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個哥們問我“诶,宸,你幫我分析分析我前女友是不是想跟我複合啊?”
我問他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他說因為最近他的前女友某些舉動讓他覺得對方可能是想跟他複合。
首先這個問題我不是第一次聽見了,很多人都問過我,“分手後對方的哪些行為說明有複合的機會”,我覺得吧,這個問題真的太寬泛了。
你要是問哪些行為說明你們再也不能複合了,那我就可以特别明确的告訴你:吸毒、賭博、家暴等違法犯罪行為、攻擊你的親朋好友等打擊報複行為,如果說出現了這些行為,我告訴你趕緊跑,答應我千萬别回頭好嗎?
除了以上這幾種情況,其它的,什麼拉黑啊删除啊斷聯啊等等等等吧,就是普遍的你覺得讓你特别紮心的行為,都有複合的可能。
所以說很多朋友問我說“老師你覺得我們還有複合的可能嗎”“老師怎麼才能看出他想不想跟我複合啊”,根據我的經驗來說,都有可能複合,隻不過就是複合幾率大小的問題。
當然其實我知道大家想看什麼,你要讓我講一些包含想要複合意味的動作,我也能給你列舉出來,比如說:
● 分手後對方還跟你保持聯系
● 經常旁敲側擊了解你的動态
● 總是制造“偶遇”跟你接觸
●工作或者生活上習慣找你求助
●喜歡在朋友圈回憶過去
……
肯定很多人跟你們說過,以上我列舉的這些行為,代表了對方對你餘情未了、甚至說想和你再續前緣,如果說我不是幹情感咨詢這一行的,我可能也會這麼認為。
但是現在我想跟大家說的是,别太盲目。
人性太複雜了,一個人會做出某種舉動,其背後會有很多成因,有時候你以為對方是在向你釋放某種暗号,但其實對方完全沒有這個意思,說的直白點,你以為的暗示,很多時候都是你在自作多情。
一、同一行為,不同人格類型代表了不同的含義1.保持聯系≠忘不了你
就拿我自己舉例吧,我是非常典型的“程序員人格”,什麼意思呢?就是我這人追求完美主義,做任何事,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我不太能允許自己失敗,同樣我也不允許别人失敗。
我跟我愛人吵架的時候,她特别喜歡用“沒有感情的機器人”來形容我,她覺得我冷漠、無情、機械思維、臭直男,但是她也不得不承認我的優點,就是我專一、認死理,和每一任女友交往的時候我都一心一意問心無愧,所以我愛人也經常跟我開玩笑,說絕對不擔心我會出軌,因為我壓根不具備這種“人類思維”。
所以說我跟我的前任分手的時候,我不會說去删除或者拉黑對方幹嘛的,對方如果還願意和我保持聯系,我也會正常跟她們溝通,有需要幫忙的地方,能幫我也會幫,但是你能說我還有想跟她們複合的意願嗎?沒有,一丁點都沒有。
而我愛人呢,她是“聖母型人格”,就是說她的共情力特别高,她能在人際交往中特别快速的感知到他人的需求,并且給予一定的精神引導,但相應的她會有聖母心,總把自己擺放在一個“普世”的角度上,認為自己是别人的精神領袖。
像我愛人這種人分手後也不會去拉黑或者删除對方,但是跟我的那種沒必要的心理不一樣,她想的是做不成戀人還可以做朋友,甚至她還會主動去關心對方的生活,想知道對方過得好不好。
但是你說她想跟對方複合嗎?沒有,我很了解她,她就是希望大家都能過好自己的人生,僅此而已。
所以說你看,即使你們分手後對方還跟你保持聯系,也不一定就代表對方想跟你複合,對吧?
2.回憶過去≠舊情複燃
包括我上邊列舉的其它行為,比如說喜歡在朋友圈回憶過去,這就是“敏感型人格”特别喜歡幹的事兒。這類人有着非常龐大的内心世界,他們非常感性、容易情緒化,所以說就特别容易回憶過去,但是這代表他想和你複合嗎?我看未必。
對于敏感型的人來說,相比于你,他更懷念的是過去的他自己,他陷入回憶,多半是因為自我感動,和你沒有太大關系。
同樣的“表演型人格”的人在分手後,也特别喜歡在朋友圈傷春悲秋,發一些似是而非的動态,但很抱歉,他的目的可能也不是想跟你複合,他隻是比較需要“觀衆”,他享受那種被人關注、被人聚焦的快感,一旦被邊緣化了他會覺得非常難過。
所以說這兩種人格類型的人,雖然都喜歡回憶過去,但都不是為了你,更别提想和你複合了。
綜上所述吧,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在複合這件事上,真的很難用某一個特定的行為去判斷對方有沒有想和你複合的意思,因為每個人的人格類型都不同,這就造成了他的行為表現的動機不同。
如果說你想準确的了解到他說的每一句話、他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什麼意思,那麼我建議你先去了解一下對方的人格類型,根據他的人格特質去分析,這能讓你在挽回的路上少走很多彎路。
二、原生家庭決定了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指導行為模式除了人格類型之外,一個人的原生家庭也會對他的思維方式産生極其深遠的影響,而這種思維方式,又決定了他在親密關系中的種種行為模式,也就是我之前經常跟大家強調的依戀類型。
關注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之前說過很多次,依戀類型決定了一個人在親密關系中呈現一個什麼樣的狀态,包括他會出現哪些行為模式等等,這裡我再簡單重複一下:
1. 癡迷型依戀
癡迷依戀的人,他對于親密關系有一種近乎“宗教崇拜式”的狂熱追求,所以說這類人在沒跟你分手之前,就會表現出比較黏人、過于依賴你或者患得患失等行為,和愛相比,更多的他其實是想彌補内心的不安和焦慮。
這一類人往往在原生家庭或者說童年生活中沒能得到父母應有的陪伴,所以說内心的安全感是處于極度缺失狀态。
那麼在分手後,由于一個依賴慣性的原因,她會表現出一些看似想要複合的行為,比如說主動跟你聯系、請求你的幫助等等,但是實際上,這隻是她他在“自我安撫”的一種假象。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他可能并不是真的還愛你,隻是因為你倆分手了,他習慣擁有的這段親密關系斷裂了,導緻他心裡非常不安,這種不安促使他不得不跟你聯系。
舉個特别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我每天都給你兩塊糖,一開始你會覺得很開心,并且很感謝我,就這麼持續一個月,你已經習慣了我每天給你兩塊糖了,突然我不給你了,這個時候你不會覺得很正常,你會來指責我,問我為什麼不給你了,明白這個意思了嗎?
癡迷型依戀的人在分手後就是這麼一個心理狀态,他那些看似想要複合的行為,實際上就是一種“要糖慣性”,這個時候假如說突然出現一個人,給他兩塊巧克力,那麼他就會毫不猶豫的抛棄你,轉身投入别人的懷抱。
2. 回避型依戀
回避依戀類型的人,其實本身在親密關系中就處于一個躲避狀态,不太會主動去做一些示好啊親密性的行為。
觀察這一類人的原生家庭,你會發現他們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就不太會去主動表達愛,最常見的就是父親沉默寡言,母親做低伏小(當然隻是舉個例子,也會有其它不同的情況出現),所以說回避型依戀的人在親密關系中經常會表現的比較木讷。
如果說這一類人在分手後做出了一些“看似求和”的行為,那你可以好好觀察一下,他可能是真的放不下這段親密關系,真的想修複或者說維系跟你的這段感情,這種情況下其實是比較容易去複合的。
3. 疏離型依戀
在親密關系中,疏離型依戀會比回避型表現的更加冷淡,這種人即使分手後想要跟你複合,一般也不會有特别明顯的求和行為,因為他的依戀類型決定了他對于親密關系是處于一個高強度的回避和恐懼狀态的。
事實上這種人其實都很難真的去建立一段親密關系,更何況是分手後做一些求和的動作了。如果說你感覺他真的表現出來了,一種可能是你的錯覺,另一種可能是利益驅使或者一些其它的原因導緻他不得不做出這些舉動。
我不是說這種類型的人不好,而是說他們對于親密關系、對于愛的感知相對來說會比較遲鈍一些,因為他的原生家庭就沒有教會他如何去正确的愛一個人、如何去建立和維系一段長久的親密關系。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吧,所以說這種情況我還是希望你們能夠擦亮雙眼,不要被眼前的一些舉動所蒙蔽,畢竟大家談戀愛的目的,說到底都是為了開心和舒适對吧?
最後我想跟大家說的是,青春有限、人生苦短,你想要什麼、你能擁有什麼,其實都在你自己手裡把握着。
你想去挽回就大大方方承認然後去挽回,不需要整天研究對方釋放什麼樣的暗号,你不是專業搞心理學的,不了解對方的人格類型和依戀類型,你也分析不出太專業的信息來。
其實挽回的核心永遠是不給自己的人生留遺憾,也别讓自己的餘生在後悔中度過,人山人海,愛你所愛,你隻要穩住心态,挽回的技巧,交給我和時間。
我是雨宸,一枚情感咨詢師,知道的比你想到得多。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評論咨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