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的速寫畫法
用長鋒羊毫破筆,按照結構,連皴帶勾。
1.先畫近處一翅上部,再畫遠處一翅上部,繼而畫飛羽。
2.翅下畫腹部、腿部、尾的下腹羽。
3.畫頭與頸,并連胸與身體。
4.畫嘴與腳,最後加畫羽毛紋理。這種破筆勾皴法,線條亂而不亂,取其亂頭粗服的自然美。↓↓↓
站立蘆雁的寫意畫法
筆宜大不宜小;
用墨開始時甯濕勿幹;
畫翅尾時甯幹勿濕。↓↓↓
遊水蘆雁的畫法↓↓↓
飛翔蘆雁的畫法↓↓↓
邊壽民蘆雁圖原圖↓↓↓
邊壽民畫雁步驟解析
步驟一:先畫蘆葦,以畫竹之法畫葦。↓↓↓
步驟二:畫頭頸。↓↓↓
步驟三:頸後加背。↓↓↓
步驟四:背後重墨畫翅的飛羽并加尾。↓↓↓
步驟五:畫嘴、眼。↓↓↓
步驟六:加足、蹼,最後有淡赭加幾筆泥地。↓↓↓
臨《邊壽民蘆雁圖》完成稿。↓↓↓
延伸閱讀:
古代文人喜愛寄物抒情,來表達自己的情操和精神境界。尤其是宋代以來,在講究形态美的同時,更多的是表現作品的内涵、畫外之意。鴻雁入畫,由來已久,是中國畫的傳統題材。曆代的詩人、畫家留下了許多表現鴻雁飛、鳴、食、宿的作品。五代黃筌、徐熙,宋代崔白,元代王淵,明代林良、呂紀等均有畫雁之作。清代産生了一位以蘆雁自命、以畫雁名世的傑出畫家“揚州八怪”之一邊壽民。邊壽民的《蘆雁圖》是典型的文人派畫風、文人畫筆法。
邊壽民(1684-1752),江蘇山陽(今淮安)人,秀才,清代畫家。初名維祺,字頤公,又字漸僧、墨仙,号葦間居士,晚年又号葦間老民、綽翁、綽綽老人。一生工詩詞(為當地“曲江十子” 之一,著有《葦間書屋詞稿》、《葦間老人題畫集》一卷),能書(《淮安府志·人物》本傳稱其書法鐘太傅)善畫,花卉翎毛,均有别趣,尤以潑墨蘆雁,馳名于江淮;畫意粗豪、蒼渾、飛鳴、潛動、食宿,曲盡其态;并以墨竹法寫蘆,疏而遒勁,間作山水,鱗介之屑,亦有意趣。其一生善畫蘆雁,蘆雁傾注了其一生的心血。與蘆雁有關的畫作,堪稱思想性與藝術性的代表。傳世蘆雁作品形式衆多,有《蘆雁圖》冊、《蘆雁圖》軸及《蘆雁圖》手卷等。
欲将自己的人生以實際行動寄托鴻雁,邊壽民于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了葦間書屋。此書屋位于淮安舊城東北隅梁陂橋附近,四面環水,蘆葦叢生,人迹罕至,卻有往來雁群停留栖息。秋季,秋水澄碧,蘆花冷白,蓼花透紅;有屋數楹,還有專供繪畫的小亭,專設玻璃窗戶,觀察鴻雁飛鳴、食宿、遊泳的情态,得造化神機,創用潑墨法繪畫鴻雁,寥寥數筆,就能勾畫出鴻雁的千姿百态,以至人稱“邊蘆雁”。正如他自己曾說過的:“自度前身是鴻雁,悲秋又愛繪秋聲。”達到了“雁我兩忘”的境界。
葦間書屋先後有6位畫家為之繪制《葦間書屋圖》,50位文士為之題詠。金農調侃地說:“三分水,一分屋,菰蘆聲,秋雨足。中有人,媚幽獨。時高吟,滄浪曲。破毛禽,晚争浴。畫出來,黛五斛。”。鄭闆橋笑謂“邊生結屋類蝸殼,忽開一窗洞寥廓”。雍正七年(1729年),他的《瓶梅圖》震驚畫壇,一時名流過淮,鹹造訪之。曾有4幅作品被雍正帝收藏。鄭闆橋贊揚 “畫雁分明見雁鳴,缣缃飒飒荻蘆聲。筆頭何限秋風冷,盡是關山别離情”。
邊氏蘆雁圖形象生動,造型極為準确,擺脫了前人繁細的表現手法,删繁就簡,形神兼備。他認為“畫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并根據紙墨的特點,大膽落墨,顯示了其繪畫上的深厚功力。壽民用寫竹法繪蘆葦,濃淡、枯潤、疏密兼而有之,多以赭墨繪灘頭、蘆葦,雅淡有緻,深得“遺貌取神”的妙趣。後有擅長蘆雁的畫家,如薜懷、程璋等人,皆仿“葦間居士大意”,可見其對後世影響之深。
素材摘錄自《怎樣畫蘆雁》,李建章著,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出版,節選網絡共享内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