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考辯】《蜀道難》以手撫膺坐長歎的歎字,繁體字是“嘆”還是“歎”?
今天是回答網友提問的内容,内容是字學考辯這一塊,“李白的《蜀道難》“以手撫膺坐長歎”的古字用歎還是嘆。現在簡體“歎”這個字古代也有,讀“以”或“又”。含義和歎息并沒有什麼關系。
然後我們要明确如果放在近古漢語中嘆歎兩字是基本是可以通用的,後人即便是印前人的書也不再特别區分。但是我認為在李白這首詩中最好還是不通用。
我們先從訓诂學字學方面來考辯,嘆和歎語義的區别來看,根據說文解字注,“歎”表“情有所悅”,吟歎就是詩而歌之,歎在禮記中有點贊和喝彩的意思,此“歎”為吐氣,偏喜事。“嘆”字為吞聲之歎也,吞聲之歎,其為悲情也。在詩經王風《中谷有蓷》中,“有女仳離,嘅其歎矣。”用的就是“嘆”字表悲傷。李白這裡情感應該從嘆字之悲意。從以字解字的角度看,歎字出現要比嘆早。
再從音韻學上看,《蜀道難》歎字是在韻腳上,“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萦岩巒。扪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援,盤,巒和歎應屬于同一韻部或鄰韻,歎應該讀一聲,平水韻十四寒部。在大雅《公劉》中“笃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乃宣,而無永嘆。”這裡嘆字也與原,繁,宣押韻,也應讀平音。而在表喜的歎息中,在詩經時代也就是禮記時代歎字沒有平音的使用實踐。即便在後來有了平音的使用也是在歎嘆二字通用之後。從音韻學上來看,李白的《蜀道難》“以手撫膺坐長歎”的繁體字應是嘆。
在實踐應用中,在平聲用法,嘆字有時被葉韻為天的讀音以協先韻,《東征賦中》“陟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嘆。小人性之懷土兮,自書傳而有焉。”其實并沒有必要,在上古先寒删可以視為同一韻部,鄰韻通押一直在使用,這裡沒有必要因葉韻再賦一個讀音。同樣歎字在用仄韻時,從翰部葉韻到霰部,也同樣沒有必要。
陳曦駿 供職于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公安文聯會員,上海詩詞學會會員,著有《晚唐五代詩史》,詩詞作品及鑒賞類作品散見于《中華詩詞》《中華詩學》《晶報》等報刊雜志,曾獲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總冠軍,七夕特别節目冠軍,多次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吉林衛視等電視節目及央視頻、新浪微博、騰訊新聞、抖音、雲聽fm等新媒體平台文化欄目擔任文化嘉賓。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 校對/馮 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