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吳雨佳
6月21日, NOWWA挪瓦咖啡宣布百店齊開,100多家門店在上海、武漢、成都、廣州等多地開業。除了以挪瓦咖啡、M stand、see saw、manner等為代表的新興連鎖咖啡品牌在全國各地攻城拔寨外,星巴克和瑞幸這兩個穩居行業第一軍團的對手則因為原材料成本、運營成本上浮壓力較大,紛紛在上半年宣布漲價,一度從納斯達克退市的瑞幸還實現了業績大翻身。此外,中國李甯、中國郵政等跨界玩家紛紛擠入這一賽道,試圖分一杯羹。
咖啡在中國的市場發展相較于其他國家而言仍然屬于早期階段,咖啡市場依舊十分廣闊。縱觀上半年,“火熱”無疑是咖啡這一賽道的關鍵詞,引來了資本的競相追捧。
“咖啡第二城”
成都獨有的咖啡文化和咖啡商業正在成型
成都,是一個把咖啡喝成生活的城市,也是一個觀察咖啡行業的絕佳樣本城市。
《2022中國現制咖啡品類發展報告》顯示,成都2021年門店數同比增長8.2%,到了2022年,門店數增長達18.2%,趨近于現制咖啡整體大盤門店增長比例。
此外,2021年美團線上成都咖啡訂單量同比增長189%,咖啡高銷城市TOP5中,除了上廣北深四個一線城市,就是成都。
通過x查查搜索“成都咖啡”,相關搜索結果有7974條;通過大衆點評搜索咖啡店,顯示約有15815條相關信息。從玉林芳草街到猛追灣春熙路,從都市商圈到街道小巷,成都具有市井煙火氣的獨立咖啡館們的規模正逐步擴展。獨立咖啡館與連鎖咖啡品牌不同,它更小衆,是個人獨立設計經營管理的咖啡店。2021年第一财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的《上海咖啡消費指數》顯示,獨立咖啡館在上海的占比是57.01%,在成都的占比達到81.07%。美團發布的數據稱,“成都的獨立咖啡館總數達到了全國第二,僅次于上海”。
開店熱潮的背後,城市更新、街區打造、品牌湧入、主理人和咖啡師彙聚、産業鍊完善……成都咖啡生态雛形初現,成都獨有的咖啡文化和咖啡商業正在成型。
連鎖品牌百花齊放
星巴克、瑞幸穩居第一陣營
跳出成都,再來看看全國的咖啡市場。
截至2022年5月1日,中國内地共有咖啡門店11.73萬家。現制咖啡市場規模達89.7億元,訂單同比增長178.7%,遠超茶飲、中式糕點、螺蛳粉等品類。
當前,中國現制咖啡市場處于“百花齊放”狀态。招商證券發布的咖啡行業深度分析報告顯示,頭部品牌以綜合型産品價值和多場景适用的大型連鎖品牌為主, 注重對“第三空間”的打造;但随着瑞幸等互聯網咖啡模式的興起,主打“快咖啡”場景的高性價比咖啡品牌憑借 “中檔品質,低檔價格”正在迅速搶占市場份額。小型精品連鎖咖啡品牌追求極緻的産品品質,也正受到新生代消費者的熱捧。多元化的咖啡消費需求使得不同類型的咖啡門店形成差異化的競争格局。
星巴克市占率和門店數量優勢明顯,龍頭地位已相對穩固,瑞幸咖啡通過互聯網運營,主打極緻性價比,借力資本在全國跑馬圈地業已邁入第一陣營。太平洋咖啡、Costa、上島咖啡等傳統綜合性連鎖品牌通過多年的深耕運作也占有一席之地, Peet’s Coffee、%Arabica 等精品咖啡連鎖品牌追求極緻品質,慢咖啡場景下門口數量仍然有限,競争力有待提升。
一杯咖啡的資本江湖
千億市場未來可期
艾媒咨詢預測,中國咖啡市場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将達1萬億元。另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數據,2021年前三季度,我國咖啡機市場規模超13億元,同比增長19.6%。
廣闊的市場前景,讓各路資本紛紛看好咖啡這一賽道,不惜砸下真金白銀。除了紅杉、IDG、淡馬錫等明星投資機構,還有騰訊、字節跳動、美團等互聯網大佬。同時,不少上市公司以“跨界者”“産業鍊分食者”身份入局。
數據顯示,僅在去年咖啡行業投融資事件達近30起,整體融資額超過170億元。今年以來,資本對于咖啡賽道的熱情依然不減。連鎖咖啡品牌Seesaw Coffee、歪咖啡、咖啡供應鍊服務商樂飲創新、咖啡之翼等先後進行融資,其中,由黑蟻資本領投、基石資本跟投的Seesaw Coffee完成數億元A 輪融資;樂飲創新科技(青島)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5000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盛景嘉成領投、寬窄創投二期跟投;歪咖啡已完成Pre-A輪融資,本輪由老股東林澄資本再次增資,本輪資金将主要用于品牌、供應鍊建設以及門店拓展;作為中國智能咖啡機賽道頭部品牌的咖啡之翼宣布完成新一輪數額高達1億元的融資。此外,Tims中國宣布獲得共計1.945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2.29億元)的額外融資承諾。此外,曾一度從納斯達克退市的瑞幸已然涅槃重生,一季度實現了自創立以來的首次經營利潤轉正。
業内人士表示,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大量資本的助力,我國咖啡企業積極利用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思維進行創新,新業态、新産品、新營銷玩法不斷湧現,推動着中國咖啡行業不斷向前,千億咖啡市場,未來可期。未來的咖啡行業必将是一個多玩家、多品類、多業态并存的競争格局。
專家觀點:
中國本土品牌強勢崛起
咖啡是一個兼具流量和社交的賽道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徐劍教授認為,最近兩年,咖啡行業的一大亮點就是中國本土力量的強勢崛起。這與中國的城鎮化率急劇提升密不可分,2021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4.72%,消費者咖啡飲用習慣逐步養成,一二線城市尤為明顯。城市的積聚效應、規模效益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吸引本土新興品牌紛紛入局。
對于資本争相押注咖啡賽道,徐劍認為,咖啡是一個兼具流量和社交的賽道,把線上和線下完美結合在了一起。很多咖啡品牌都會借助大衆點評等LBS(基于位置的服務)成為一個網紅打卡地,再通過提供線下社交空間,彙聚流量。
那麼開咖啡店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呢?徐劍認為,雖然咖啡賽道火熱,但開咖啡館卻不是一門好生意。徐劍解釋稱,獨立咖啡館不像連鎖咖啡品牌有資本市場的支持,在設備、門店租金、人力、原材料等投入太高,但市場競争激烈,是否能殺入重圍尚未可知。
如若想要入局咖啡賽道,有哪些機會值得關注呢?徐劍認為,目前,中國的咖啡行業其實缺的是一條産業鍊,比如制作咖啡的小家電,如果把這個做好了,可以賣到全世界,避開以咖啡館為核心的這種紅海競争,因為我們其他的小家電已經證明了中國制造具備這種能力。來自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國咖啡機市場規模超 13 億元,同比增長 19.6%,表現明顯領先于其餘主要廚房小家電品類。受益于蓬勃發展的飲用咖啡市場,我國咖啡機行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記者快評:開咖啡店是不是一個好生意?
前面徐劍教授回答了這個問題,筆者表示贊同。眼見上海、成都、北京、杭州各地拔地而起的大大小小的咖啡店,筆者擔心的隻有一個問題:賺錢嗎?抛開咖啡豆的成本,房租、人力都是邁不過的坎。盡管小衆咖啡店強調自己獨特的口味、口感,但真正意義上做出自己“标志”的咖啡店少之又少,反而不如咖友眼中“星巴克”的品質穩定。從生活方式的角度來講,目前整個市場還沒形成一個導向。加上價格市場的混亂,一杯473毫升的拿鐵在星巴克賣30多元,但在獨立咖啡店有可能賣到49元或者以上,實在談不上什麼性價比。以上種種,讓我們看到了市場各種開店、閉店的起起伏伏,真正活下來的店鋪少之又少。開個咖啡店,看上去很美,但背後大概率是一地雞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