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畝荒山?初夏時節,暖陽高照四川蒼溪縣高坡鎮雙石社區,複墾的土地平鋪在田間遠處,挖機的轟鳴聲不斷翻耕過後,看着昔日雜草叢生的撂荒地重煥生機,村民們的臉上滿是笑容,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萬畝荒山?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初夏時節,暖陽高照。四川蒼溪縣高坡鎮雙石社區,複墾的土地平鋪在田間。遠處,挖機的轟鳴聲不斷。翻耕過後,看着昔日雜草叢生的撂荒地重煥生機,村民們的臉上滿是笑容。
近年來,蒼溪縣狠下功夫整治撂荒地,截至5月底,全縣撂荒地複墾面積達1.4萬多畝,新建高标準農田4.5萬畝。目前,全縣共建設高标準農田面積60萬畝,成功變良田為“糧田”,牢牢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
精準施策讓撂荒土地“活”起來
近年來,随着新型城鎮化的不斷發展和大量外出務工人員的就業轉移,無人種植的現象日益突顯,出現了一些土地摞荒現象。據蒼溪縣農村農業局普查的情況彙總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縣農戶承包耕地撂荒面積達1.9萬多畝。
蒼溪縣耕地面積99.0397萬畝,是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和現代農業示範縣。蒼溪縣委書記張世忠在全縣耕地保護工作會上說,糧食安全是經濟社會的“壓艙石”,而耕地是糧食安全的根基,要牢牢端住手中的“飯碗”,就必須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土地利用率。
如何讓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到實處,讓撂荒地變良田?蒼溪結合“非耕化”“非糧化”整治工作,再次召開農村耕地撂荒整治攻堅行動領導小組會議,以“零容忍”的堅定決心推進耕地撂荒整治,把精準落實責任作為開展高效工作的前提保證,對全縣耕地撂荒整治工作進行周密調度部署。先後制定《蒼溪縣農村耕地撂荒摸排整治工作方案》《蒼溪縣撂荒地複耕複種工作方案》《蒼溪縣農村耕地“非糧化”、“非糧化”整治行動工作實施方案》,形成上下貫通、責任到底、合力攻堅的責任落實體系,推動各項工作有效落實。就此,拉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村耕地撂荒整治攻堅行動。
在蒼溪縣元壩鎮大坪村5組,由中石化元壩淨化廠建設遺留近30餘畝的撂荒地複墾現場,挖掘機和工人們正在對其進行雜草樹木清表去亂和土壤翻新,現場一片忙碌。
“為了改良撂荒地土壤質量,我們每畝土地投放有機肥近10噸。”元壩鎮大坪村黨支部書記韓後松介紹。大坪村現有撂荒地大約700百餘畝,前期引進業主複墾撂荒地四百餘畝,已經種上了油菜和早玉米,餘下兩200餘畝撂荒地正在整治複墾中。
元壩鎮石門社區因勞動力缺失造成無人種植的200餘畝耕地複墾後,社區副主任韓錦林成立的石門龍興植保專業合作社以每畝200元的價格進行流轉,用于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種植。
在白鶴鄉柳池農業園區,柳池4組村民趙永龍每畝投資2000多元,對前幾年流轉土地因猕猴桃潰瘍病而撂荒進行複墾,并恢複成優質水田地90畝,耕地80畝;同組村民馬國平也是因猕猴桃潰瘍病撂荒進行複墾,恢複成優質水田地60畝,耕地95畝。目前,這些撂荒複墾土地已種植水稻、小麥、油萊、大豆等糧食作物。
通過對撂荒土地建立台賬、精準施策、挂圖作戰,荒地有人管、有事做、有利圖,極大地調動了農戶的複墾複種熱情,讓撂荒土地成為富民的“金土地”。截至5月底,全縣撂荒地複墾複種面積達1.4萬多畝。
蒼溪縣還整合項目20個,投入财政資金3億多元,用于道路水利等基礎配套建設,同時新建高标準農田4.5萬畝。目前,全縣共建設高标準農田面積60萬畝,成功變良田為“糧田”,牢牢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
夯實種糧基礎讓“良田”回歸“糧田”
回歸并非走老路子,蒼溪縣探索了一條以現代農業為指導,積極推廣玉米、大豆套種,向高質量轉型之路。
“按标準是要挖四路,結合地頭面積大小,你這個間距還可以再調遠一點,近了不利于采光……”各鄉鎮農業技術人員深入村社園區,下到田間地頭,指導村民複合種植大豆玉米等農作物。
“作為農業技術人員,他們走進田間地塊,及時指導規範種植技術,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大豆玉米複墾種植,加快整治撂荒地,這就是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蒼溪縣月山鄉煙豐社區3組村民趙華武說。
今春以來,在常态化派駐農業技術人員下村指導的同時,蒼溪多地還進一步配套完善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夯實種糧基礎。在白橋鎮龍門村,村民正埋頭奮戰在田間,忙着搶收小麥。
“這裡過去因土地碎片化、田間作業道路不通等原因導緻土地棄耕撂荒嚴重,田間野草雜生,看着讓人很可惜。如今,随着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的實施,以及土壤質量的改觀提升,現在全部套種上玉米、大豆,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而且當地老百姓很滿意。”蒼溪縣白橋鎮龍門村黨支部書記何元富介紹。
其實,在蒼溪這個地方,由于山區條件比較差,因土地肥力和産量下降、農村勞動力外流、土地流轉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導緻,尤其是偏遠山村種植地撂荒現象較為普遍。
陵江鎮龍梁村村民趙波,今年45歲,以前一直在外創業,妻子兒女也都在外發展,留守在家的老人體弱多病,導緻家裡3畝土地無人耕種,撂荒多年。随着政府資金投入,為村裡建起道路、渠系等農業配套設施,這讓趙波看到了希望。去年底,趙波在複耕自家耕地基礎上,今年又就近流轉了400畝撂荒地,種植小麥、油菜等農作物,同時建起了優糧美家庭農場。
近年來,蒼溪縣在探索推進“代耕”“寄耕”“擴耕”“轉耕”等流轉盤活的基礎上,積極培育種植大戶和專合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效破解了“誰來種地”“誰來經營”等問題。截止目前,全縣家庭農場達1685家、專合社超過500家,各類農業生産經營主體規模化經營土地16萬畝。
“因地制宜,配套補貼政策,引導返鄉創業人員高效整治利用撂荒土地,讓老百姓種糧的後勁更足。”蒼溪縣農村農業局局長溫仕雄表示,采取動态監測、政府激勵、懲戒約束“三管控”機制,蒼溪探索出的農戶自己複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代耕代種和集體回收“四利用”模式,大大激發了山區老百姓種糧的信心。2022年蒼溪縣糧食産量将突破9億斤大關。
在全力推進“非糧化”整治的同時,為穩住糧食生産,蒼溪縣進一步加大了土地綜合整治、高标準農田建設、水利等項目建設。“就縣自然資源部門已啟動實施了2021年備案入庫補充耕地項目19個,預計新增耕地1.59萬畝。今年,又申報立項土地綜合整治項目12個,開工建設8個。同時,還加大了對廢棄礦山整治複墾出更多耕地。”蒼溪縣自然資源局局長王奇說。(記者 戚原 通訊員 鄧志勇 王平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