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馬看牙闆,人看言行。”
說話,見人品。
從一個人的說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人品。
說話,代表了一個人的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所謂的察言觀色,就是能夠從言語、臉色中,看出一個人的出身、格局、人品。
真正有涵養的人,謹言慎行。
人生在世,不與小人争高低,不與潑婦談是非。
沒見過世面的人,說話也就刻薄;
沒嘗過苦頭的人,言行往往輕浮。
不與夏蟲語冰 ,不與井蛙語海。
範文賞析:《說話見人品》
人品,顧名思義,就是人的品質,人的品格。古人雲:“言為心聲”。一個人的言語說話,代表着他(她)内心的想法,代表着他(她)的人品。說話見人品,性情偏急說話就急躁局促,品性澄淡則說話意思悠遠。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作者,作品的格調是人的思想躍然于紙上,而人品則是人的思想賦之于實踐。作品意境與内涵的深遠與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學識與涵養的多少。
幹枯的沙漠養不活遍野的金黃小麥,煙雨的江南不适宜仙人球的生長,人生這部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在本質上應當是一緻的。林妹妹的性子孤僻,她寫柳絮時便覺得哀婉凄涼、無依無靠;寶姐姐開朗達觀,于是寫出“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的句子。
當代大作家陳忠實和莫言,都是泥土孕育的生命,他們的思想來自鄉間,是淳樸而厚實的。陳忠實在孤獨地原上住了六年,才捧出《白鹿原》的巨制,他書中的語言讀來散發着黃土與青草的香味,正如他的堅韌與靜心;莫言的小說雖然奇幻,依舊處處樸實,如他本人那樣隻願樸實地講故事。
三國時期的傳奇人物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專程拜訪他,請他出山時,劉備問他如何看待今天之天下。諸葛亮口如懸河、滔滔不絕地搬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且句句入理,聽得劉備很是佩服,也很是贊同,才有了千古傳為佳話的《隆中對》。最後能夠出山,不但說明諸葛亮“人品好”,而且說明劉備的人品也好。
孔子和弟子有個有趣的故事:一天孔子的徒弟,正在庭院裡掃地,忽然一個穿着綠衣服的人走過來。他問孔子的徒弟:“請問一年有幾個季節?”孔子的徒弟說:“當然是四個季節。”那人很驚訝地反問:“明明是三個季節!你怎麼亂說呢!”兩個人争吵不休,并且還打賭,誰說錯了,就給對方磕頭。于是兩人就去找孔子理論。孔子明白事情原因後,看了一眼穿綠衣的人,就說:“一年确實是三個季節。”
孔子的徒弟被深深震驚,無奈地給那人磕了頭。等那人走了之後,徒弟問孔子:“一年四季,怎麼您也說三個季節?”孔子笑了笑說:“那個人渾身綠色,其實是一隻螞蚱。這個故事就是“夏蟲不可語冰”的典故。
人品決定成敗、決定命運。所以,人的修養遠遠比學曆重要,更具有價值和魅力。一個人既有人品又有學曆,那麼他一定事業有成。而雖有了學位,卻壞了人品,那學位對于他而言就是毫無用處了,很有可能就墜入深淵,再怎麼學也徒勞而功。文憑、學位的作用隻在于證明一個人經曆了多長時間的學習。但是人品、人格卻與文憑、學位有着天壤之别。
人品決定成敗,也決定着命運。人品、人格是說明你這個人是否具有真正做人的資格與權力。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總是拿着成績與學曆來判斷這個人的成功與否,這個人學習好将來是個人才;這個人有高文憑,是從高學府畢業就是個社會精英,反之則這個人是個庸才、社會殘渣敗類。我們不能否認擁有高學曆的人的努力與智慧,但是這不能代表他是個成功的人,真正的成功是他懂得如何做人,如何成為一個問心無愧的人。
所以一個人的人品對于他的人生是相當重要的,比學曆更有價值更有魅力,說話見人品,要想獲得成功,就要練好說話這項本領!
【總評賞析】
這篇作文,深入淺出地剖析了一個人的人品通過他的言語來反映,用豐富的生活事例來詳細論證,在我們的心中形成一個脈絡鮮明的的整體,值得仔細品味。
- The End -
作者 |劉老師談特殊教育
圖片| 來源于網絡(若侵權聯系删除)
感謝您曾經來過,您的每一次點贊和評論,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作文路上,劉老師與你一同奮力前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