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通訊員 虎門宣
12月24日上午10時,在東莞市虎門鎮,随着“深江 1 号”盾構機刀盤徐徐轉動,我國最深海底隧道——深圳至江門鐵路(以下稱深江鐵路)珠江口隧道工程建設迎來重大節點,盾構機正式始發掘進,标志着深圳前海自貿區與廣州南沙自貿區半小時互通的高鐵工程建設全面提速。
據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江門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部部長周平介紹,深江鐵路新建正線全長116.12公裡,途經深圳、廣州、東莞、中山、江門等5個地市,其中橋梁69.2公裡,隧道45.1公裡,正線橋隧比例98%,全線設西麗(不含)、深圳機場、東莞濱海灣、南沙、中山北、橫欄、江門(含)共七座車站,設計時速250公裡/小時,建設工期5.5年,預計在2025年建成通車。
深江鐵路以隧道下穿珠江入海口,為全線重點控制工程,隧道最大埋深106米,為目前國内最大埋深、最高水壓的海底隧道。“深江1号 ”盾構機穿越區間全長3590米,全線長距離下坡掘進,穿越多條斷裂破碎帶,高水壓施工區域110米,集軟土、硬岩、軟硬不均、基岩凸起于一體,工程需要在超高水壓環境下進行海底換刀,工程地質條件極其複雜,難度大,風險多,對施工和設備性能要求極高。
中鐵十四局項目部負責人李兵介紹,針對工程特點,項目建設團隊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優勢,對盾構機進行了針對性的選型設計,在刀盤結構、刀具類型、驅動密封、盾殼設計、環流出渣、耐壓耐腐蝕等各方面采用了多項世界首創技術,集成了一系列智能化系統,提高了盾構機的适應性。同時項目部建設了可視化智慧監控系統,關鍵時刻可實現專家實時在線指導,為安全高效施工提供保障。
記者了解到,深江鐵路位于粵港澳大灣區中心,是全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開通後有利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生活圈、經濟圈,可直接輻射帶動粵東粵西與珠三角的區域協調發展,使深圳的前海自貿片區與廣州的南沙自貿片區實現半小時高鐵互聯互通。為對接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廣東自貿區建設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
針對珠江口隧道工程特點,中鐵十四局聯合鐵建重工集團對盾構機進行了針對性的選型設計,在湖南長沙量身定制的“深江1 号”大直徑泥水平衡式盾構機,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其總長130米,重3800噸,刀盤塗裝“醒獅”元素,極具廣東地域文化特色。
盾構機采用雙盾殼設計,設置4道加強型盾尾刷,整機最大耐壓能力不小于12巴,這在國内盾構機行業屬首次,大大提高了盾構機在海底超高水壓下的适應能力。
采用了開挖倉高精度氣液壓力平衡控制技術、可伸縮式刀盤和高壓沖刷系統、自動化狀态監測技術、主驅動密封自動壓力平衡技術等多項領先技術。純國産盾構機挑戰海底複雜工況,值得期待。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張德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