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是繼張旭之後,書法史上最偉大的草書大家,與張旭齊名,史稱“颠張狂素”,這也是草書史上兩座難以攀登的大山。懷素的《自叙帖》被書法史一度公認的為天下第一草書。這就很奇怪?為什麼張旭名氣比懷素大,且算是懷素的老師,弟子的作品卻反過來被稱為天下第一草書?原因很多!可能性最大的地方就是相對的争議性強弱不同。相對而言,懷素自叙帖的争議較小,且是長篇巨制,等等綜合原因!
說來說去,書法史上相對成立的共識就是,《唐懷素自叙帖》是唐代懷素創作的書法作品,真迹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館。兩點:一,真迹!二,台北故宮博物館收藏的版本。
因此,導緻了很少有人知道,傳世的懷素《自叙帖》還有三個版本!我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三個版本說,也少有人相信,甚至于絕大部分人壓根就沒聽說過!
三個版本,傳說的三個版本,一在武功張子美家,一在蜀中石陽休家,一在馮當世家,三帖筆意不同,各出一時間之興。
可以見到的另外版,該帖卷末自題寫作時間為大曆丙辰,即公元776年,應是蜀中石氏所藏版本!
天哲本文不作真僞辨别,隻是比較分析這兩個版本的藝術性特征,得出六點不同,放在文後,先上圖:
一,個人認為蜀中版的真實性極低,很有可能就是民間高手臨摹後刻石。其風格特征,很像明清哪一位高手書法的不見陽光的臨作!
二,蜀中版的藝術水平遠遠低于公認版的。整體感、筆法、章法遠遠弱于公認版的,墨法可以想象,也弱太多,奈何這是刻石,我們講多了意義不大!
三,蜀中版線條流暢,但是不知篆線的高級,或者是達不到水平的原因,線條偶有篆意,很多地方又沒有,是夾生米飯。天哲觀點,在草書裡,行書,甚至于正書,線條就是筆法的要素,遠非起、行、收。
四,字法,蜀中版的字法遠沒有公認版高妙,部分字法得到些規律!
五,章法上,蜀中版也是做得好的,但是,不具備長篇巨制的能力,還好,臨摹水平不錯,保留了部分!這就好比兩個人,都很優秀,但更優秀的是,格局、視野、規劃、預見等能力很強,表現是不一樣的,沒有短視行為,那句話說得好,未謀全局不足以謀一事!
六,線條打開,起、行、收打開,字形打開,塊面打開,是草書的重要能力,非行書、正書一般收縮。蜀中版,幾乎是用草書字法寫行書。行的搖擺,行與行的關系,段落與段落的關系,因為打不開,不僅僅在章法上不達高境界,在節奏、氣息、格調上,亦不達高境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