下有3層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圍牆。墓冢從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層排列整齊橫穿冢丘的穿木,共有9層之多,一律為粗細一般的柏木,當地農牧民群衆因此也稱它為“九層妖樓”。這座大墓周邊有200餘座小墓陪伴。
熱水一号大墓
據計算,這樣的大墓需一萬人修建一年以上。這就排除了是精絕國建造這座宏大墓葬的可能性了。為什麼呢?因為當年的精絕國全部人口也不到一萬人。據《漢書·西域傳》:“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裡,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精絕全國才有三千多人,是當年西域三十六國中的袖珍國家,國力弱小。精絕國都城就是現如今尼雅遺址所在。
精絕國都城—尼雅遺址
九層妖樓是誰建的?起初認為,“熱水一号大墓”是唐初吐蕃國建造的,當年吐蕃最強勝的時候人口有一千萬之衆,建造這樣一座陵墓不在話下。但随着考古工作不斷深入,尤其是對距離“熱水一号大墓”200米左右的大型陪葬墓“2018血渭一号大墓”進行挖掘後,一枚印章的出現确定了“2018血渭一号大墓”的主人是吐蕃赤德祖贊時期的吐谷渾王,經過與同時期敦煌文物比照研究,專家認為墓主是吐蕃統治下的吐谷渾王莫賀吐渾可汗。該發現在2021年4月13日,被國家文物局确定為“202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據此有理由相信,九層妖樓是吐谷渾人建造的。這個莫賀吐渾可汗的本名叫慕容諾曷缽,他姓慕容,是來自東北的鮮卑人,就是金庸筆下《天龍八部》裡那個一心想複國的慕容複的祖先。
血渭一号大墓中發現的銀制印章
血渭一号大墓中發現的諸多精美金器
吐谷渾人是從東北遷移到西北地區的鮮卑人吐谷渾是西晉時期,從遼東地區遷移到西北地區的慕容鮮卑部落創建的國家,他們的締造者是前燕奠基人慕容廆的親大哥慕容吐谷渾!大名鼎鼎的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要叫他一聲大爺,後燕開國皇帝慕容垂和南燕開國皇帝慕容德都要叫他一聲爺爺。
慕容吐谷渾
慕容吐谷渾咋從大東北跨越萬裡一下子跑到大西北了呢?世界那麼大,莫非他想去看看?說起來,這又是一段兄弟阋牆的悲傷故事。公元283年,慕容吐谷渾與慕容廆的老爹慕容鮮卑大單于去世後,由于慕容吐谷渾是庶長子,單于的位置由他弟弟嫡長子慕容廆繼承。本來二人關系極好,但随着政治地位的變化,雙方不斷發生摩擦。為避免兄弟相殘,慕容吐谷渾率領部衆1700餘戶離開東北老家,踏上了奔赴大西北的漫漫征程。《魏書》記載,慕容吐谷渾臨行前對慕容廆說:“今當去汝萬裡之外。”從此慕容吐谷渾率領部下,向西從陰山南下,經河套,至隴西,來到了距離家鄉萬裡之外的甘肅、青海、四川交界處居住了下來。慕容吐谷渾一路上克服重重險阻,戰勝諸多勢力,在離開老家30年後,于公元313年以68歲高齡在甘肅臨夏建國稱河南王。24年後,他的侄子慕容皝在遼甯朝陽建立前燕王朝。
南北朝初期各方割據勢力圖
公元329年,慕容吐谷渾的孫子慕容葉延繼承王位,為紀念慕容吐谷渾的豐功偉績,将國名改為吐谷渾。吐谷渾國從公元313年立國,到公元663年滅亡,總共存在了350年之久,比曆史上許多政權壽命都要長得多,慕容吐谷渾及其子孫展示出卓越的治國能力。今天全國五十四個民族裡的土族是吐谷渾的後裔。
吐谷渾故都伏伺城遺址(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石乃亥鄉)
阿幹之歌吐谷渾西遷後,慕容廆想念哥哥吐谷渾,寫了一首《阿幹歌》,在鮮卑語裡,阿幹就是阿哥的意思。這首歌曾在慕容鮮卑所到之處廣泛流傳,史籍中也多有記載。
《吐谷渾阿幹哥》歌詞:
阿幹西,我心悲,
阿幹欲歸馬不歸。
為我謂馬何太苦?
我阿幹為阿幹西。
阿幹身苦寒,
辭我大棘住白蘭。
我見落日不見阿幹,
嗟嗟!人生能有幾阿幹!
歌詞裡充滿了濃濃的兄弟思念之情,意味悠長,情真意切,聞者無不怆然涕下。也使人不禁扼腕長歎,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想當年,雄立在東北大地上的慕容鮮卑鐵騎,氣吞萬裡如虎,戰旗到處,所向披靡。如果兄弟二人能夠同心協力,借助慕容吐谷渾卓越的領導才華和堅韌毅力,統一中國北方的也許不是拓跋鮮卑而是慕容鮮卑了,那後來的隋唐曆史就會改寫了。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