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四庫全書欽定

四庫全書欽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2 19:17:52

《四庫全書》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叢書,可以稱為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成之作,它呈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知識體系,文、史、哲、理、工、農、醫,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中找到源頭和血脈。此書由清代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編修,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所以名為“四庫”。

鮮為人知的是,四庫修書的起因始自祖籍蕭山人朱筠。

四庫全書欽定(四庫全書編修始自這個蕭山人)1

誠懇待友,提攜後進,“士多因以得名”

朱筠天生神慧,才智超群,和兄弟朱珪“皆以能文有聲于時”,兩人先後考中進士,還同為翰林。朱筠曆官侍讀學士、安徽學政、福建學政等。

朱筠擔任考試官、學政十多年,為朝廷選拔人才。他誠懇待友,提攜後進,“汲引後進,常若不及”,常常稱人之長,掩人之過,後進之士多因他的稱許而得名。天下才士紛紛傾慕而來,求學之人裝酒的車多得道路為之堵塞。朱筠所到之處,跟随遊學的人常有百十人。“來學之士,一經誘誨,莫不争自濯磨,端品力學”,因為他的提攜幫助,許多學子成為學界名士,“士多因以得名”,時有朱門弟子之稱。朱筠的福建學政這一職務後由兄弟朱珪接任,一時還傳為盛事。朱筠離任時,福建才士扶着他的車轅送行,送了數百裡還不肯分手。

朱筠為人恬淡達觀,好客善飲,自比東漢名士李元禮、範孟博,家裡天天高朋滿座。“自早至夕未嘗無客,與客談笑窮日夜”,他們飲酒賦詩,切磋學問,“激揚清濁,分别邪正”,慷慨談笑天下事。他又喜金石文字,生平所過名山大川,無不尋訪摩崖舊刻,古刹殘碑,凡足迹可及之處無所不往,幽險皆至。

古代朝廷為訂誤正僞,校正經書,提供官定儒家經本,常有刊刻于石的做法。朱筠曾上書奏請仿照熹平、開成故事,校正十三經文字,勒石陳列于太學。後來朝廷也付諸實施。

四庫全書欽定(四庫全書編修始自這個蕭山人)2

舊本抄本,尤當急搜,軍機大臣力主開館

而朱筠的最大的功績是促成了《四庫全書》的編修。

清代統治者自入關後很重視搜集和編纂古代典籍,順治、康熙、雍正時期就編修過很多書籍。大清經過一百多年的勵精圖治,社會安定,國庫充盈,一片盛世景象。乾隆皇帝也效法前代帝王編纂修書,“以彰稽古右文之盛”,先後多次頒诏全國,征集天下遺書,要求各地搜集古籍彙送京師,以供審查、謄錄和收藏。

乾隆三十七年(1772)二月,乾隆皇帝發布谕令《谕内閣著直省督撫學政購訪遺書》,又一次征集圖書,“今内府藏書,插架不為不富。然古今以來著作之手,無慮數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時采集,彙送京師,以彰稽古右文之盛。”谕令直省督撫會同學政等廣泛搜集前代遺書和本朝人的著作,“逸在名山”的著作也要盡數彙送京師。

對此,朱筠上奏《謹陳管見開館校書折子》,對于搜訪、校錄書籍提出了四條建議:“舊本抄本尤當急搜”“中秘書籍當标舉現有者以補其餘”“著錄校雔當并重”“金石之刻圖譜之學在所必錄”,認為要抓緊搜集罕見的舊刻本和抄本,著錄與校勘并重,對于金石圖譜也要留心搜集。

四庫全書欽定(四庫全書編修始自這個蕭山人)3

其中,他提到了《永樂大典》的輯佚問題。

《永樂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廣孝等主持編纂,是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的類書。全書兩萬多卷,一萬多冊,約3.7億字,彙集圖書七八千種。此書在明代即有佚失,到乾隆時期已遺失缺失數千冊。

朱筠在翰林時,常翻閱前明這部《永樂大典》,發現“其書編次少倫,或分割諸書以從其類”,由此“臣請擇取其中古書完者若幹部,分别繕寫,各自為書,以備着錄”。翰林院所藏大典中有不少社會上已經失傳的珍貴典籍,朱筠奏請組織人員輯錄,那麼“書亡複存,藝林幸甚!”

乾隆皇帝對朱筠的建議很重視,他将這個問題交由軍機大臣讨論。

朱筠的人品才學,朝廷上下很欣賞,劉統勳就很賞識他,以為疏俊之士,文華殿大學士、軍機大臣于敏中也很贊賞。朱筠的這一奏議引起了争執。當時在軍機處的劉統勳認為這不是緊要政事,《大學士臣劉統勳等奏議為遵旨議奏事》中認為該學政的建議“毋庸再議”。而軍機大臣于敏中等大多官員則贊同朱筠的奏議,力主開館。

時值盛世,修一部大書,彰顯文治武功,并通過征書施行“寓禁于征”的政策,其實正合乾隆皇帝心意。經軍機重臣們複議後,乾隆皇帝就确定了修書事宜,派軍機大臣為總裁官校核《永樂大典》。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朝廷成立四庫全書館,館址設在翰林院,正式開始編修《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欽定(四庫全書編修始自這個蕭山人)4

博聞宏覽,才氣奇縱,朱筠、紀曉岚人稱“汲古之彥”

《四庫全書》編纂工程即由此啟動。

三月二十八日,乾隆發布《谕内閣傳令各督撫予限半年迅速購訪遺書》:“前經降旨,令各該督撫等訪求遺書,彙登冊府。近允廷臣所議,以翰林院舊藏《永樂大典》,詳加别擇校勘,其世不經見之書,多至三四百種,将擇其醇備者付梓流傳,餘亦錄存彙輯,與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統按經史子集編定目錄,命為《四庫全書》。”對于朱筠所奏将永樂大典擇取繕寫的建議,乾隆傳令各督撫予限半年迅速購訪遺書,以軍機大臣為總裁官,擇取繕寫大典不傳之書,整理各省征集上來的古籍,将所輯佚書與“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按經史子集編定目錄彙編,還把将來成書命名為《四庫全書》。

後來,乾隆皇帝又多次下發谕旨,責令各地督撫學政訪求遺書彙送京師。為了鼓勵獻書,又制定了獎勵辦法。乾隆皇帝還因江浙一帶人文淵薮,流傳典籍較别省為多,還特别傳谕江浙督撫,要求從速妥辦。

四庫全書館設有正、副總裁,總纂官、總閱官、總校官、纂修官,以及提調官、監督官、監造官等。全書館的最高職務是總裁和副總裁,多由郡王、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侍郎兼任,如劉統勳、于敏中、和珅等人就曾擔任總裁官,朱珪也是總閱官之一,紀曉岚則是《四庫全書》總纂官。全書館前後任命官員三百多人,可謂名人學士,荟萃一堂。此外還征用了大量的抄寫人員和勤雜人員。

四庫全書欽定(四庫全書編修始自這個蕭山人)5

朱筠與《四庫全書》的淵源,不僅是促成了四庫全書館的開館。他時任安徽學政,按照乾隆皇帝谕令,大力進行收書、獻書。他自己也是個藏書家,還把自己的私人藏書也獻了出來,《四庫全書》中收錄他的藏書十多種,三百多卷。後來,陰差陽錯,他還直接參與了全書的編修。

當時的四庫館彙聚了朝中重臣、學者文人三百多人,不乏碩學通儒,學界精英,有許多也是受朱筠學術影響的門生弟子。但四庫館也是安排貴青子弟以及被貶官員之所。對罪行輕微又富有學養的官員,乾隆皇帝往往以惜才心理,加恩調任到四庫館效力。于是,這些本以學問見長的官員也為《四庫全書》的纂修做出了貢獻。其中上奏《永樂大典》輯佚而導緻四庫開館的朱筠,因考生欠考捐貢事被免職。但乾隆認為朱筠學問尚優,加恩授翰林院編修,在四庫全書館行走,這樣他便直接參與了《四庫全書》的纂修活動。

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全書館大小官員、差役以及數千的抄寫人員,冒着酷暑寒冬,收集書籍、認真抄寫、精心校對,曆時十多年,終于編纂完成了全書。該書收錄圖書三千種,近八萬卷,共三萬六千多冊,約八億字,數量上是《永樂大典》的幾倍。

《四庫全書》成書後抄寫了七部,分别藏于紫禁城文淵閣、遼甯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揚州文彙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兩百多年來,文源閣本、文宗閣本和文彙閣本已蕩然無存,隻有文淵閣本、文津閣本、文溯閣本和文瀾閣本至今傳世。

四庫全書欽定(四庫全書編修始自這個蕭山人)6

《四庫全書》規模之大,亘古未有,幾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傳世的經典文獻,是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典籍總彙。

朱筠博聞宏覽,才氣奇縱,他的品學頗得朝廷上下欣賞,乾隆皇帝還曾評價朱筠“學問文章殊過人”。朱筠與《四庫全書》總纂官紀曉岚交誼深厚,他們還是同科進士,會試揭曉第二天,還同在午門謝恩。兩人皆稱“汲古之彥”,在文苑堪稱齊名。紀曉岚在全書編修中表現卓越,被稱為“一代文宗”。朱筠去世後,紀曉岚非常悲痛,挽聯寫道:“學術各門庭,與子平生無唱和,交情同骨肉,俾予後死獨傷悲。”情同骨肉,情真意切。

四庫修書的起因始自這個蕭山人朱筠,他提出的《永樂大典》輯佚問題引出了《四庫全書》的編纂這一浩大工程。當然,《四庫全書》的編纂朱筠是一個直接原因,也是當時中國文化發展和清朝統治的需要。

“四庫全書自此始”,《清史稿·朱筠傳》中這麼記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