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分析資管行業

如何分析資管行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17:36:07

如何分析資管行業(資管行業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1

中國基金報記者 曹雯璟 莫琳 闫晶滢

見習記者 趙心怡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資産管理行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18年資管新規又啟動了淨值化、規範化發展新時代:銀行理财實現跨越式發展,淨值化轉型平穩過渡;券商資管積極實現通道壓降,主動管理規模和占比顯著提升,并向公募業務布局;保險資管強勁增長後掀起行業轉型序幕,從高速增長邁入高質量發展;信托行業經曆“兩壓一降”監管,轉型發展成為行業主旋律。

大資管行業在脫虛向實、回歸本源号角下,各類資管機構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保障經濟運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持續提升,資管行業逐漸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銀行理财:穩步轉型量質齊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金融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化,銀行業也實現跨越式發展。近10年來, 随着政策扶持、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理财意識加強,銀行理财市場規模迅速擴大,行業呈現高質量發展格局。

銀行業理财登記托管中心數據顯示,2013年末,銀行理财産品存續餘額突破10萬億元,達10.24萬億元。2017年末,達到曆史最大值29.54萬億元。2018年一度下滑至22.04萬億元後,2019年至2021年又開始加速增長,同比增幅分别為6.2%、10.5%和12.1%,2021年末存續餘額再度達到29萬億元。

過去10年間, 銀行理财市場呈現高質量發展。

首先,産品淨值化趨勢明顯。截至2013年末,非淨值化理财産品存續40661隻,資金餘額 9.63萬億元,數量和規模占比分别為91.32%和94.04%,保本類(含保證收益類和保本浮動收益類)占所有存續産品比例為49.89%。而到2021年底時,淨值型理财産品餘額26.96萬億元,淨值化率達到92.97%,銀行保本理财産品規模已由資管新規發布時的4萬億元壓降至零。

其次,産品發行主體越來越多元化。2013年,國有商業銀行理财産品募集資金規模最大。當年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全年發行理财産品累計募資43.61萬億元,占全市場61.88%;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募資總量18.83萬億元,占比26.72%。而2021年新發行規模中,理财公司、股份制銀行和國有大行分别占比36.1%、30.1%和22.3%,城商銀行和農商銀行分别占比9.0%和2.5%。

最後,行業實現穩步轉型。2018年4月,《關于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發布,《商業銀行理财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理财子公司管理辦法》等各項配套制度也在随後出台,銀行理财市場整體穩步轉型。一些行業問題得到根本整治,複雜嵌套、池化運作、資金空轉等情況根本扭轉,除少量個别資産納入後續個案處置外,絕大部分銀行如期完成理财存量整改計劃。

伴随着銀行理财市場專業化、規範化運作,銀行理财子公司應運而生,并不斷發展壯大。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0家銀行理财子公司獲批籌建,包括6家國有大行、11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1家農商行,以及4家合資理财公司,29家已獲批開業。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資管新規對理财産品銷售起點金額進行調整,投資門檻降低,2018年之後銀行理财産品個人投資者數量快速增長,至2021年末,全市場持有理财産品的個人投資者數量為8067.23萬人,占比99.23%。

興銀理财有關投研負責人表示,銀行理财行業過去十年最大的變革是,行業定位從依附于表内資産負債表的表外業務,轉型成獨立于表内資産負債表的資管業務。雖然目前銀行理财和母行在資産構建、銷售、财富管理等方面仍有緊密聯系,但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後,各大商業銀行理财子公司相繼成立,與過去商業銀行資管事業部或資管部相比,出現了顯著變化:非标資産占比大幅壓降,資金池-資産池模式的老産品規模幾乎壓降至零。從銷售渠道、産品形式、運營模式、組織架構、風險管理等多方面看,銀行理财子公司在保持自身優勢和特色的情況下,正逐漸學習和吸收國内外資管機構的先進經驗,成為金融市場和資管行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他表示,銀行理财在規模體量、資産配置、另類資産投資、低波産品等方面具備比較優勢,未來将在自身加速轉型和體制機制重塑的推動下,進一步擴展和豐富産品線,提升權益資産投研能力,與公募基金形成差異化競争。

券商資管:

主動管理規模大幅增長

2012年至2013年,随着券商創新大會召開與證券公司資産管理業務新管理辦法出台,券商資管業務駛入快車道。

憑借牌照優勢,券商資管大舉開發通道産品,規模與信托齊飛。僅2012-2016年期間,券商資管規模以年均178%的速度呈幾何倍數增長,規模由2012年的1.89萬億元迅速增長到2016年的17.58萬億元,增幅達9倍。這一階段,被動管理、通道嵌套疊加,金融杠杆水平屢創新高。

2018年,資管新規出台,正式吹響金融行業脫虛向實、回歸本源的号角。“去杠杆”成為攻堅戰的重中之重,過渡期内,資管行業規模前三的銀行理财、信托計劃和券商資管皆深度調整,券商資管更為明顯。規模從2017年的16.88萬億元降至2021年的8.24萬億元,降幅達50%以上。

不過,近4年來,券商資管規模雖然不斷壓降,産品線卻不斷豐富,産品數量更是從2012年的236隻增加到2021年的1.78萬隻。其中,2020年,主動管理類産品規模占比首次超過一半,與此同時,資産管理業務淨收入在經曆兩年下降後也觸底回升。到2022年6月末,證券行業以主動管理為代表的集合資管計劃存續規模已達到7.35萬億元,相比2013年3569億元的存續規模,大幅增長近20倍。

2020年,證券資管申請公募牌照放開後,券商資管進一步打破原本以“合格投資者”為高門檻的限制,淨值化轉型成效凸顯,并不斷向公募業務滲透。

Wind統計顯示,按基金轉型生效日,截至9月19日,已有46家券商及資管子公司完成221隻大集合産品的公募化改造;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資管、光大資管、海通資管、東證資管、華創證券、廣發資管、東海證券均完成10隻以上産品公募化改造。目前,已經有東證資管、财通資管及中銀證券公募規模超1000億元。部分券商在半年報中表示,積極謀劃資管業務轉型并布局公募市場,持續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推進資産管理業務高質量發展。

信托行業:

回歸本源積極轉型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信托業作為金融重要子行業,在過去十年金融發展路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回顧2012年,信托業“一法兩規”的基本法律框架建立,信托業正式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十年間不斷誕生新的市場機遇,更時刻接受行業考驗。在曆次政策規範特别是資管新規出台後,信托業務進一步回歸本源,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得到持續提升。

2012年底,全行業66家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資産規模為7.47萬億元,資産規模首度超過保險業,一躍成為僅次于銀行業的第二大金融子行業。2013年站上10萬億後,短短四年間,信托資産規模在2016年一舉突破20萬億大關。

信托管理規模變化的背後是國内蓬勃發展的資産管理市場。資産管理規模的突飛猛進,也帶來行業收入的水漲船高。經營收入上,2012年信托業實現638.42億元,至2015年突破1000億元,2019-2021年三年均保持在1200億元之上;利潤總額方面,信托業自2012年的441.1億元起步,在2017年達到824.11億元的頂峰。

中國信托業協會專家理事周小明指出,信托業在2008-2017年十年間的高速發展階段,主要業務是産品化、剛兌化的“融資類信托 通道信托”,主要功能是發揮私募投行功能。這種發展模式彌補了當時融資金融體系的不足,并契合了金融創新的需求,具有客觀的市場基礎和政策空間,但并不可持續。

随着資管新規和“兩壓一降”監管政策出台,轉型發展再度成為信托行業的主旋律。2018年至2021年四年間,雖然整體管理規模有所回落,但2021年底規模開始止降回升,2022年二季度行業管理資産規模升至21.11萬億元。

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2021年,主動管理信托(融資類及投資類)規模及占比均呈持續上升趨勢,規模從2018年底的9.45萬億升至2021年底的12.08萬億,占比提升18.42個百分點。主動管理信托已經替代通道信托,成為信托業新發展階段的主導業務。

不同于信托資産的起伏,十年來信托行業的固有資産穩步提升,自2012年底的2282.08億元提升至2021年的8752.96億元;所有者權益從2032億元增至7033.19億元。資本實力的夯實提升了信托行業整體抗風險能力,也為未來高質量發展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可避免的是,近年來信托行業内也曾出現部分風險事件。早在2014年底,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成立,信托行業穩定機制随之建立,有效防範信托業系統性風險。過去十年來,信托賠償準備金的規模從61.2億元升至346.28億元,風險抵禦能力持續提升。

過去十年,轉型探索始終是信托行業發展的主題。站在當下,重回21萬億的信托行業進入深化轉型新時期。期待未來十年,信托業能夠實現深蹲起跳,爆發新的活力。

保險資管:

增長顯著勢頭強勁

經過多年發展,保險資管已成長為大資管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憑借自身在長期資金管理、大類資産配置和組合管理等方面的優勢,保險資管持續在服務國家戰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和保障社會總體經濟運行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過去十年間,保險行業管理的保險資金規模持續增長,從2012年末的6.85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末的23.23萬億元,增幅達239%。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保險資金運用餘額超24.4萬億,較去年同期穩步增長10.32%。

從目前我國已設立的33家保險資管公司來看,整體表現出“頭部效應明顯,中小機構發展勢頭強勁”的趨勢。

綜合年報可以看出,泰康資産、平安資産、國壽投資保險資管以及國壽資産2021年資産規模均超100億,淨利潤合計97億元;排位前十的保險資管公司淨利潤總額占全行業近九成,頭部效應明顯。中小保險資管公司近年來在第三方資管業務和保險資管産品方面集中發力,管理費收入明顯增長,發展勢頭強勁。與此同時,保險資管行業也持續有“新鮮血液”進入,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在資管領域積極布局,國華興益資産、安聯保險資産等資管公司均于2021年成立。

2012年,在人民币國際化和利率市場化兩大外部變革背景下,中國資産管理行業進入“放松管制,創新加速”的一年。這一年也是保險公司新時代“元年”,“投資新政13條”的出台極大地拓寬了險資的投資範圍,提高了險資收益率,也為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加入“資管陣營”掃清了障礙。同時,伴随《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等資金委托政策的出台,保險資金與其他資管機構的合作路徑逐漸明晰,推動保險公司利用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平台向全面資産管理進軍。2013年2月,保險資産管理公司被允許發行“一對多”定向産品和集合産品,保險資産管理産品類型逐漸豐富。

乘着政策的“東風”,包括保險資管在内的大資管行業在2012年到2015年間總規模保持強勁增長。2016年監管規範組合類保險資産管理産品業務,要求保險業回歸保障本源。直到2018年資管新規掀開行業轉型序幕,開啟正本清源之路,行業格局也迎來重新構建,從高速增長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2022年伊始,資管新規正式翻開了行業嶄新的篇章,保險資管也在年内迎來《中國銀保監會關于保險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産品的通知(銀保監規〔2022〕7号)》、《中國銀保監會關于印發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辦法的通知(銀保監規〔2022〕9号)》、《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管理規定》等多項重磅新規,進一步促進保險資産管理行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艦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